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12歲的乾隆,康熙爲何驚得放下酒杯?

---劉通曉---


古代選儲立君是大事,滿清以少數民族身份入住中原,在大清繼立之初,在皇位傳承方面雖然堅持嫡長子繼承製的,但做的並不好,多次發生爭儲事件,甚至為此明爭暗鬥,搞得政局烏煙瘴氣,已經影響了國家政令的有序運轉。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康熙在位時期,發生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帝有24子,其中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以及十三、十四阿哥參與到了皇位的爭奪戰之中。

起因是康熙爺並不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安排皇位繼立順序,長子胤禔是庶出,不受康熙皇帝愛戴,在二皇子胤礽2歲時,就將其冊立為太子。

但是在1708年以其脾氣差、不聽話將其廢掉,這時候大阿哥率先跳了出來,他覺著自己繼立無望,便建議康熙帝里老八為皇子,但同時提出了替把老二胤礽除掉的心跡,這讓康熙帝大為惱火。

不但痛罵老大,還對老八時刻地方,羿年老二胤礽復立。


後來老三為了打擊老大和老八聯盟,為其上位鋪路,向康熙帝告狀說老大搞陸力怪神,康熙帝一生氣,直接將老大下獄,同時遷怒於老八。

1721年,皇太子胤礽夥同兵部尚書以及步兵統領造反,被康熙帝再次廢除皇太子位,老三眼看儲君之爭殘酷如此,遂退出。

這時候圍繞著老八形成了以老十四、老九、老十為主的八爺黨,和老四胤禛(雍正帝)為首的四爺黨,老十三支持老四。

最後以老四胤禛勝出。

康熙帝對於儲君之爭的危害可以說深有體會,因此當康熙帝看到乾隆帝時,忽然覺得胤禛也會遭受他曾經遭受的痛苦,不免心生感慨!

當然這都是皇宮裡面的段子,也許康熙帝看到乾隆帝,心中就替雍正選好了皇帝人選,激動之餘,喜見於形,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後面的故事差不多就是沒過幾天乾陵就被接進了皇宮,這是1只有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歷史三日談


第一次見到12歲的乾隆,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直接預示乾隆結局!康熙皇帝的子孫實在太多,數量將近一百來號人,不可能人人都見過和留下深刻印象,可在康熙六十一年,滿清愛新覺羅家族中兩個最偉大的人物偶然之際見了面。

康熙晚年經常去四阿哥胤禛的圓明園中散心遊玩,可能這位雍王爺沒有像其他皇子表現出對皇位的過分垂涎,康熙覺得來到胤禛的地方享受到少有的輕鬆和愉快。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晚年曾經去過11次之多,這實屬少見,其他阿哥都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可能雍正在潛邸時一直保持著低調,專心佛法,在別人為皇位明爭暗鬥時,他隱忍不發,給康熙一種安全感。

很多歷史學家都說,把弘曆介紹給康熙,是用前往精心策劃的一個步驟,不過康熙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在父子閒聊之際,胤禛閒閒的提起:“您的兩個孫子打生下來還沒機會見到聖顏呢。”康熙隨口答道:“好啊,上次我聽侍衛說你有個兒子書讀得很好,把他們倆叫出來我瞧瞧。”一見到這兩個孩子,康熙不自覺放下了酒杯。弟弟弘晝並沒有給康熙六次啊太深的印象,但哥哥弘曆卻讓康熙過目難忘。

所謂康熙第一次在雍王府見到孫子弘曆,驚為天人,並接入宮中親自教養。甚至在朝鮮,還有傳聞,稱康熙最後決定將皇位傳給雍正,是有條件的,其中一條就是將弘曆立為太子。弘曆天生異相,是一個帥氣的美男子,而且又過目成誦的好本領。於是,康熙安排人教育他文武兼備,很快就在木蘭圍獵中一顯身手,面對兇猛的黑熊毫不畏懼。

