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風光旖旎、鳥語花香的彩燈公園,不僅是我市第一座公園,也是功能最多的一座綜合性公園,集林園、動物園、餐飲店、茶園、彩燈博物館、健身場所等於一體。每天,人們魚貫而入彩燈公園,或成群結隊暴走、跑步於環湖道路,或怡然自得泛舟湖中,廊橋的長凳上經常坐滿退休的老人,城區的兒童和青少年幾乎都在這裡留下過笑聲,各種形式健身的市民遍及每一處平壩及廣場,在石橋邊、廊橋上、解放塔前……處處可見拍照留影的市民,時時可見“她”獨特的風情。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遊玩之地 設施應有盡有

從自流井區五星街進入東方廣場,向右望去,一座淺藍色琉璃瓦覆蓋的牌坊式山門映入眼簾,雪白色的門楣上粘貼著一塊深褐色的木板,上書“自貢彩燈公園”6個薑黃色大字。7月28日,記者走進了這座功能繁多的公園。

穿過牌坊式山門,沿百級石階而上,抬頭仰望,便可見高高在上、聳入雲天的鐘樓。2001年重建的鐘樓大氣、精美,卻受到一些文史愛好者詬病。

百級石階盡頭的正上方牽掛著“動物園歡迎您”橫幅。右轉前行約50米,便是許多男孩青睞的動物園。“保護和展示有東北虎、非洲獅等40多種國家1-3級保護動物。”動物園一位管理員說,在遊樂設施缺乏、旅遊業不發達的上世紀90年代以前,這裡是愛好動物的大人、孩子非常向往的地方。

登上百級石階繼續直行,便進入遊樂園,太空飛車、颶風飛技等大型、驚險、刺激的遊樂設施次第進入眼簾。“沒有一個人耍。”聽到記者隨意這麼一說,一位正打開售票室門的中年女士解釋:“才7點20分,喜歡坐這些的年輕人還在睡懶覺。”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繼續沿著北山公路下山,公路左邊是上世紀90年代添置的碰碰車等遊樂設施。再往下,便是早期的兒童樂園。上世紀80年代及以前的城區孩子們,幾乎都去溜過梭梭板兒,都從“大象”肚裡鑽進鑽出過。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彩燈公園的地形為“兩山夾一湖”,那一湖因一座3孔的石拱橋和一座單孔的廊橋一分為三。據瞭解,石拱橋和廊橋建於1959年。也是因為尚早的原因,湖東岸邊的電動和人動遊船、湖西的“戰船”都還處於休眠狀態。與寂靜的湖中不同的是,石拱橋上熙來攘往。“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廊橋上更是熱鬧,一群中老年文藝愛好者正在演奏、演唱著《歌唱祖國》。更多的老人,則是閒坐在長凳上納涼、聊天。

彩燈公園林木蒼翠,尤其是從湖西岸的解放紀念塔到北山最高處的鐘樓一帶,高大而茂密的喬木形成的叢林,誘使許多人提著鳥籠來到這裡。他們將鳥籠往樹枝上一掛,落座於掩映在繁茂的大樹下的水泥凳或塑料椅上,掏出自帶的茶壺,或從露天茶園叫來一碗,就可以聊天、玩牌大半天,慵懶而閒適。

據瞭解,彩燈公園是我市第一座公園,原名釜溪公園(因傍釜溪河而得名),由劉文輝所部駐自流井獨立營營長兼市政工所所長嚴肅於1925年主持修建。1941年3月、1950年12月、1988年4月,釜溪公園先後更名為慧生公園(為紀念富順籍國民黨中央委員謝持即謝慧生)、人民公園、彩燈公園。2013年,市政府投資750萬元對彩燈公園的園林綠化、衛生環境、經營項目、建築風貌等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公園常年更綠了,花開季節更五彩斑斕了。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健身之地 運動五花八門

