如何看待「廣西玉林兩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每人獲獎20萬元」此類現象?

___Mary


首先,這種獎勵好,鼓勵下一代讀書,比戲子一出場幾百萬強多了!對於一個地方出個清華,北大學子確實感到欣慰,獎個二十萬也無可厚非,他們將來學成定會報效祖國,希望他們能好好讀書,能成為國之棟樑,不要辜負了家鄉人的厚愛;

其次,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應該給一百萬貸款,畢業後留在國內工作,就不用還了。出國為他國效勞的,在辦理出國手續時,連本帶息一次性歸還。

2 特別是家境不好 ,多給是應該的。我們貧困縣出一個大學生不容易,更何況北京清華之類的,考上了,家庭為必負擔得起學費和生活費,所以20萬不多。

3 二十萬能和知識比擬?戲子一年幹萬無人評議,學子二十萬十幾年苦讀,知識是推動社會前進力量。應該重教重科學家。

4 去年我們縣同一個姓氏的有好幾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宗族組織的一次大活動慶祝,獎勵那也是相當的豐厚!

5 其實獎勵20萬也僅僅是4年學業所需的費用,不用大驚小怪,我們這考上大學家裡就要節衣縮食,每年幾萬對農村人也是筆很大的支出;

6 鼓勵好好讀書,體現了勤奮和社會的認可這是學校的事。他們有條件給才子發點獎金,一方面給予這些學生應當鼓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此舉激勵未來的學生……是好事!應於肯定。但這要具體學校的條件,其他學校不可攀比競激……否則即好事變成壞事……


遊戲大咖王


因高考成績優秀而獲得各種政策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大力扶持這種現象在各個地方都存在,並不僅僅是廣西玉林。事實上,如果正在看這則新聞的你我親戚家有個孩子優秀到這種地步,只要不是交惡到一定程度,你多多少少也會出一點力扶持他一把。

同時,也不光是清華北大的考生,各地政府對於考上一本、二本甚至專科的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扶持。比如我現在所在的城市對於考上大學本科的貧困生就有每年四千塊的學費資助和五百到一千不等的路費資助。而我從前曾經執教過的某邊疆貧困地區,別說考上大學之後學生基本上不用為四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發愁,就算是考上了重點高中,國家都會想方設法讓他們不再輟學。最近得知那邊的公立高中教育已經完全免費了。

我們的社會資源可以向強者傾斜、向弱者傾斜、向努力改變命運的奮鬥者傾斜。如果讓你來做決定,你會讓其往什麼方向傾斜呢?

從開始做教師到現在,我每一屆都能遇到幾個因為家庭貧困而自動束縛手腳放棄未來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可能很優秀,也很懂事,但正因為懂事,於是時時刻刻都想著要壓抑自己學習的慾望,想要輟學給家庭減輕負擔。甚至有高一的時候還在隨筆裡傾吐自己人生的苦惱,高二就輟學回家成家立業的學生。而他們其實如果能有一片合適的土壤,本可能通過讀書去往一個不同的世界。

當然,網友們所說的“支持高中復讀”什麼的,應該只是調侃之語。有些利益在短期內看來真的很誘人,但它們是立足在你不斷奮鬥努力變優秀的前提上的。一旦你開始因為既得利益裹足不前,那麼你將會很快失去這一切。別人獎勵給你的,終究是被動的獲得。只有去往好的大學,學到真正實用的本事,才不用擔心這個世界忽然不再獎勵你。

因為你的命運始終在自己手中。


吹上來的小動物



考上清華北大,榮獲20萬獎金。哎呀嘛,咔咔的!看著這筆高得讓人咂舌的獎學金,不少朋友表示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有朋友直言:“支持高中復讀,比畢業工作賺錢多了。”同時認為高額獎學金雖然可以有效激勵學子發奮用功,但也容易讓一些涉世未深的學子誤入歧途,“功利性的教育要不得,要教會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

據瞭解,這20萬元是由熱心企業、校友、愛心人士、學校共同籌集,校方部分是2萬元。校方表示,這兩個同學都是貧困戶學生,在村裡是被扶貧的對象,“既希望能夠解決上大學的學習、生活的費用問題,也希望能緩解他們家中的困境。”