要知道,養育宮中只有作為皇儲的皇長孫才有的特權,康熙此舉,讓紛紛擾擾的王公大臣頓時覺得江山去向大勢已定。因為將弘曆作為皇儲培養就意味著默認雍正是自己皇位的接班人,自古以來皇位除卻謀朝篡位都是父傳子的,要讓弘曆當皇帝,那他父親胤禛就必須是皇帝。康熙六十一年的夏、秋,將近六個月的時間,康熙與弘曆爺孫倆幾乎如影隨形,出同車,入同座,食同桌,寢同床。除此外,康熙還手把手教弘曆唸書寫字且傳以君王之道。

弘曆命相貴不可言:據後來康熙找人為弘曆算命,算出的結果令其龍顏大悅,更深愛乾隆,經後來故宮博物院展示的乾隆八字和批語,可知乾隆命中不僅富貴福祿身後,亦為長壽之人。而考慮到江山的穩定,大多帝王都想找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繼承人,乾隆明顯符合這些要求,故而,康熙才會對乾隆另眼看待。並且初次見面,就驚為天人!





騷人墨客SAORENMOKE


大清王朝296年基業,唯康雍乾稱為盛世。康熙在位六十年,擒熬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剿滅葛爾丹。被後人稱為與秦皇漢武齊名的千古大帝。

其孫子乾隆文治武功更是了得,自稱十全老人,陽壽八十九歲,古今帝王第一人。唯兒子雍正,四十五歲登基,勞碌了十三年,卻落下個帝位名份不正的名聲。

題主和很多後來的說法一樣,以弘曆(乾隆)的一段經歷來證明雍正繼位的合法性。

歷史上因帝王對孫子的喜愛,由孫子繼位少不了中間這個兒子的過渡。如明永樂帝喜愛孫子朱瞻基(明宣宗),就先傳位於平庸有足疾的兒子朱高熾,以確保孫子的登基。所以讓後人聯想到由於康熙喜歡弘曆(乾隆),才有了雍正的登基。

其實康熙有了35位皇子,2O多位格格,是一個很能生育的皇帝,孫子輩更是多得數不過來。那個當了四十二年太子的胤礽的子女就曾長期被康熙養育。

而弘曆只是在1722年被皇爺爺接入宮中半年,後來的傳言無非說明這是康熙培養的隔代接班人,從而佐證雍正繼位的合法性。康熙剛見到12歲的孫子,不會驚得失態,定是天生異稟,後人杜撰的。

其真象或保留在清史稿中,願後來寫史者能秉持良心,給後人留下能經得起檢驗的《清史》。


晚亭與落霞同暉


康熙皇帝的孫子實在太多,數量將近一百來號人,不可能人人都見過和留下深刻印象,可在康熙六十一年,滿清愛新覺羅家族中兩個最偉大的人物偶然之際見了面。



康熙晚年經常去四阿哥胤禛的圓明園中散心遊玩,可能這位雍王爺沒有像其他皇子表現出對皇位的過分垂涎,康熙覺得來到胤禛的地方能享受到少有的輕鬆和愉快。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晚年曾經去過11次之多,這實屬少見,其他阿哥都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可能雍正在潛邸時一直保持著低調,專心佛法,在別人為皇位明爭暗鬥時,他隱忍不發,給康熙以一種安全感。

這年春天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在牡丹臺,父子倆難得單獨在一起賞景閒聊,遠處夕陽西下,春鳥歸巢。



此時胤禛漫不經心地提出他的兩個兒子出生後父皇還沒有看見過呢,其中哥哥弘曆已經十二歲了。康熙今天心情也特別好,興致勃勃地回答讓他們來見一面。兩位小阿哥來到老皇帝跟前,按滿人的規矩行禮問安,康熙一看不覺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康熙作為古稀之年的天子,一生閱人無數,但他今天看到的自己孫子其中哥哥弘曆覺得非同一般。康熙覺得這孩子與眾不同,容貌清秀,氣質高貴,從遠處走來到近處行禮一點也不緊張侷促,絲毫沒有同齡孩子的拘束靦腆,舉止之間透著一股靈氣和自信,而他的弟弟弘晝相形之下就顯得單板晦澀。



