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股市到底該不該抄底?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我的觀點是,熊市不一定有底,牛市不一定無底,牛市的底可能是熊市的頂,熊市的頂,也可能是掉市的底。關鍵還在票,票好,什麼時候都是底,票不好,什麼情況下也不見底。巴菲特說,他喜歡熊市,就是因為熊市拿的票,只要不是垃圾股,都可以認為是抄到了底。

事實也是,如果拿了一張不死不陽的票,就算股指到了底,也未必自己就抄到了底。搞不好,還比最牛時拿的票價格還高呢?需要幾千點才能化解這種票的“陷阱”呢。反之,如果拿的是好票,有市場前景、有業績保障、有風險安全的票,就算不是在最底部,也比在底部拿的一般的票好很多,可以在時間中獲得很好的回報。

也正因為如此,對投資者來說,切不要把抄底當作是賺錢的目標,一般股民是很難精準把握到抄底的機會的。成功的投資者,都是把企業當作是投資的目標,而不是看股指是多少。股指要看,看的目的是對倉位進行適當調整,而不是根據股指高低決定是否抄底。整天想著抄底的,沒有幾個是能夠真正賺錢的。真正賺錢的,是以選擇企業為主。觀察股指為輔,用選擇好的股票依據股指變化控制倉位、調整倉位,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

而從目前股市的實際情況來看,只要能夠選擇到好的股票,隨時都可以買入,且不需要承擔什麼風險。如果仍在等待抄底,機會必然失去。這就是目前股市的現狀,也是投資者、特別是一般投資者必須把握好的一條原則。


譚浩俊


結論很簡單,下跌不抄底。

建議不妨好好讀讀我的《股市紀律十三條》,百度上隨便就能收到的。

十三條的第五條是:“抄底不著急,上漲不下車”。為什麼呢?一般來說,人們的心理都是剛跌的時候想著抄底,越跌越沒信心。等到實在沒信心了,就壓根不會想著抄底這個事情了。甚至,到後來,股市在底部了,磨了很久了,要是有人提議抄底,都會懷疑。更有甚者,都反彈好久了,還是不敢買入。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交易心態。

記得2008年底,那時候我在廣發基金工作。我從廣州出差到北京,出租車司機一聽我是做股票的,來了精神。說這輩子不會碰股票,他老爸要和他斷絕父子關係,因為養老錢被他虧光了。他老婆也要離婚,因為家裡的錢虧光了。好像是在最高點買了雲南銅業,一直到最低點,都賣了。司機狠狠地說,這輩子要是再碰股票,就剁了雙手。我默默地想,這不就是底部的信號嗎?

抄底不要著急。A股目前雖然已經跌了不少了。但也只是不少成長股有長期投資價值了。很多藍籌白馬,還是很貴。正是過去兩年不少藍籌白馬被人為地炒高了,形成泡沫了,才有今天的下跌調整。藍籌白馬的調整,時間還遠遠不夠。但短期跌多了會有小幅反彈,這種反彈,大多數人還是不要去搶。畢竟是弱市震盪,每一個都可能會創新低,抓反彈,是很難的。

為了避免錯誤地抄底。我們要求基金經理一定要嚴格遵守“弱市箱體”的交易紀律,注意做好長期選股和短期波段操作相結合。短期的波段,實際上就是嚴格的“弱市箱體”交易紀律。

那麼,何時抄底呢?等沒有人再願意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抄底的機會就來了。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孫建波


近期市場連續大幅下挫,投資者恐慌指數持續升高,尤其是在週末實施本年度第三次定向降準之後,昨日(6月25日)繼續出現調整,今日滬指盤中再度大幅下挫超50個點,但次新股群體卻逆勢大漲,那麼目前可以抄底嗎?天檀的觀點如下:


次新股指數(880529)連續殺跌後已逼近4年均線(見下圖紅色箭頭處),該指數4085點上下支撐非常明顯,從近幾日的市場表現來看,次新股指數持續在該支撐上運行,並與今日收出中陽線,階段性底部有望來臨。關鍵詞:階段性底部!



另外,次新指數(880529)自2017年11月13日6588點回落以來,出現過三波急速下跌(包括5月23日到6月22日的急跌),而每一波下跌的幅度均在23%左右,這次自5月23日5426點到6月22日最低4040的下跌,跌幅已達25%,打出了波段反彈行情的空間。


綜上所述:波段機會來自大跌之後,這是熊市交易的基本邏輯,而次新股指數短期跌幅已達25%,預計後期連續急速下跌的概率將減小,震盪之後能否開啟新的波段行情。而次新股中也並不是所有股都能買,只有近端、低估、業績好、有題材的品種才會大漲。


所以,就本問題我們的回答是:中國股市目前可以抄底,但暫時以波段反彈行情來對待,抄底重點是次新股!





天檀


當前的中國股市該不該抄底?用量化的指標來說話。近期A股市場走的有點邪性,外圍股市一片大好時,A股跌跌不休;外圍股市一片恐慌下跌時,A股又有點要崛起的樣子了,這次A股能不能甩掉跟跌不跟漲的帽子那?不知道,還要繼續觀察。前期在國內外多重利空的影響下,A股市場出現了連續的下殺,藍籌、白馬、科技股無一倖免。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看,在過去兩年,號稱價值投資迴歸,白馬股馳騁天下時,創業板股票就一直在殺估值,到現在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了。

市場的底部如何判斷?

