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日本動畫電影總是與奧斯卡獎無緣?

阿爾敏5


雖然日本這幾年動畫電影產量很高,這幾年甚至能達到近百部,不過裡面不乏粉絲向的、炒冷飯的、圈錢的、把TV版拿上來糊弄事的,真正優秀的作品不多,上去參賽的就更少了。

從日本開始參賽到現在,唯一獲得過奧斯卡獎的是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剩下的被提名的作品僅有:《哈爾的移動城堡》《起風了》《輝夜姬物語》《記憶中的瑪妮》。沒錯吉卜力成功拿下五殺。

其他的參賽作品,不管是今敏的《千年女優》《東京教父》,細田守的《夏日大作戰》,還是押井守的《無罪》,以及近幾年好評如潮的《魔法少女小圓叛逆物語》《你的名字》《聲之形》《刀劍神域序列之爭》,全部都沒得到提名。

為什麼會這樣?

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的評價標準其實根電影差不多,需要兼顧大眾性和藝術性。換句話說,這部作品能否讓吃瓜群眾看的開心,並且讓有點閱歷的觀眾看出門道。

近兩年獲獎的《瘋狂動物成》和《尋夢環遊記》都滿足了這個指標。前者在歡快勵志的表面底下,藏著大量精妙的伏筆和反映現實的隱喻;後者在講述親情與夢想的同時,塑造了一個美不勝收的死後世界,音樂和美術方面做到了令人驚歎的地步。

與之相比,日本動畫的受眾面本身就比較窄,而且傾向都特別明顯。有的商業味特別濃,比如《你的名字》;有的過於粉絲向,比如《小圓》;有的題材對於歐美觀眾來說沒有吸引力,比如《在這世界的角落》;有的則是過於硬核晦澀難懂,比如《無罪》。

細田守的作品雖然滿足大部分要素,卻沒能獲得提名,吉卜力的作品獲得提名卻與大獎失之交臂,一方面是因為競爭對手的確有實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美兩國的文化差異。

美國人還是更容易接受3D動畫這種表現形式,他們的本土動畫蘊含的文化、哲理、情趣,都是土生土長的,這相當與一種先天的優勢,也不是能通過技術層面去解決的問題。

我反而覺得,奧斯卡雖然有它的含金量,卻不是衡量一部作品的唯一標準,日式動畫和美式動畫都有獨特的魅力,倒是沒有必要為了得獎去改變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