康熙讓弘曆來到身邊,詢問他關於讀書的事宜,滿清對皇子的教育是所有封建王朝最重視的了,弘曆大大方方地回答了康熙的提問,還背了幾段經書並按平時的理解將經文解釋了一遍。

不知道康熙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皇帝當然表情不能太誇張,但從他事後的動作可以看出,康熙對這個孫子的長相氣質學習是相當滿意的。過了幾天,康熙讓人去胤禛那裡取了弘曆的八字,又過了些天康熙再次來到圓明園,臨走宣佈將弘曆帶回宮中撫養。



這是一個異乎尋常的決定,在弘曆之前只有太子長子弘皙曾經被康熙養育宮中,後來因太子事而廢。弘曆是幸運的,但其父親雍正在適當的時候將其推到康熙面前,難道這只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麼。

弘曆有著絕對優勢的先天條件,少年老成,善於和人相處,很容易和其皇爺爺康熙行成老少樂的局面,甚至康熙後來還特地指名要看一下弘曆的生母鈕鈷祿氏,老皇帝看後連呼“有福之人”。


多年以後,乾隆每每回憶自己和康熙在一起的日子雖然短暫,總感覺得到他人生中其實受康熙的影響遠遠要大過他的父親雍正。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向敬之

所謂康熙第一次在雍王府見到孫子弘曆,驚為天人,並接入宮中親自教養。甚至在朝鮮,還有傳聞,稱康熙最後決定將皇位傳給雍正,是有條件的,其中一條就是將弘曆立為太子。

關於康熙初見弘曆,《清史稿·高宗本紀一》記載:“隆準頎身,聖祖見而鍾愛。”於是,“令讀書宮中,受學於庶吉士福敏,過目成誦。復學射於貝勒允禧,學火器於莊親王允祿”。

弘曆天生異相,是一個帥氣的美男子,而且有過目成誦的好本領。於是,康熙安排人教育他文武兼備,很快就在木蘭圍獵中一顯身手,面對兇猛的黑熊毫不畏懼。

康熙歸來,對隨侍的和妃說:“是命貴重,福將過予。”

這一切,都在為康熙擇儲看孫輩、乾隆是個好聖孫做鋪墊,同時為康熙傳位雍正合法、雍正即位秘密建儲定弘曆安排了印證。

這些,顛倒了康熙賦予皇十四子胤禎撫軍大權,乃計劃建儲的暗定儲君的說法。而作為康熙嘉譽弘曆的見證人和妃,也因傳出康熙的讚語,而被雍正即位後,不因其無子嗣,而被進尊為皇考貴妃,為後來乾隆尊其為皇祖溫惠貴太妃做了準備。

歷史真實如此安排康熙看好好聖孫嗎?留下來的史料,畢竟是要經過雍正、乾隆粉飾自己、裁定事件的。史官們沒有給弘曆造一個生產異象,而康熙初見弘曆的驚為天人,也算是一種說不清的傳奇。


以禮觀書


康熙三十一年,圓明園裡牡丹紛呈,作為兒子的雍正邀請老爸康熙前來賞花,這次的際遇,對大清王朝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這天是大清王朝最偉大的三位君主(康熙、雍正、乾隆)的首次碰頭,由此也影響了百年中國的發展走向。此時的康熙進入暮年,自感時日無多,但對於一件事情甚為憂慮,那就是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怪就要怪在康熙的兒子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一個比一個能幹,這就讓人很犯愁了。這次遊覽圓明園的祖孫相見,很明顯也是雍正刻意所為,當時康熙是很中意雍正的,雍正這個人平時非常低調而且一直很努力,但是康熙卻在幾個候選人裡面搖擺不定,雍正若要讓父皇對自己堅定想法,只能用殺手鐧年近12歲的兒子弘曆了。

雍正和他的幾個弟兄們半斤八兩,但是他的兒子卻比那幾個兄弟的兒子強太多了,於是就跟康熙提出了見一見孫子的想法,康熙很高興的答應了見一見雍正的兒子們,接下來乾隆登場著實驚到了這位迷茫的老人。

