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 雅禮中學來了兩位「清華班主任」

新学期 雅礼中学来了两位“清华班主任”

於雯(左)與錢垠(右)在雅禮中學校園。

本網訊 (記者 譚理 通訊員 向芳)伴隨著新學期的來臨,長沙市雅禮中學高一1817班和1820班的同學們升入了新的學習階段,來到了新的理想校園,更特殊的,他們是迎來了“新”的班主任老師。所謂“新”,固然是因為師生彼此初見,也源於兩位班主任均是從教後首次帶班,屬於新人上崗,同時,這個“新”字還有另一種解讀——清華大學碩士前來中學任教的新鮮事兒。

9月4日上午,在雅禮中學校園裡,記者見到了兩位備受矚目的青年教師於雯與錢垠。

故事:因夢想而執著 兩位清華女學霸中學任教

“當老師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來到雅禮中學,於我來說其實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出身於教師家庭的於雯從小就是一枚“女學霸”,2010年,她以高考662分的成績名列河南駐馬店市理科第一名,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錄取。四年後,戴著清華大學本科優良畢業生的光環,她再次考上了材料學院研究生,選擇繼續深造。與此同時,於雯也從未放棄自己的教師夢。

2017年,在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於雯沒有選擇人們心目中光鮮亮麗、收入不菲的“理想職業”,而是遵循自己的理想,應聘普通高中教師,“很早就聽說了雅禮中學的名字,小時候就讀的學校基本都是採用應試教育,所以特別羨慕雅禮的學生能夠在素質教育氛圍如此濃厚的環境中成長,更希望能夠去親身體驗。”

今年3月,這位來自國內最高學府的河南姑娘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雅禮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

同年入讀清華大學本科,同年考上清華大學研究生,又同一時段來到雅禮中學任教,錢垠的成長軌跡與於雯有著諸多重合之處,與之不同的是,除了對教師職業的熱愛,錢垠的選擇還源於對故鄉的眷戀。

錢垠是地地道道的湖南姑娘,在她的成長記憶裡,星城長沙是不變的城市背景。得益於同為大學教授的父母言傳身教,錢垠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了自己的學習天分。高考那年,她以651分的好成績在長沙市所有文科考生中獨佔鰲頭,順利考入清華大學法學院,本科畢業後,又選擇中文專業繼續攻讀本校研究生。

從今年上半年的跟班鍛鍊,到新學期軍訓前正式帶班,如今的錢垠在熟悉的城市裡找回了熟悉的校園生活,只是身份不再是昔日懵懂的學生,而是曾經仰望的老師。

印象:是老師更似朋友 顛覆師長傳統形象

“開學報到那天見到於老師,當時大家就覺得好年輕,說話也特別溫柔。”這是於雯留給雅禮中學1817班學生劉妍希的第一印象。隨著軍訓、開學等高中生活的延續,在劉妍希的心中,於雯的形象開始有了些許反轉。

8月19日,雅禮中學新生軍訓首日,最高氣溫35℃,烈日當空。在1817班同學們的視線裡,除了正下達口令的教官,那個初次見面即被貼上“柔弱”標籤的年輕班主任也在時刻陪伴自己,整整一週形影不離。期間,雖然於雯從不高聲訓話,但目光所及,正在思想開小差的同學無不為之警醒,“於老師有種不怒自威的氣質。”

初見錢垠老師,有何感受?雅禮中學1820班學生吳若瑄的回答是未語先笑,不像老師卻似朋友。而此後,錢垠的一系列舉動也實實在在地顛覆了大家對於班主任老師的固有印象。

“錢老師特別強調同學們的自我管理,班委會剛剛成立,立馬就開始自主安排衛生值日等班級事務。要制定班級量化評分細則了,錢老師將法律法規的制定流程介紹給大家,然後要求同學們以此為借鑑,自定規章制度。這讓我們有一種被信任的感覺。”

開學不久,兩位年輕班主任均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也讓1817班和1820班的同學們格外興奮,“我覺得老師不光能教我課本上的知識,還能教我‘學霸’專屬的學習方法,真棒!”

期許:新思想引發新碰撞 紮根名校自成名師

於雯與錢垠雖然雙雙來自國內最高學府,又都是碩士,但畢竟不是師範專業畢業,會讀書就一定會教書嗎?一開始,許多人有著同樣的疑問。

“於雯與錢垠從3月份入職到現在,已經有近半年的時間了,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兩位老師都具有不錯的教學功底。”雅禮中學督導室主任、高一年級組主任沈雄波告訴記者,雖然缺乏師範專業就讀的成長履歷,但得益於均出自教師家庭,加之於雯畢業後有過任教經歷,錢垠則是在校期間就已經以助教身份為本科生上課,所以兩位年輕老師在前期跟班鍛鍊中均有上佳表現。下一步,學校還將發揮教師培養“傳幫帶”的優良傳統,為於雯與錢垠精心挑選各自“師傅”,在職業成長上給予一對一指導。

作為名校畢業生從教,於雯與錢垠的優勢何在?沈雄波認為,優勢即在於她們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對學科專業知識的深度掌握,“不同的老師傳授同一個知識點,教學效果往往不盡相同,究其原因,不僅有教學方法的差別,也與教師本人的教學視野和理解力有關。從這個角度來看,兩位老師擁有較高的起點。”

沈雄波表示,在湖南即將迎來“新高考”的背景下,包括於雯和錢垠在內的一大批優秀青年教師來校任教,對於學校有著極其特殊而積極的意義。

高考改革意味著高中教育要不斷轉型,教師的作用不只是知識傳授,更要創新方法。因此,學校對這批“新鮮血液”寄予厚望,期盼她們在帶來新思想、引發新碰撞的同時,在雅禮這一片教育熱土上不斷汲取養分,實現“三年骨幹,五年名師”的成長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