股市不會只跌不漲,要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在股市持續下跌的過程中,判斷底部就成了關鍵。抓住最低點不現實,最低點是恐慌情緒一次次砸出來的,除了神奇的大V好像沒人去預測這個點位,當然,也是在臉被打脹了N遍臉後才有可能成功。但要判斷出底部區域還是有跡可循的,估值+贏利水平+結構,通過這三方面可以大概率判斷出我們需要的信息。

從估值看:

估值一般是通過市盈率PE和市淨率PB來量化出來的,其實這兩個指標的走勢差不多,就用PE來看吧。

從PE的角度來看,主板和創業板都已經接近了歷史的低位。回想一下上輪歷史的低位是如何走出來的那?是經濟下行,企業找不到增長點,利潤下滑導致的。創業板走出低點是因為互聯網+行情,互聯網企業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後,創業板走出了底部;主板主要是因為槓桿走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行情沒有持久的原因。單從估值的角度看,現在確實到了底部區域。

從盈利水平來看:

企業的盈利水平可以用PMI這個指數近似的來看,企業整體效益好,PMI就會在50這條線上方運行,總體效益越好,PMI數值就越大;如果到50以下,就說明企業總體是虧損的。

對比以下06年和15年二次牛市前的PMI情況,很明顯的可以看出,06年以前的PMI表現好,而06年的牛市不管是時間還是力度上都要比15年要好不少。再看現在那,比15年前的情況要好,但沒有06年前好。如果再往細裡分析的話,15年前有互聯網+導致創業板盈利水平改善,形成盈利水平和估值的背離,最終啟動了一輪牛市。

現在創業板的情況和當時很相似,創業板中,國產替代行業的興起,科技類公司業績拐頭,同樣形成了盈利水平和估值的背離。而主板企業,就只要基建類週期股可以看了,得益於供給側改革和國家對基建的投資,業績雖然改善了,但這種改善是暫時的,明年供給側改革力度如何,基建投資力度怎麼樣,都是未知數。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創業板優勢明顯。

從結構來析:

如上圖所示,大週期周線上,主板下跌過程中,結構到現在還沒有做出一個來,成交量更是不配合;而創業板,周線結構完畢,成交量放量。結構上創業板完勝主板。

判斷股市是不是到了底部:

第一 要看估值水平是不是有投資價值,現在主板創業板這一點都滿足。

第二 要看企業盈利水平是不是得到改善,與低估值形成背離。上面分析過了,盈利水平創業板優於主板。

第三 要看結構是否配合,創業板直接完勝主板。

總結:現在股市能抄底了嗎?顯然,主板還沒到時間,創業板到是滿足了條件,但只是創業板有行情,沒有主板的配合,不能稱之為中國股市的底部。所以,現在還不能抄底股市,但可以適當玩一下創業板的科技類成長股。就如15年的行情一樣,創業板行情其實在12年7月就開始了,而主板到了14年7月開始的,整整提前了主板兩年的時間。

最後強調一句,市場下跌,估值低估,不是構成買入的條件,只有當估值被嚴重低估,而企業業績改善,形成背離,同時還要有結構配合時才構成了買入條件。

我是禪風,喜歡就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的財經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是一個研究股票投資十多年的老股民。我們都知道進入2018年後A股市場開啟了下跌模式,最高的3587點跌到了最低的2691點,跌了近800個點,跌幅已經超過了20%。很多個股的跌幅已經遠遠超過20%,其中不乏一些個股出現再次腰斬的下跌。A股這次的下跌是繼股災後的最大跌幅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中美的貿易摩擦,獨角獸的不斷上市抽血,已經即將回歸的CDR等都是A股下跌的因素,那麼面對A股不斷的下跌是否到了該抄底的時候了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炒股就是要低買高賣。對於短線投資者來說下跌後的每一次反彈都是抄底的時候,關鍵在於抄底後要及時的出來。短線投資要求的就是短時間內獲取收益,不需要長時間的持股,更不需要看大盤是否反轉,要看的是大盤是否會反彈,個股是否會短期上漲。所以對於短線投資來說,搶反彈做短差就是抄底,目前做短線投資的應該都在這麼做。

其次是長線投資者。長線投資就更不用怕了,即便是A股現在翻轉或者大漲你也不會出票的。長線投資就是價值投資,只要你認為A股市場還有投資的必要,未來A股市場還會有牛市,那麼面對A股的大跌分批建倉抄底是沒有錯的。長線投資講究的是不追高,如果再不抄底那麼就沒得做了。所以對於長線投資來說,即便是現在不是抄底的時候,也該開始逐漸建底倉了,大跌大買,小跌小買不跌不買,長期持有等待機會就是了。

最後是一些被套的投資者了。如果是這一波下跌被套了,如果止損應該早止損了,因為很多股票都已經跌破位了,跌破2638時的低點的個股也比比皆是。在股指已經下跌20%的時候止損肯定是不明智的,最起碼要等反彈時再止損吧!雖然現在A股翻轉無望但是出現5%到10%的反彈還是有希望的。所以對於現在被套甚至被深套的投資者如果在下跌初期你沒有止損,現在就沒有止損的必要了,即便是不抄底,繼續持有手中的股票才是最好的選擇。

我是投資觀,看完關注點贊股票大漲不斷,個股分析私信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