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將「帶領羣衆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多彩貴州網訊 (本網記者 胡紹山) 近日,在六盤水脫貧攻堅進入“夏秋攻勢”之際,紮根基層一線、誓抓脫貧的水城縣阿戛鎮高中村駐村第一書記蘇維又有得忙的了。

這位於2015年3月,從六盤水市市場監管局派駐到阿戛鎮高中村的第一書記,在2017年3月第一輪駐村工作結束後,由於他所駐的高中村目前尚未實現全面脫貧,再加上與當地貧困群眾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蘇維主動申請留下——再駐2年。

蘇維: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如今,由於有了產業的落地生根,高中村的山崗上發生了鉅變

阿戛鎮高中村山高坡陡、谷深土貧、吃飯靠天,貧困發生率67.26%。不過,在該村的貧困現實面前,蘇維的選擇不是退縮,而是前進,他認為,“只要想辦法,困難定能克服!”。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們只有將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心靈最深處、放在實際行動上,帶領他們不斷向前發展,才能讓鄉親們走出一條致富的路子,最終過上全面同步小康的生活!”說這話時,蘇維信心滿滿。

初到高中村,苦學苗語,為扶貧打基礎

剛踏上駐村之路的蘇維,對苗語知之甚少,這樣以來,扶貧之路舉步維艱。

蘇維: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蘇維看望殘疾人楊興全

“對村民群眾的語言不瞭解,溝通起來很困難,很多走訪工作,無法真正理解群眾最真實的想法,要想拿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深入溝通是關鍵。”蘇維說。

那麼,如何讓工作取得實效?蘇維想了想,一個注意萌生,那就是——學苗語。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蘇維白天開展進村入戶走訪,夜晚孤燈伏案,研究當地村民的苗語及村情實際。並針對切實不懂的地方,又與比較“熟悉”的村民進行請教和溝通。

“幾天努力下來,我就基本掌握了和村民群眾溝通的一些苗語知識,工作也逐漸走上正軌。”回憶起這一經歷,蘇維坦言,“到入鄉隨俗,我只有硬著頭皮在苗語上下功夫,方才是溝通之道。”

蘇維: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瞭解高中村的養蜂產業

在蘇維的回憶中,有一件事讓他對人生引起思考。他說,為儘快瞭解村情民意,到高中村的第二天他就組織召開了群眾會,可小喇叭喊了半天,稀稀拉拉來了幾個人,他們繃著臉不發言。還有幾個人私下竊竊私語道:“下來混兩年又回去當官嘍,這又不是第一個,沒意思!”

不過,村民的這些話,並沒有讓蘇維感到不快,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宗旨就是——“一心一意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其他的用不著去在意。”

“只要我用實際行動帶領村民群眾發展致富,那些閒言碎語都不重要了,遲早他們會理解我的。”蘇維笑說。

事實上,高中村是苗族村寨,苗族佔總人口的95%。通過努力和請教,沒過多久,蘇維就能完全聽懂村民們所說的苗語,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他就用苗語和群眾交流,村民們都感到很吃驚。

“有的村民還以為我也是他們苗家人,因此在後來的交流過程中很是熱情,也讓我感到親切多了。”蘇維說。

隨後,蘇維努力用不太標準的苗語挨家挨戶走訪,聽群眾心聲,記村情民意,耐心向群眾宣講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與村民群眾共話發展,想方設法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那麼,致富路怎麼走?這讓蘇維深感頭痛。

蘇維: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高中村的養牛產業

與此同時,在與村民們交流的過程中,高中村的老人們常常感嘆:“路不通,條件不好,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

而蘇維通過一番思考後,他認為,必須改善高中村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才是脫貧致富的第一步、是上上之策。