小編認為,適當的獎勵是好事,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玉林身邊事


支持!教育局每人獎勵二十萬我覺得不多也不少挺合理的。

20萬很多嗎?對於陸川縣來說20萬的收入的確是普通家庭好幾年的收入了,20萬不多!上清華北大讀4-5年,再讀研究生三年這20萬也剛好夠花七年。而有錢人家出國讀大學沒50萬人民幣是讀不起的。

讀書收入比打工好嗎?讀了十幾年的書才拿20萬獎學金,特別是高中時期每個月放兩天假,一週放半天假,早上六點奮鬥到晚上11點,這中生活比工作苦的多。而一個學校只有兩個人能上清華北大的,這300多人的重點學校得多努力才能考上。

(2008年本人B+的成績去陸中還的每年交6000的擇校費)陸川的經濟發展很慢,各大鄉鎮都是扶貧對象,從小就接收“讀書是最好的出路”教育觀念。而二中,三中,四中和實驗中這些普通高中學為了搶奪優質的生源對優秀的貧困學子免學費還補貼生活費。

廣西陸川高中2017年高考喜報:

陸川中學2017年高考上一本線總人數839人,陸中一本上線率61.64%。其中理科一本上線763人,最高分652分,陸中理科一本上線率63.19%。文科上一本線76人,最高分602分,陸中文科一本上線率47.15%。總分600分以上共22人(理科21人、文科1人)。





晨東社角


學校和教委分別為被清華和北大錄取的兩名高考成績優秀的學生頒發了20萬元的獎學金,這一舉措將能大大的鼓勵辛辛學子用功讀書。這樣的獎勵形式在各個地區都有所體現。這是換一種方式利用政策和社會資源,來扶持和幫助努力奮鬥的學生完成高等教育。


一、幫助學生完成學業


在一些偏僻的地區,很多家庭貧困的學生為了給家庭減輕負擔,壓制了自己讀書學習的願望,甚至很早就輟學謀求生計。有了這樣的獎勵制度,將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勤奮刻苦的學生能夠看到希望,同時也可以幫助成績優異的學生解決大學四年的學費與生活費,有效的緩解其家庭困境的現狀,讓他們不再輟學。通過讀書能夠改變命運,奔向更遠大的前程,也能夠為國家更多的培養人才。


二、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0萬元的獎金是被動獲得的,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光看到眼前這一小的利益。要在此基礎上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素質,通往高一級別的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學好自己的本事,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使很多人產生了讀書無用的觀點,這時有一部分學生放棄了讀書,而走向了社會。學校和政府採取獎勵優秀的學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動力。樹立典型讓更多的學生學習模仿,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但政府也要加大力度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硬件設施,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跟上時代的步伐,使更多的學生獲得優質與平等的教育。


決勝網


陸川中學和當地教育局對考取北大和清華的兩名同學給予獎勵,每人20萬元。乍一聽之下,不免咋舌。高考過了獨木橋,不僅升學就業相對來說有了保障,居然還有大筆收入。

20萬元是普通工薪階層多久的工資啊!但細細一想地方政府的這種獎勵方式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

第一高考高分者得到豐厚獎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雖然不能說所有孩子都能積極爭取,至少讓一些優秀孩子產生更強的競爭意識,激發他們的潛力,努力奔跑,從而讓學習競爭走向良性循環。

第二.別看這只是當地政府的一項小小的舉措,微小的舉措有時也會如蝴蝶效應一樣產生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別看只是獎勵高考優秀生巨資,教育的投資影響深遠。就拿本地來說吧。一窮二白的一個地方縣,工業不發達,地區發展較落後,但教育搞得好。姜堰中學連續3年出了省高考狀元,這就是地方名片,就是廣告,就是地方業績。隨之而來的是全省各地的學生,這是一批前來消費的團體,他們拉動了內需,促進了就業,別的不說姜堰房價也蒸蒸日上。

