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蘭考種的甜瓜太「搶手」,收購商得提前付定金等「瓜」熟 啥訣竅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吳海舒

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想在家鄉蘭考種點甜瓜但一直不成功,於是跑去廣西種了三年甜瓜,現在聽說家鄉蘭考種的甜瓜品種產量好、質量高,銷路廣,又準備回鄉來繼續種瓜。這次跟三年前的情況不同,他的家鄉蘭考產的甜瓜,一躍成為蘭考縣第一個地理標誌農產品。

目前蘭考縣的大棚甜瓜種植已發展到10000多畝,畝均效益2萬元以上,成為全省科技助力脫貧攻堅的典型。這其中,離不開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的全方位指導支持。

【好瓜不愁賣 離上市還有一週收購商已付定金等"瓜"熟】

距離秋季這一茬的蘭考蜜瓜上市還有五六天的時間,一些收購商們已經入住到當地,付了定金,等待"瓜"熟。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農科院")園藝所西甜瓜專家常高正說道,"由於外地天氣影響了當地蜜瓜收成,蘭考本地的甜瓜市場行情比往年還要好,還不到上市的時候,收購商們已經翹首以待了。"

啥樣的瓜這麼火?常高正對河南商報記者介紹,目前蘭考縣種植的主要甜瓜品種有眾雲20、玉蘭香、西州蜜25三個,這三種品種的甜瓜,味甜口感好、營養豐富、維C含量高、肉厚、可食用部分多,此為好吃。其次,這三個品種的瓜抗病性強、耐低溫,此為好種。銷路廣,收益高,採用訂單生產的方式,與大型超市合作,實現農超對接,此為好賣。這樣的三好品種,自然得"火"。

【農科院專家指導 蘭考蜜瓜種植有了獨特"裝備"】

除了品種好,在種植方式上,農科院的專家們也給蘭考縣量身定做了一套"裝備":80米長,8米寬的標準大棚,"兩瓜一菜"的栽培模式,肥水一體化的滴灌方法,給種植戶提供了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

8米寬的大棚是經過考量之後定的最佳寬度,太寬或太窄會影響棚內溫度控制;大棚採用鍍鋅管延長了使用壽命,使種植戶每年整體的固定投入不超過2000塊錢;肥水一體化地滴灌模式也節省了成本,又便於農民管理。

早春種一茬甜瓜、秋季種一茬甜瓜,到十月份還能中一茬越冬蔬菜,這就是"兩瓜一菜"的栽培模式。早春茬的甜瓜在春節時候開始定植,五六月份上市;秋季甜瓜七月份育苗,苗齡十一二天開始定植,中秋節前後上市;十月份棚裡又能種菠菜、香菜、生菜等越冬蔬菜,在春節前上市。這樣的栽培模式高效地利用大棚空間,增加了農民的收益。

【"保姆式"服務 微信群讓農民和專家實時交流】

常高正對河南商報記者說,從培育品種到搭建大棚,再到後期的技術指導,當地農業局和省農科院的組成的專家小組全方位地給予農民支持。說道這裡,常高正笑了:"我們都開玩笑說自己是‘保姆式’的服務,隨時有問題隨時解決。"

河南蘭考種的甜瓜太“搶手”,收購商得提前付定金等“瓜”熟 啥訣竅


為此,他們還建了一個微信群,種植戶和專家都在群裡交流,農民一遇到問題,就可以發視頻和照片向專家求助,專家們也會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據常高正說,種植戶反映最多就是溫度、肥水和病害的管理,這些他們都有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隨時溝通,能最大程度地給種植戶安全感。

【兩年時間,種植大棚從一個棚增加到兩萬多個】

蘭考縣是傳統的農業縣,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紅薯為主,16年農科院到蘭考縣考察的時候,當地還沒有高效經濟作物的種植。經過考察,pH值達到9的蘭考鹼性土地非常適合種甜瓜,發展潛力很大,這才開始了蘭考鄉親們的種瓜致富之路。

如今兩年過去了,種植大棚從一個棚發展到兩萬多個,種植地域從一個村莊發展到十三個鄉鎮。速度之快令人驚訝,而經濟效益更令人驚喜。

常高正給商報記者粗略地計算了一下,16年的時候,瓜棚早春茬的效益每畝大約2萬塊錢,秋季一萬五左右,種青菜五六千塊錢,一畝大棚一年下來毛收益有三萬多塊錢,棚的大小根據農戶各自的種植面積不等。今年比之前的價格高一些,所以經濟效應會更好。

常高正對河南商報記者說:"蘭考縣的蜜瓜產業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高,一個產業的發展要以科技為主導,我們就是起到一個傳承和培訓的作用,提升蘭考蜜瓜整體質量。"

據常高正說,接下來蘭考縣還能再增加一兩萬個瓜棚,現在已經在聯繫合作,而這些新加入的種植戶,有很多是回鄉農名工,他們的帶動能力很強,接下來秋作物收穫之後就會繼續建棚。(河南商報編輯 華麗娟 戴晨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