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哪些地區經常受到颱風影響?

彭曉楓


通過對自1949年來登陸我國颱風的數量/時間/強度及登陸路徑等的分析表明,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我國登陸的颱風表現出以下主要特徵:

(一) 登陸颱風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

1949-2006年期間,共有522個熱帶氣旋登陸我國,年均9個,登陸頻次略有減少趨勢:但達到颱風級別的並沒有明顯的增多或者減少變化趨勢/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和颱風數量僅表現出明顯的年際變化和年代際變化,可分成3個偏少階段和2個偏多階段。偏少階段分別是1949-1955年,1968-1983年和1995-2006年;偏多階段為1958-1967年和1984-1995年。

(二) 颱風登陸地點趨於集中   

1949年-1981年,登陸和影響我國的熱帶氣旋主要集中在華南沿海和海南島地區;而1982年至今仍主要集中在華東沿海及臺灣島地區,在北緯37度以北和20度以南均有減少趨勢。總體來看,近五十多年來,我國熱帶氣旋的最北登陸位置呈現為較明顯的逐年南落,並向北緯25度靠近;而最南登陸位置則與之相反,呈逐年北上且也向北緯25度靠近的趨勢。颱風登陸區域更為集中,北緯25度附近的東南沿海成為颱風登陸的主要區域。因此,這一區域遭受登陸颱風襲擊的危險明顯增大。

(三) 颱風登陸時段趨於集中

我國熱帶氣旋登陸季節的持續時間平均約4個月,最短不到一個月,最長可達半年。統計表明,近五十多年來,我國熱帶氣旋登陸季節的持續時間縮短了近一個月,颱風的登陸時段趨於集中。

(四) 登陸颱風強度逐年增強

根據1949年以來的颱風資料分析,以熱帶氣旋的中心氣壓表示其強度,結果顯示我國的熱帶氣旋在登陸時的強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並且在登陸颱風中強度較強的熱帶氣旋所佔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