彩燈公園不僅是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也是健身的理想地。

記者到達動物園門口時,正前方20多米遠一位老太正在練太極拳。

環湖遊道上,鍛鍊的市民數以百計。暴走的多是年過七旬的,跑步的多是五六十歲的,鮮見20歲以上、5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少年兒童除了個別是跟著祖輩跑步外,更多的是附近游泳場的學員。“我在這個公園鍛鍊了40多年了。”年過七旬的劉安青老人告訴記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住在供職的市武裝部(1986年8月更名為軍分區) 家屬大院內,與人民公園比鄰。為便利附近居民早起健身,早上8點前進園可不買票。於是,他每天早起到公園環湖遊道上跑五六圈。他說,公園自2009年10月1日免費開放後,可以隨時進來,但是他晨跑、晨走已成習慣,依然是曙光初現就來到公園。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中國彩燈博物館北面等多個地方三五成群,有跳壩壩舞的,有跳交誼舞的。南山頂上的廣場聚集著數百人,有的練扇子舞,有的舞劍,一位武術愛好者正雙手撐地,雙腿向前凌空與地面平行,惹得圍觀的孩子們嘖嘖稱讚。在彩燈博物館旁,還有兩對年過五旬的夫妻在打羽毛球。其中一對稍作休息時告訴記者,他們平時是晚飯後來健身,雙休日一大早來運動1小時,整個人像是從水裡撈出來一樣,不過,大汗淋漓的感覺酣暢、舒爽!

“這個廣場在四五十年前就是一個大操場,當年有許多人在這裡騎比較稀罕的自行車。”56歲的李德龍熱情地告訴記者,他兒時這裡就是人們喜歡的健身場所。

“那時每週六晚上,南面山下的燈光球場舉行籃球賽,非常熱鬧。”李德龍回憶說,燈光球場是當時全市唯一的正式籃球比賽場地,他那參加過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的父親,在這個球場打過多年的籃球。

已經廢棄的燈光球場是許多市民的共同記憶。今年1月18日晚,在由市籃球協會承辦的籃球聯賽頒獎盛典上,電子屏幕播放著自貢籃球運動過往的點點滴滴,中老年觀眾被帶回到流金歲月時,主持人用親切的話語,深情地回憶道:“我們的父輩、祖輩們,他們小時候、年輕時候,每到週末就匯聚到人民公園的燈光球場,為精彩的籃球比賽吶喊、助威。那些年,馳騁賽場的有‘川礦’‘張化廠’‘七六四’,還有大安鹽廠的男籃們,以及‘機一廠’、自貢新華印刷廠的女籃們,鄧少華、楊敢棒、馬三兒、劉小青、許和華、王貢冬、張開健……他們有的是球員,有的是裁判……”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燈會之地 夜空五彩繽紛

生長在自貢的人大都有一個彩燈情結。每年春節,跟隨家人去彩燈公園看各色花燈如何把夜空裝扮得五彩繽紛,成了許多自貢人童年生活最美的回憶。

“兩山夾一湖”的地形、既有坡坡坎坎也有平地大壩的地貌、高大而茂密的森林、處於鬧市中心,以及自貢800年的彩燈文化,註定了人民公園成為彩燈勝地。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據悉,上世紀40年代,我市幾次大型“提燈會”都是在慧生公園集結,舉行聲勢浩大的開幕式後再遊街。1964年,市政府在人民公園舉辦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屆自貢迎春燈會。此後或連年或間隔兩三年舉辦一次,至1986年共舉辦了14屆迎春燈會。1987年,“自貢迎春燈會”更名為“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從此,自貢燈會規模由小變大,工藝由粗至精,燈具由個體發展為群體,由不動發展為聯動。至2018年,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已舉辦了24屆,不僅使自貢以“南國燈城”享譽天下,而且讓自貢燈會走向了祖國大江南北,還把自貢燈文化的奇光異彩傳播到了海外,彩燈公園因此揚名世界。

沒了彩燈,自貢彩燈公園還剩下什麼?

1990年6月,在南山頂東側、自流井區體育主管部門辦公地點動工修建的中國彩燈博物館,收藏著自貢彩燈的全部精髓。該館以序廳、中國燈文化歷史、中國燈文化藝術長廊、自貢燈會歷史與發展、自貢燈會精品瀏覽、自貢燈會工藝流程、自貢燈會特殊材料和中華彩燈大觀以及多媒體演示為基本陳列,展現了一軸中國彩燈文化儀態萬方的瑰麗畫卷。

隨著中華彩燈大世界項目建設啟動,第25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將在新的彩燈主題公園舉辦。佔地面積10.3公頃,其中水上面積0.75公頃的彩燈公園,是還原其“人民公園”的面目,還是會在春節期間,適當布展些燈組?相較匯東公園等新建的綜合性公園,依地形而建的彩燈公園,安全、衛生等死角多,這些死角會消除,還是因燈會不再在公園舉辦而放任自流?眾多市民渴盼滿意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