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將怎樣進行?哪些中國城市更有發展潛力?

同剪西窗燭


毋庸置疑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肯定是第一梯隊。至於其他城市根據今年上半年各大城市經濟總量排行榜顯示,前十強城市除北上廣深之外,剩下的前十城市分別為,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以及杭州。而在此值得一提是南京,雖說去年南京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十一位,但其綜合實力與其他六座城市相差無幾。

言歸正傳,我個人認為未來城市發展的主要引擎在於“科研”與“教育”。在前十強城市除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當中,科研教育最完善的應該就是成都、武漢、杭州和南京。武漢、南京不用說,都是老牌的教育科研基地,特別是武漢不僅有教育基礎,這幾年教育質量發展也很快很不錯,其市內的武漢大學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均位列全國前十名。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應該是成都和杭州,成都和杭州最出名的都不是自身教育,但其教育實力也不不可小覷,特別是杭州其市內的浙江大學綜合實力能進全國前三。

此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就是黑馬城市安徽省省會“合肥”。可以說合肥這座城市在十年前並不起眼,但現在回過頭一看,合肥儼然已經成為“華東長三角城市群”乃至整個中西部地區炙手可熱的發達省會城市之一。當然其科研教育實力也非常雄厚,雖說在高等大學數量上與武漢、南京等省會城市還有差距,但其隨著這幾年“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已經是讓武漢、南京兩座有著豐富科研教育基礎的省會城市自愧不如。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除以上城市外,我國還有類似於西安、鄭州這樣的“國家中心城市”,以及長沙、瀋陽、貴陽、濟南等較發達省會城市潛力巨大。而在此值得一提的特別是鄭州和西安兩座城市。首先來說鄭州,鄭州相比較其他城市只是後起之秀,但作為後起之秀的鄭州去年經濟總量已經高達九千億,距離萬億俱樂部也僅只有半步之遙。且今年上半年鄭州經濟增速進一步加快,高達百分之八,而年底則有希望成為中部第三座邁入萬億俱樂部的省會城市。

至於西安就不用多說,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十三朝古都”之一的“西安”,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雖然說去年西安的經濟總量只有七千餘億,但好在其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名義增速已經高達百分之十六,這樣的成績在整個中西部地區都可謂首屈一指。再加上今年初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成立以及“網紅城市”的建設,吸引大批遊客慕名前來,其未來城市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以上幾座城市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未來我希望這幾座城市都能夠攜手共進、互幫互助,為地區經濟繁榮穩定發展作出屬於自己的一份貢獻。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未來城市競爭決不是單個城市經濟體的比拼,而是看城市的影響力、輻射的範圍、帶動區域發展的能力和突出的中心地位,這需要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教育、交通、醫療等全方位的實力。這些既是評判發達地區的標準,又是國家中心城市的要求。

目前地位最高的十大城市,九個是之前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四個直轄市不必說,其餘五個廣州、成都、西安、鄭州、武漢,都是副省級省會城市,在各自區域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影響範圍很廣,在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帶動區域發展。

南京排第十,也是副省級省會城市,近期傳達的“關於提高南京首位度積極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決議”精神,要求儘快實現‘’寧鎮揚一體化‘’,推進南京經濟圈跨區域建設,帶動鎮、揚、淮、滁、蕪、馬、宣等七城市的發展,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國家明確南京的作用是跨越省際的,要發揮城市群核心組織作用,串聯長江經濟帶。





漂飄12


北上,自然不必多說。

廣深雖然為一線城市,但是與北上差距過大,與二線差距較小,深圳作為創客之都,依託華為,騰訊等新興科技公司,有本錢在新一輪競爭中屹立不倒,廣州今年被普遍唱衰,我不十分贊同,但也要可取之處,但廣東作為廣東省會,又有華南理工,中山大學等高等學府,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未來城市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毫無疑問。

我認為,與廣州,深圳在將來位於同一地位的,還有人才聚集大地,長三角的南京和杭州市。說到這肯定有人噴我,我說的不一定是真理,但一定比你想當然的冥頑不靈有道理。

南京和杭州,是人才集散地,這點不需要多說,無數來自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人口大省的人來到這裡,杭州不必多說,作為一個經濟活力更甚於廣州的城市(除了體量,這也是廣州面對杭州唯一的優勢),在未來可以預見,是中國前五的城市,南京是長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其大學質量是不容置疑的,中國大學第三城。

第三梯隊,將有天津,成都,武漢,重慶四座城市,天津作為北京陪都,自然可以吸引過剩人才,成都,重慶是西部的開拓者,武漢是中部的佼佼者,必將贏來好的發展。

第四梯隊,將有西安,合肥,長沙,鄭州,蘇州(蘇錫常),瀋陽(大連),青島(濟南),福州,昆明,寧波10座城市,西安是西北中心,中國大學第五城,合肥坐擁長三角,國家級科學中心,人才大省安徽省會,長沙湖南省會,三所985中國第三,鄭州是鐵路樞紐(雖然削弱),中原核心,蘇錫常背靠上海,沈大東北中心,青濟山東人才,經濟大省的雙核,福州坐擁東南,昆明四季如春,中國與西南國家交往的前哨,寧波是經濟高地,港貨運中心。

第五梯隊,將是南昌,石家莊,太原,徐州,泉州,廈門,珠海,東莞,煙臺,哈爾濱,長春,蘭州,貴陽,南寧(錫常可能在這,同理,青濟,沈大也有可能)。

剩下還有大約三個梯隊,就不多說了。


踱客


北京上海重慶是靠國家政策經濟扶持,深圳廣州改革開放試驗田國家給政策優先跑了十幾年 。武漢成都內陸省份靠壓榨全省發展起來,只有南京杭州帶動全省共同發展。談不上競爭。競爭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競爭,大家都是一個起跑線。


手機用戶55510060532


未來第一梯隊1.北,上,廣+深

短時間內杭州為1.5梯隊

未來第二梯隊2.天津,重慶,蘇州,武漢,成都,南京,鄭州,西安頂級區域第二,大區第一的城市。

未來第三梯隊3.長沙,合肥,青島,濟南寧波,濟南,無錫,佛山,東莞,福州,廈門,南通小區域內第一的城市

未來第四梯隊4常州,煙臺,泉州,徐州,太原,南昌,蘭州...

東北沒排名,因為不知道東北未來會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