這些都會成為地方財政增長的因素。

第三.高考中獎優秀者也利於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當今社會因為就業壓力的增大,許多大學生就業困難。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讀書無用論”的觀點甚囂塵上,大大削減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高考高分中獎恰恰宣揚了“知識改變名運”,給社會帶來正能量。


小語教育


我覺得給高考優秀學子一定的獎勵,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十年寒窗不容易,好不容易考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好學校,去上學面臨著很多現實問題,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資助,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部分即將面臨的問題。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是一種關愛,也是一種激勵。對於孩子的家庭,是一種幫助,也是一種榮譽。

但是,獎勵優秀學子,額度應該適當,尤其是當獎金來自納稅人時

。如果是教育局和學校出面獎勵,那20萬有點多了。因為教育局是全額撥款的單位,錢都是來自老百姓納稅。學校也不是盈利機構。所以,這樣的獎勵有個1-2萬就行了,在合理預算和開銷之內。因為很多納稅人比這些學生家庭更窮呢,沒理由去支持這樣的事兒。

獎勵如果這麼高,可能會扭曲部分學子的價值觀。高考只是成人的第一步,這個無論考好考差,都算不上多大的事兒,以後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如果對此如此重視,很多考差的學生會覺得自己翻身無日,不用努力;很多考好的學生覺得從此飛黃騰達,也不用努力了。這都會對學子此後漫長的人生產生消極影響。

再者,獎勵要看動機。如果純粹是出於資助貧困家庭,鼓勵學子向學,那可以肯定。如果獎勵是出於招生宣傳,搶人大戰,那就變味了。從玉林這個學校來看,我認為他們的目的就是宣傳自己學校,為了搶奪優質生源。這容易造成惡性競爭,形成更大的教育資源不公平。也容易給學生以扭曲的價值觀。不宜提倡。

我認為,如果學子家庭確實貧困,為鼓勵學子向學起見,學校可以聯繫一些企業和社會組織,讓這些機構贊助學生上學,學生和這些機構可以達成一定的協議。這樣既不花納稅人的錢,讓學子學會承擔責任,也不會陷入惡性的招生競爭。


王可期


這是好事,說明教育部門開始懂得教育了,其實“教”就是為了“育”人。

給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重獎20萬,會讓更多的玉林人更努力培養下一代,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打破了“讀書無用論”,告訴玉林人會讀書的人,就贏同齡人在起跑線了。

而且玉林人臉上也有光彩了,過去全國人民認為玉林是個教育落後的地方,人民愚味無知,現在刮目相看了,出了兩個清華北大考生。

表面上看“二十萬”很多,可是產生的廣告價值,至少值“十四億”,因為全國人民通過“二十萬”重獎考生,知道玉林人會讀書,知道玉林人重視教育,知道玉林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


光芒萬丈34957


這種新聞見得太多了,很多地方考上清華北大都會有一定的獎勵,甚至我看到有的地方會獎一套房。

有的地方還將“考上一個清華北大獎勵50萬元”寫入縣政府工作報告;開設衝刺“北清”的“火箭班”;誘勸學生改志願;學生考上“北清”老師又得獎金又晉級……
高中學子把考北大清華作為奮鬥目標無可厚非,但是“北清升學率”如果淪為政績和收擇校費的籌碼,“超級中學”如果建立在其他中學的荒蕪上,繼而造成教育生態的“馬太效應”,那就離教育作為“立人”和“公平”的本質越來越遠。

對於這種現象既然已經是司空見慣,所以很多人不覺得奇怪,甚至會覺得可行。但是我要問一下,一獎金從何來第二,這些獎金能否提供到教育中更需要的地方,從來都不希望是錦上添花,更願意是雪中送炭。

一個例子:

 一年多前,18歲的李志遠沒有想過自己以後的生活會跟醫學有什麼交集。
  去年高考之後,他在初次填報志願時,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的機械專業和浙江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的電氣和機械專業。根據他當時的想法,“男孩子會比較喜歡工科專業,剛開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醫學方面的專業。”
  他記得,高考後有一次,他和父母與校領導聊天,校領導勸說他報考北京大學醫學部,“那次他們沒勸動我,我也沒想學醫學。”之後學校又勸過他,但他還是沒有報北大醫學部的打算。
  按照李志遠的設想,如果足夠幸運,他就可能被上海交大機械專業錄取,為了保險起見,他在第二志願裡填了浙江大學。像理科班裡大部分男生一樣,他高中時喜歡機械類專業,對未來職業的設想就是做一個工程師。

  在他填好志願的第二天,班主任就“上門”說服他報考北大醫學部。“班主任其實也不想強迫我報北大醫學部,但是校領導一定要我報這個。”李志遠說。
  在學校承諾多給幾萬元獎勵,老師對他和家人不斷勸說之後,李志遠在允許修改高考志願的幾天期限內,第一志願改成北大醫學部某專業。
  最後錄取結果出來,他以高於錄取線2分的成績被北大醫學部某專業錄取,根據往年分數線,北大醫學部的錄取分數線都要比北大“本部”低十幾分。對他就讀的高中來說,多一個上北大清華的,才是硬道理。
  記者從多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學 生那兒瞭解到,他們在高考填報志願時曾受到過學校方面的“引導”和“勸說”,有的學校做出承諾,學生 被清華北大錄取後,學校給予學生幾萬元的現金獎勵;有的學校在給部分學生爭取加分名額時與學生約定,要求學生在高考取得高分成績後填報清華北大;有的學校,“勸說”達不到北大本部和清華分數線的高分考生報考北大醫學部,以便在招生宣傳上提高學校的清華北大升學率。

更有奇葩的是,考試專業戶,高分考生,考上後領取獎金,明年繼續考!


所以對待這樣的事情,還是需要理性的態度,這些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替他們高興,但是不希望他們作為別人的 #¥##。


初中數學研究


這個是應該的哈,給五十萬也應該

我以前的高中是一個普通高中,就是那種七八年有個能考上一個清華北大的(定向的那種,有分數優惠),小二十年能湊個整。

所以2010年考了一個清華(專業略冷門,這不重要):那真實鑼鼓喧天,人山人海。可以說當時全縣人民都沸騰了。先談下獎金吧:

縣委書記個人兩萬;縣長個人兩萬;縣裡五萬;學校五萬;縣裡一個集團承擔了大學所有開支

老師也獎勵很大。後來新任校長直接說:考上清華北大,老師給一輛車,學生給十萬。然並卵,最近七年木有一個考上。

(重賞之下,必有風氣改革)

1、基層教育困境

2005年今年高考成績大面積滑坡,榆社縣一共有1406名高考考生,本科上線人數為107人。由此暴露的教育問題,山西省榆社縣委常委會通過電視公開向全縣人民道歉,同時宣佈對榆社中學領導班子實行全員停職待崗。  

舉上面的例子,就是談基層教育困境問題。在師資弱、生員弱、教學設備弱的情況下,該怎麼努力?

這是當下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今天中央在貧困地區已經推行專項政策。但還遠遠不夠。

而且基層教育風氣不好。學生崇拜混混、勵志當古惑仔。當時我的同學就說學校最好的兩種人,學習好的、混的好的,混的好的更好。

基於這種情況,該怎麼改變

(這個地給的太少,不過一年能考一個清華、一個北大,教育水平確實高)

2、重金改變社會風氣

重金或許不那麼合理,在道學家眼裡。

但在基層,非常合理。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只要你能考上北大,你就有這實實在在的20萬元錢。這就是你父母六七年的收入。你跟的大哥他又賺不了幾個錢。

真理是赤裸裸的。只有用這種方法把年輕人拉到課桌上。之後再循循善誘的改變。

(要讓他們相信知識就是實實在在的財富)

我認為應該加錢。對於基層學校,考上北大清華五十萬(更多更好),人大復旦南開這種五萬,考上一流學科的一萬。只有這樣才能讓凝滯的社會流動再開始流動起來。

當然也可以讓六大直屬師範的學生去基層提高教育水平?他們去嗎?

一枚明粉之問。我的話糙理不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