據史料記載,當時雍正選出了兩個兒子,分別是弘曆和弘展,弘展的出現似乎是雍正安排刻意襯托弘曆的。當這兩個孩子走到康熙跟前時,康熙看著小乾隆放下了酒杯,酒杯的放下似乎寓意著心裡的大事也放了下來。

乾隆雖小卻骨骼清奇,孩子容貌非常清秀儒雅,很符合古人對美男子的審美觀。再加上弘曆的言談舉止落落大方,跟弘展見了皇帝嚇得打顫恰恰相反,康熙順帶就考察了一下小弘曆的功課,結果弘曆一字不差的流暢背出,這讓康熙心中大喜,並感慨大清王朝後繼有人。

之後康熙詢問雍正小弘曆的時辰八字,很明顯就是對弘曆的默許,更是對兒子雍正的認可。筆者認為,雍正的上位和兒子乾隆也有著一定的聯繫,畢竟選繼承人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繫大清王朝千秋萬代,康熙從弘曆身上看到了大清王朝的希望。

(配圖來自網絡)我是納蘭軒若,歡迎關注互動。


納蘭軒若


祖孫初見

康熙與弘曆的初見發生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春天,當時的康熙應該是在圓明園賞花。這時候雍正帶著年僅12歲的弘曆來拜見康熙,然而弘曆的成熟穩重的表現讓正在賞花的康熙是眼前一亮,通過這次祖孫見面,康熙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孫兒,把弘曆帶回宮中親自撫養。


兩廢太子

為什麼康熙會覺得眼前一亮?因為此時的康熙正深受兩廢太子的心理苦痛之中,畢竟這時候的康熙已經是人生末年了,時刻都在考慮接班人的事情了,可是連著兩次廢太子,沒有合適接班人讓他心情是苦悶的。

而康熙此時見到了表現與年齡很不相符的弘曆,其在康熙面前表現的是得體大方、成熟穩重。這就讓深陷接班苦悶的康熙感覺是絕處逢生,苦悶就消失了許多。因為他感覺大清的江山還是有望的。



因此《朝鮮實錄》也就有了雍正即位後,弘曆就是儲君的記載。也有些人都認為雍正能即位是弘曆的助攻,因為覺得康熙看到了兩代皇帝,只是這個讓康熙看好的弘曆,其在位一生的作為真的令康熙滿意嗎?這個就得看看他們祖孫在地下怎麼聊的了。


淡看天上月


康熙晚年經常去四阿哥胤禛的圓明園中散心遊玩,可能這位雍王爺沒有像其他皇子表現出對皇位的過分垂涎,康熙覺得來到胤禛的地方能享受到少有的輕鬆和愉快。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晚年曾經去過11次之多,這實屬少見,其他阿哥都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可能雍正在潛邸時一直保持著低調,專心佛法,在別人為皇位明爭暗鬥時,他隱忍不發,給康熙以一種安全感。

這年春天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在牡丹臺,父子倆難得單獨在一起賞景閒聊,遠處夕陽西下,春鳥歸巢。

此時胤禛漫不經心地提出他的兩個兒子出生後父皇還沒有看見過呢,其中哥哥弘曆已經十二歲了。康熙今天心情也特別好,興致勃勃地回答讓他們來見一面。兩位小阿哥來到老皇帝跟前,按滿人的規矩行禮問安,康熙一看不覺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康熙作為古稀之年的天子,一生閱人無數,但他今天看到的自己孫子其中哥哥弘曆覺得非同一般。康熙覺得這孩子與眾不同,容貌清秀,氣質高貴,從遠處走來到近處行禮一點也不緊張侷促,絲毫沒有同齡孩子的拘束靦腆,舉止之間透著一股靈氣和自信,而他的弟弟弘晝相形之下就顯得單板晦澀。

康熙讓弘曆來到身邊,詢問他關於讀書的事宜,滿清對皇子的教育是所有封建王朝最重視的了,弘曆大大方方地回答了康熙的提問,還背了幾段經書並按平時的理解將經文解釋了一遍。

