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能流出去,不能買房子,不敢炒股,那到底該放哪裡?

錢不能流出去,不能買房子,不敢炒股,那到底該放哪裡?

A森以文會友,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請不吝轉發朋友圈,讓更多朋友閱讀,一同探討。

2018年的夏天,非常悶熱。而更加悶熱的,或許是經濟基本面,以及大家的投資。

今年的情況確實是往年相比,有其特殊性。

市場上依舊有人手持不少現金,可你真要問問他們現在該如何投資,或者說該投資什麼?這才是最扎心的問題。

如果時光倒流到2012年,會有很多人跟你說,應該去香港買保險,應該買美股…… 反正錢流到境外去買全球配置下的優質資產,是非常不錯的投資思路。

只不過,到了2015年8月的匯改後,這扇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逐步關上了。現在你就算要換點美元,那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至於房子,馬上就要調控2年的樓市,終於在眼下開始出現了穩定的現象。然而,嚴格的限售、信貸調控等一系列政策,使得買房賣房都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和困難。

最後,我們當然也給我們的大A股一個閃亮登場的機會。

只可惜,無論去年年底多少人高呼大A牛市,今年起碼到現在,已經是一地雞毛。不少人是幾百萬的虧,也使得短期內越來越多的人不敢輕易去觸碰。

其它像P2P、私募等諸多投資渠道,在眼下的降槓桿政策下,也都是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這就產生了目前許多人最大的困擾 ——

何處安放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 ?

其實,這也是目前很多老鐵詢問A森(ID:AndsonVision)比較多的問題之一。所以,我們今天就來扯一扯這個話題。

——

大家都知道,截至目前,中國的M2其實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最早是由於大量美元流入,倒逼央媽不得不印出更多相對應的人民幣來。畢竟,我們是外匯管制國家,在境內可以流通的法幣唯有人民幣。

而次貸危機以後,美元流入的增量開始變得沒有那麼誇張了。大家回憶一下,你有多少年沒有聽說過,國際熱錢衝入中華大地了?!

可問題是,這樣就導致央媽和各級商業銀行,只能自行刷錢出來。而不是以美元為背書,可以放心的印錢。

表面看,好像也沒有什麼區別啊。

有美元作支撐的人民幣,和沒有美元支撐的人民幣相比,難道是兩種不同的存在?用起來,大家可真沒有覺得有什麼差異!

然而,從投資和金融的角度,這個區別可就大了。

有美元支撐的人民幣,也就是流進來多少美元,印刷多少對應的人民幣,那是有真正的外需作背書的。

因為美元不是隨隨便便進來的,而是我們出口賣東西給老外後,硬生生賺來的錢,是可以去國際上買買買的。

而反之,沒有美元支撐的人民幣,那就只能完全開開國內有多少內需作支撐了。如果沒有那麼多內需,你還印那麼多票子,人民幣就自然不值錢了。

以上這段,實屬乾貨,說透了,也就那麼簡單。

凡是天天跟你嚷嚷貨幣有多麼重要的,基本上是不懂經濟的。因為貨幣的背後,其實是產業,是需求,貨幣本身就是一張破紙而已。

好了,問題來了,當2014年的時候,中國的出口增速前所未有的低迷後,美元流進來的越來越少,可央媽的印鈔機卻並沒有停下來啊,好多都通過金融衍生品去了地方平臺搞基建、發福利了。

這意味著什麼? 這其實意味著人民幣越來越以國內的需求為依據,來刷刷刷。

可關注A森(ID:AndsonVision)比較久的老鐵都知道,我們反反覆覆提到經濟學第一原理,薩伊定律,並由此推導出一個極為關鍵的點 ——

中國是一個內需極差的國家!

PS:對這點有疑惑的新老鐵,強烈建議把A森(ID:AndsonVision)的歷史文章全部通讀一下。

所以,國內聰明錢就開始往國外流了。很多人把人民幣換成美元,然後去國外買房子、股票、保險,甚至就是存著。

說白了,其背後的邏輯是非常清晰的:

保護財富最好的方式,是有強大需求支撐的標的,而美國恰恰是全球內需最強大的國家。

說到這裡,估計大家也應該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那麼,現在核心問題來了,錢出不去了,被強力外匯管制和干預措施限制在了境內。這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又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財富呢?

——

首先,大家有一點意識一定要有,錢以現金形式放手裡,是有巨大成本的。

除了被通貨膨脹搞死,你還在負擔機會成本。有關機會成本,A森(ID:AndsonVision)在最新音頻課程《60堂財經MBA課程》中有教授,大家自己可以聽一下。

因此,有點現金在手的人,一定會想盡辦法把錢轉化為某種投資品,以便跑贏央媽的強力印鈔機。

這就形成一個非常要命的局面,那就是,當大量的人民幣都在境內反覆倒騰的當下,可以投資的東西越來越少,國內的需求也非常萎靡,可錢總得有個去處啊。

要麼去房子上,要麼去股市,要麼去商品和服務上。從大類來說,一般也就這幾種方式。在央媽的印鈔機馬不停歇的情況下,會怎麼走呢?

