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名貧困人口受聘生態護林員——水城生態扶貧「點綠成金」

1233名貧困人口受聘生態護林員,既促進了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又改善了生態環境——水城生態扶貧“點綠成金”

1233名貧困人口受聘生態護林員——水城生態扶貧“點綠成金”

趙平二正在“巡山”。

立秋後的烏蒙大地,林中碩果累累,山間綠樹成蔭。當筆者見到趙平二時,他正哼著小調“巡山”。

趙平二是雙水街道滴水巖村精準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2月,被村裡聘為生態護林員,一年給予1萬元的補助作為工資收入。每天按照劃分的區域“巡山”,便成了他的工作日常。

“屋頭拖累大,娃兒又沒人照管。”趙平二說,因無法忍受貧窮,早年間妻子便丟下三個年幼的孩子離家,才30出頭的趙平二守著幼子和土地,既分身乏術,又無力“生金”。

一籌莫展之際,村幹部送來了佳音。

“問願不願意當護林員,當時我想都沒想就點頭。政府送工作到家,一來有固定工資拿,二來不用背井離鄉,娃兒也能照顧到,這麼好的政策比做夢都還美啊!”

既守住生態,又“點綠成金”,趙平二當然不是做夢。

近年來,水城縣嚴格落實中央、省、市生態扶貧政策部署,結合地區實際爭取生態護林員崗位。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五個一批”中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重要舉措,2016年,該縣結合縣情,專門針對精準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設置生態護林員崗位,首批492個貧困人口就地轉為生態護林員;2017年,全縣生態護林員增加到1233個,預計2018年累計增加到3000個。

生態護林員崗位採取縣建、鄉聘、站管、村用的原則,由鄉(鎮、街道)根據程序聘用,林業站或綜合服務中心統一管理。生態護林員工資補助來源於中央財政兜底和省級財政切塊到縣扶貧資金中統籌列支,按照每人每年1萬元標準發放。

此舉“點綠成金”,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的同時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了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

那麼,生態護林員的管護對象主要是什麼?有哪些職責?

據水城縣林業局工作人員範忠群介紹,生態護林員管護對象以轄區內成林的林地為主,包括天然林、公益林及退耕還林等。“經過培訓上崗後,他們主要從事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巡山護林、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生態脫貧和森林管護效果比較明顯。”範忠群說。

如今的趙平二,除了日常巡山護林,還將家中10畝土地種上了刺梨,“今年開始掛果,有些都熟了,政府按3塊一斤的保底價收購,管得好肯定虧不著。”工資收入加種植收入,趙平二脫貧信心十足。

“農村貧困戶轉化為生態護林員,為家鄉守住了青山綠水,也守來了脫貧增收。”縣林業局局長楊玉乾表示,將緊扣縣委、縣政府扶貧開發政策部署,根據脫貧攻堅“夏秋攻勢”要求,全面摸底全縣林地持有率,算好生態扶貧賬,爭取更多的生態護林員崗位,拓寬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渠道。

□趙嬋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