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曾經的「秦淮河」,繁華美景如畫的河道,水鄉風情的美麗故事

廣州曾經的“秦淮河”,繁華美景如畫的河道,水鄉風情的美麗故事


十八、十九世界,以廣州風情主題內容的廣州外銷畫大批銷向歐美,成為外國人瞭解廣州的重要依據。這些畫中的廣州水鄉風情,無一不是碧綠水盈盈、橋橫河涌、舟船穿梭、堤岸人家,展現出憂鬱的市井生活。

臨水而居是廣州這座千年水城的主要生活方式,人們不僅信賴水道出行,而且以河涌為商業街市,發展臨河經濟。

海上絲路帶旺了廣州的外貿經濟,廣州的絲織業、陶瓷業、冶鐵業,以及西鄉的蠶桑、水果、蔬菜、米糧聞名天下,國內外客商雲集廣州。

最繁華的要算玉帶濠一帶。玉帶濠原是廣州南面東西走向的護城河,東起東濠,流經現今的越秀路、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後折向人民南路,再在西濠口匯合西濠流入珠江。全長約2.78公里。

廣州曾經的“秦淮河”,繁華美景如畫的河道,水鄉風情的美麗故事


歷史上,玉帶濠開鑿於宋代真宗景德年間,當年河面寬二十丈,深三丈。明初廣州三城合一,玉帶濠被納入新城,兩岸穿梭數不清的船隻。明代來穗的葡萄牙人克路士說:“這裡的船隻多到令人驚異的地步。尤其歎為觀止的是幾乎數年大量船隻從不減少或缺乏。”

玉帶濠繁華華景如何?屈大均說玉帶濠這條美景如畫的河道,竟勝南京著名的秦淮河數倍!因繁華而名的濠畔街的商業傳統,一直沿至今日。

風光旖旎的玉帶濠風情還不僅僅是燈紅酒綠的繁華,更有一段文人雅集的佳話。現今聚集賢坊的牆上,有一組浮雕刻畫著有關“南園五子”結社的故事。這故事發生在玉帶濠畔的著名的園林一南園。

廣州曾經的“秦淮河”,繁華美景如畫的河道,水鄉風情的美麗故事


元朝末年,中原地區黃河水患,民不聊生,紅巾軍起義,戰火早已燒旺中原地區,但在嶺南,廣州地區還沒受到戰火之亂,得到暫時的安寧。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一群20歲左右的青年人,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常在廣州南園聚會,以詩會友。當時,他們在南園的抗風軒成立詩社,稱“南園詩社”。

廣州史上第一次“南國詩社”,詩社裡的十幾人中,以孫蕡、王佐、趙介、李德、黃哲5人成就最高,後人將他們並稱為“南園五先生”或“南園五子”。廣州文人南園抗風軒雅集的風尚由此延續,影響後人。

到明嘉靖年間,歐大任、梁有譽、梨民表、吳旦、李時行等重開南園詩社,人稱“南園後五先生”或“南園後五子”;到明末,又有陳子狀、黎美周等十而人重開“南園詩社”,人稱“南園十二子”。他們還復修抗風軒舊址,所以文明路附近的玉帶濠,成就了三結南園詩社的文壇佳話。

廣州曾經的“秦淮河”,繁華美景如畫的河道,水鄉風情的美麗故事


不過,子民國時期起,玉帶濠漸漸成為一條臭水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州市人民政府全面治理玉帶濠,但水質依然欠佳,加上城市發展的需要,玉帶濠於1952年被改建成暗渠,街名名為“玉帶濠”。

玉帶濠還是近代嶺南最早的兵工廠遺蹟。在大多數廣州人的印象中,一提起兵工廠就會想起石井兵工廠,但一般人並不知道石井的兵工廠原先最早就是在文明路外的玉帶濠畔創辦,後來才遷到增埗河石井的。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兩廣總督瑞麟在文明門外聚賢坊創辦廣州第一間軍工企業——廣州機器局,以生產小型內河巡航和火藥火器為主,成為嶺南第一家官辦的近代軍事工業企業,如今小巷中間仍有一大石塊,上面的繁華紅字寫著“廣州機器局舊址(創立於公元1874年6月)”。

廣州曾經的“秦淮河”,繁華美景如畫的河道,水鄉風情的美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