也就是說,2015年的高中村,基礎設施極差,出門靠步行、生產靠人背,交通、信號等極為不便,這些都是嚴重阻礙該村發展的絆腳石。於是,蘇維一邊向“孃家”—六盤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彙報尋求支持,一邊向水城縣交通局申請修建公路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確保項目落地,蘇維挨家挨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動員村民自願讓出土地,並承諾不要求補償、施工不堵工,這些都得到了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然而,在蘇維駐村的3年來,在高中村實施道路建設項目11個,總里程數40公里,現已建成里程數20公里,在建設中的里程數20公里,提前實現了組組通。此舉徹底改變了高中村原本封閉落後的貧窮面貌,讓村民的出行有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如今,村裡家家戶戶都接通了自來水,寨子裡還接入了光纖,手機有了4G信號。

2017年9月,蘇維帶領群眾開始了人居環境改造“決戰100天”工程,動員村民對串戶路、庭院硬化等人居環境實施了改造。截止目前,該村已有3個村民組的239戶1115人,100%的勞動力自願義務參與。共計完成庭院硬化1.8萬平方米,硬化串戶路60餘公里,80%的人家建有小院壩。

蘇維: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高中村的養雞產業

另悉,蘇維還聯繫幫扶單位、企業出資幫助,為貧困群眾安裝門窗、玻璃等,幫助貧困難群眾購置床、衣櫃、電飯鍋、電磁爐等。

高中村建起養牛場,致富脫貧見希望

記者從村民們的回憶中瞭解到,此前的高中村,一片片荒山坡地閒置在人們的視線裡,偶有風吹過,延綿起伏的山巒就給人一種“荒涼”之感。

“當然,致富就一定要發展產業,只有產業才能增加農民收入,才能讓村民脫貧致富,才能拔掉窮根。”在高中村貧窮的現實面前,蘇維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那麼究竟該發展什麼樣的產業呢?蘇維茫然。

據蘇維回憶,一天傍晚,下班後因思考“村民如何發展產業”而煩惱的他,隻身來到高中村的一片荒山上,只見兩個村民因“打”對方的牛而引起爭執。接著,蘇維在勸和了兩村民的同時,一個發展方向在他腦海裡油然而生。

“我當時瞭解到,這裡的苗族同胞非常喜歡黃牛,而且村裡有這麼多荒山荒坡,不合理利用這些資源,不用來養牛,簡直太可惜了。於是我認為,養牛就是發展產業的第一個選擇。”蘇維說。

蘇維還說,“接下來,我就上門向村寨裡的老人請教、向養牛大戶求助,通過召開群眾會聽取大夥們的意見,同時跑回市裡請專家進行論證,論證結果是高中村非常適合發展養牛產業。”

據瞭解,在沒有資金,也沒有企業願意投資的情況下。蘇維通過發動群眾自己幹,說服群眾帶頭幹,並實地考察了大量養牛場,創新提出了“統一管理、集中養殖、自主經營”的模式。

同時,蘇維又反覆召開動員會,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在200多次動員後,終於有42戶貧困戶同意由村委會牽頭成立水城縣“牛得很”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貸款210萬資金啟動了1號養牛場的建設。

蘇維: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高中村的村民正在做刺繡

“以前我家最多能養3頭牛,還養不好。現在我家養了6頭,明年有望變12頭,少說也有3萬元的利潤。”貧困戶、合作社成員王文斌說。

在高中村,隨著1號養牛場效益的產生,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申請加入合作社,公司也慕名而來,再加上政策性的項目款,2號、3號、4號養牛場逐步建成。其中,在建設過程中,農戶義務投工10000多個,自願無償出讓項目建設用地50畝,種草用地1000餘畝,共建標準化養殖場10000平方米,已養牛500餘頭,計劃養牛4000頭,實行育肥和能繁相結合,以短養長。目前,養殖場市場估價高達3000萬元。

另外,高中村在發展養牛產業的同時,還大力發展養蜂、養羊、庭院養雞、紅心獼猴桃種植和少數民族文化等產業、產品。

事實上,近年來,在蘇維的帶領下,高中村112戶貧困戶參與合作社發展養牛,28戶貧困戶參與養蜂,52戶貧困戶入股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傳統手工藝(蠟染、刺繡等),其他貧困戶積極參與養雞、養羊及烏洋芋種植、牧草種植,貧困戶每家都有扶貧產業,在外務工青年也自願回鄉參與建設和發展產業了。