不知道康熙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皇帝當然表情不能太誇張,但從他事後的動作可以看出,康熙對這個孫子的長相氣質學習是相當滿意的。過了幾天,康熙讓人去胤禛那裡取了弘曆的八字,又過了些天康熙再次來到圓明園,臨走宣佈將弘曆帶回宮中扶養。

這是一個異乎尋常的決定,在弘曆之前只有太子長子弘皙曾經被康熙養育宮中,後來因太子事而廢。弘曆是幸運的,但其父親雍正在適當的時候將其推到康熙面前,難道這只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麼。

弘曆有著絕對優勢的先天條件,少年老成,善於和人相處,很容易和其皇爺爺康熙行成老少樂的局面,甚至康熙後來還特地指名要看一下弘曆的生母鈕鈷祿氏,老皇帝看後連呼“有福之人”。

多年以後,乾隆每每回憶自己和康熙在一起的日子雖然短暫,總感覺得到他人生中其實受康熙的影響遠遠要大過他的父親雍正。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果凍娛樂心


就和古代武學大師見到了骨骼驚奇的武學天才一樣。康熙在8歲的時候就登上了皇位,執政61年,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

(康熙劇照)

但是作為皇帝,日理萬機,再加上歷來皇帝子嗣多,兒孫滿堂,據統計,康熙的兒子就有35人,所以高達97人。因此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這也是帝王比較苦惱的一件事,就是很可能到死的時候,很多孫子輩的人都還沒見過,放在現在,都是隔代親,恨不得天天待在一起。

而康熙見乾隆,分別是在乾隆12歲、康熙69歲那年,這一見直接讓康熙驚訝的連手中的杯子都放下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事還得是雍正搭線,雍正這天邀請父親康熙前來圓明園的牡丹臺賞牡丹花,康熙正好清閒下來,就決定去這個兒子家中坐一坐。

(如今的牡丹臺)

康熙也想了解下雍正,他認為這個四子胤禛平日裡就不怎麼參與皇位的競爭,喜歡修身養性、精研佛法,尤其是給太后安葬一事讓康熙甚是滿意。

《清實錄》記載:“康熙六十一年,康熙與兒子胤禛在牡丹臺賞花,飲酒談心,雍正忽然提到了自己的兒子,康熙這才想到,兒子胤禛的子嗣都出生這麼多年了,還從來沒見過。



(康熙、雍正、乾隆劇照)

隨後便不好意思的笑道:“那還不趕緊讓我的兩個孫子出來見見我?”

雍正將兒子弘曆(乾隆)和弘晝叫了出來,弟弟弘晝和乾隆一起出來,但是康熙的目光卻一直在乾隆的身上,看著看著,竟然將手中的杯子放下來,趕緊叫乾隆過來。康熙將乾隆拉到身邊,仔細觀看,發現乾隆眉清目秀、英俊神武,尤其是兩隻眼睛,似乎將所有事情都看的很透徹,沒有絲毫的混沌。



再加上乾隆雖然第一次見康熙,但是沒有絲毫的緊張,連呼吸都很正常,反觀弟弟弘晝,有些手忙腳亂,失了體態,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康熙觀察之後便詢問了乾隆的一些事情,比如讀書、騎馬之類的,還讓他讀了幾段經書,發現乾隆口齒伶俐清晰,心中暗自稱道,這是他見過的孫子裡面最為出色的一個。

(康熙第一次見乾隆)

康熙回到寢宮,沒想到對乾隆的事情還挺上心,第二天就派人詢問了乾隆的生辰八字,看過以後,更是大吃一驚!

乾隆生辰八字:辛卯丁酉庚午丙子;

這個生辰八字康熙讓人解讀過,大意就是乾隆生於秋天,正值收貨季節,而命裡旺盛,與火最為突出,有帝王像,另外格局清奇,子、午、卯、酉皆佔,身居沐浴,日後必成大器。

(乾隆生辰八字)

過了一段時間,康熙便下旨將乾隆接到宮中,開始培養,祖孫二人也相處的極為融洽。康熙之所以培養乾隆,一來是因為乾隆本身的原因,二來就是這生辰八字,古人一直認為命中註定,認為人一生下來,他的命運就已經固定了。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