由於錢出不去,房地產調控持續升級,而股市持續低迷,因此,未來一年我們有機會可以看到物價的持續上漲。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目前銀行正在緊信用,因此很多錢還只是在銀行系統內流淌。

然而,一旦“打通”融資瓶頸,也就是目前國務院正在想辦法解決的問題,那麼,海量的錢將在市場上任性遨遊。其影響註定是會讓大家都嚇一跳的。

可問題是,實體經濟真正能夠容納的資金在二戰後的市場經濟體系下,從來就是越來越少的。

無論你看美國、歐洲、日本,或者是全球總體統計,虛擬經濟,比如金融等等,其佔比都是實體經濟的N倍。

也就是說,在美元都是沒有黃金背書的當下,虛擬經濟就應該是實體經濟的許多倍,這才是目前全球發達經濟體的實際情況,也是常態。

因此,這麼多的人民幣全部流進實體經濟的後果,其實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

除了造成我們剛剛說的通貨膨脹之外,企業的產能過剩那都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想明白這點,也就知道,最終M2的大頭,應該且只能,流入到資產上。惟有如此,經濟才能有機會正常運轉。否則,後患無窮。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中國境內,還有什麼資產是由隱性財政擔保的呢?畢竟,不虧錢從來是投資的第一要義。

相信大家心中已經非常清楚了 ——

該買房就買吧!

當然,近期有一個財經熱點是,滬倫通。很多人認為這是我們金融全面開放的重要標誌。

奶義務 ~

這可以說是中國金融的開放,但絕對不是全面開放,更不是資金可以輕易流出去的重要方式。

大家自己研究一下滬倫通就知道,其兩個市場相互交易的方式並不是直接投資,而是由兩個轉換器的,一個叫CDR,一個叫GDR。

太過複雜的,我們也不說了,就打個比方。

這就相當於你和隔壁有根水管連著,你這裡水再多,能流到隔壁家多少水的,是取決於管子;同樣,隔壁那家也是被這根水管來框定,到底可以放多少水給你。

因此,其本質,就是有計劃的市場,或者說是有市場的計劃。

換個角度來說,就是我們一定會捍衛銀行體系的融資方式,因為那是政府真正可以管控起來用來支持各項經濟發展目標、實施宏觀調控的工具。

至於股市,那是聽股民的;外資金融機構,則根本是無法管控的。

看明白這個,其實應該知道,銀行體系實施的間接融資依舊會是中國金融體系內,最為強大的放款利器。

——

聊到這裡,估計有些老鐵又看不下去了,怎麼老提房子?你不知道目前的情況嗎?

其實,今天A森(ID:AndsonVision)本文更想跟大家聊的是,個人投資操作系統。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回到2014年,你會不會買房?

估計非常多的人說:“會!” 因為你已經知道後面的房價有多兇相了。

可在當年,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呢?

無非和現在一樣,覺得樓市大週期的“拐點已至”。

可問題是,熊市你不想著辦法爬上這列火車,牛市你又爬不上,請問,你到底想怎麼增加自己的財富?

你真覺得大多數人的投資觀點有機會正確嗎?還是說,躲在他們當中,無非是想尋求某種“安全感”?

很多人聽開發商的判斷,聽朋友的,卻就是不願意看基本面。

現在的基本面是,錢出不去,而且滬倫通已經暗示了銀行依舊會在長期內成為信貸主要工具。那麼,請問,銀行借錢可是要抵押品的,你覺得他會接受什麼東西作為抵押品?

看通透了這點,你應該明白,現在最關鍵的不是方法和基本面。因為這些很多人都已經會了,而是你個人的投資操作系統:

  • 在目前這個難熬的階段,你是放棄,還是堅守?
  • 你的現金流是否已經精算?
  • 你的現金流是否有詳細的短中長期規劃?
  • 有沒有房地產之外的收入?

如果以上都沒有問題了,你挨下來就應該學習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該幹嘛幹嘛。

當大家都難熬的時候,其實才是我們的機會所在。當所有人都很滋潤的時候,那就其實離災難並不遙遠。

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非客觀的,現實是充滿主觀色彩的。

當大多數人的主觀認識是悲觀的,這會形成巨大的洪流,讓他們集體做出錯誤的抉擇。而我們真正要做的,想尼采的超人一樣,以此為橋樑,去往財富的彼岸。

因為,人不是目的,人只是橋樑,是通往超人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