 黨建引領促脫貧,村民凝聚力增強

“今天的群眾會,寨子裡的老老小小都到場了,教堂沒有一個人!說明我們有凝聚力,高中村如期脫貧大有希望,這些全靠蘇書記啊!”看著群眾都來參會,村主任胡家財發自內心感激蘇維。

事實上,高中村村民信教歷史久遠,村裡基督教盛行,村民們遇到難事或不順心事,從不找村支兩委,而是進教堂祈禱。在加上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活動室長期見不到人,村幹部都是“兼職”,沒有人會主動想著為老百姓乾點實事,幹部不團結還“窩裡鬥”,群眾對村幹部極不信任。

為此,蘇維一邊與村幹部打“感情牌”,一邊著手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一邊用制度來管理村幹部。

目前,在蘇維的努力工作下,離村活動室較遠的3個村民小組也成立黨支部,還建立了廣播站、圖書室、苗漢雙語講習所、活動小廣場等場所。

為了做好黨建引領工作,進一步增強村支兩委與群民群眾的凝聚力,讓脫貧攻堅工作沿著一條線、一把尺的方向順利開展,蘇維不定期邀請專家到各支部講習所講課,第一時間把黨的聲音、黨的政策、黨的力量傳遞到每家每戶;借2017年村支兩委換屆選舉,高中村撤換3人,職位調整4人;定期組織召開村支兩委“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調度會”等;探索“組社合一”,支部與合作社合署辦公,支部書記兼任本組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公司法人,黨小組為所在組群眾提供醫療保險、養老金收交、低保辦理、臨時救助申請、戶口及身份證辦理等服務,使群眾思想觀念有了較大轉變,主要精力也集中到建設和發展生產上來。

“現在村民不去教堂禮拜而是來村委開會,村幹部為老百姓辦事,也能辦成事,大家都明白了,‘世上沒有救世主,跟著黨走能致富’。要是過去村幹部像現在這樣團結、務實、為民,那我們早就奔小康嘍。”高中村的老黨員楊學斌感慨說。

蘇維: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已建成的“農家圖書室“

據悉,如今的高中村,信教的少了,村民自身擺脫貧困發展的願望高了,產業發展群眾積極參與,村支兩委講話有人聽、做事有人跟,“管理民主”和“治理有效”找到了路徑。

更為可喜的是,目前,高中村共有16人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不脫貧,不走人,我下定決心‘啃下’全市貧困發生率極高的‘硬骨頭’,將壓力變成動力,與貧困家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說這話時,蘇維信心堅定。

當然,他所說的“不脫貧,不走人”這一時間節點,就是高中村貧困群眾全面實現脫貧的那日。

蘇維: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蘇維: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實際行動之上

躥戶路建設

採訪手記——

採訪結束時,我與蘇維招呼後就離開了高中村。

一路上,蘇維那句“將群眾脫貧致富放在心靈的最深處、放在實際行動之上”的話,總縈繞在我的腦海裡,也讓我禁不住再一次體會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

再結合蘇維主動申請“再駐兩年”這一高風亮節的舉動,我們不得不為之欽佩。

如今,在六盤水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又一次步入“夏秋攻勢”之際,我們回頭一看,蘇維當初的一句誓言——“不脫貧,不走人”,更是說得深入人心、說得鏗鏘有力。當然,這句話中的重量與分量,由此可見。

時下,在眾多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隊伍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把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作為人生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是他們用自己的不遲辛勞與付出,於黨、於人民、於自己都是人生的一個交代、詮釋。

在高中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漸趨完善,原本貧瘠的山坡上,產業星羅棋佈般地佈滿山崗,蘇維與村民群眾信心十足地在“戰脫貧、奔致富”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一幅“百姓富,生態美”的山水畫卷正徐徐鋪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