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意外傷害案件再次發生,血的教訓提醒我們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山東男孩跟媽媽去地裡打野菜,在媽媽打野菜的時候男孩在地裡玩,一不小心就掉到了一口乾井裡。被卡在6米深的位置,隨後趕來的消防官兵想把孩子的胳膊拴住拉他上來,但是無奈井口太小,這個想法只能以失敗告終。最後不得不動用了挖掘機,11臺大型挖掘機不分晝夜的工作了14個小時,最後還是沒能救回孩子的生命。

現如今家長們過於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讓孩子學唱歌、跳舞,關注的背多少唐詩,會多少英文,卻極少教育孩子要學會如何面對危險事物,要如何學會保護自己。安全教育被忽視,直接導致兒童的安全意識薄弱,也因此產生各種悲劇.

這讓我想起前些天鬧得沸沸揚揚的江歌被殺案,張瑩穎被害案,原本都那麼優秀的孩子,她們聰明,善良,勤奮,漂亮本是父母的驕傲。她們出國留學,原本應該有著很美好的未來。卻因為缺乏保護自己的意識遭遇惡人而失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假如在他們父母在教會她們努力學習的同時也教會她們如何自保,我想這樣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她們將會有美好的前程,可是現在除了惋惜,剩下的大概只有警醒了吧。

兒童意外傷害案件再次發生,血的教訓提醒我們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前幾天在老家聽到一個意外的事件,老家在水庫的邊上。出事的小孩不到7歲,才剛上小學一年級。爸爸在城裡的飯店打工,媽媽在生下他之後就跑了,孩子一直跟自己的爺爺奶奶生活。直到前幾天的一個下午,他跟著一群小孩跑出去玩,奶奶跟不上他乾脆就找人聊天去了。

閒聊沒多久,便見幾個孩子跑下來,大喊著:有人掉水裡了!

奶奶才匆忙跑到跑到水庫邊上,可是孩子已經不見了蹤影。

全村人都跑去打撈,還是沒有找到孩子。最後消防隊用機器找了整整兩天兩夜,才從水庫的出水管道里把孩子撈出來。可孩子早已經死了。

孩子走了沒幾天,家裡的爺爺也傷心過度死了,他爸待在縣城裡始終都不肯再回來,剩下奶奶一人孤苦伶仃地每天守在大門前,每天都在喊著,孫兒啊,孫兒啊。可是事情已經發生,再怎麼難過也換不回孩子的生命了。這樣的事件在網上一搜,立馬就會有好多好多的案例出現在眼前,想著那些可憐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就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心裡莫名的難過。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因為兒童缺乏安全教育,導致自身毫無危機意識,受到陌生人的引誘,外加家長一時疏忽監管不力,直接導致孩子被拐。好點的被賣給人當兒女,運氣不好的直接被打殘當做別人騙錢的工具。

兒童意外傷害事件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家庭的悲劇。為了防止這類事情的發生家長應一面在監管方面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注視安全教育,給孩子灌輸自我保護意識,免受這些不必要的傷害。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近100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於意外傷害,在中國,這一現實情況更是讓人揪心,因受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兒童佔死亡兒童總數的26.1%,且該數字還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其中水的傷害、道路交通傷害、危險行為傷害是造成兒童死亡人數最多的3類傷害,死亡人數佔比分別達到75.8%、57.8%、55.8%。面對著這一觸目驚心的數據,家長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兒童意外傷害案件再次發生,血的教訓提醒我們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現在我國家庭安全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很多家長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毫無怨言的充當著孩子的保護傘:“寶貝,這裡危險,太危險了。”說完,就把孩子哄走。弄得孩子還沒搞清楚是怎麼一種狀況,不明白剛才為什麼危險,哪裡危險,危險程度是多少,就被動離開了。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對危險是盲目的,是無知的,這時候讓孩子自己去注意安全,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安全教育從幼兒抓起勢在必行。家長們應該讓孩子成熟起來,自己撐起自我保護的大傘,讓自己自然健康的成長。

1、從日常生活小事中,引導孩子如何關注安全問題。

要讓孩子學會觀察周圍的環境變化,遵守活動規則。一方面引導孩子不得做任何危險的動作。比如:有的東西(電、火)是不能碰的,就堅決不能碰。還要遠離枯井,池塘,等危險性比較高的地方。另一方面儘量教會孩子火災發生時,要用溼毛巾捂住嘴,彎著腰向樓下跑去;遭遇火災地震時不能乘坐電梯;遇到陌生人時,要拒絕誘惑,在需要的情況下求助於別人或選擇報警等等。

2、要教會孩子儘可能早的記住父母親人的一些信息,並引導孩子學會在危險情況下學會撥打緊急求助電話。

3、多與學校進行溝通,跟老師一起配合培養孩子的安全教育問題。

家長應注意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安全教育,與老師積極溝通,把安全教育滲透到各領域的活動中,創設以遊戲,角色扮演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比如:家長可以跟老師交流,瞭解近階段學校的安全教育的一些手段。然後在家裡模擬學校的一些方法。

兒童意外傷害案件再次發生,血的教訓提醒我們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4、家長應該做出模範帶頭作用,用自己的行動來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喜歡模仿成人。不論成人的行為動作正確與否,孩子的模仿性極強,學什麼,象什麼。所以家長們在對待交通安全問題、生活中用水、用電方面……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同時引導孩子之間相互學習,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5、安全教育中,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點。

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步調一致,千萬不能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孩子象一張白紙一樣在這個世界上學習各種的文明,如果大人都不能統一口徑,勢必造成孩子一種混亂的思想。“這到底能不能做。這樣做到底安不安全。我這樣做了,到底危險嗎?”對於安全問題,孩子的心理造成紊亂。

6、把安全問題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孩子學會獨力判斷。

有的家長無時無刻都在擔心孩子在與外界接觸中會受到傷害,因而每天要對孩子說很多次“不可以”,一天以內要禁止孩子做多少事。對於不是危險的動作也強行阻撓,從而讓孩子對生活產生一種恐懼,對什麼都小心翼翼。殊不知只有讓孩子自己學會判斷安全與否,讓孩子認識到安全問題的嚴重性,正確對待身邊的危險,只有這樣才能在危險發生的時候及時作出做出正確的選擇,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總之,要防患於未然,就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