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哪個地方最美?

旅遊小錦囊


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了,個人愛好不同。

我覺得來蘇州了,少不了要開園林。園林式蘇州一大特色,說到園林,立馬就能想到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等等了;

另外,寒山寺沒有幾個不知道的吧,值得去看看。

蘇州還有古鎮,如木瀆古鎮,古街道,如平江路。還有三塘街等。

具體不好說那個地方最美,各有特色,各人有各人的愛好。


思我在705


一直都想看蘇州的園林,非常羨慕那些穿漢服的小姐姐在園林拍的皂片,今年放暑假算是了卻了心願。雖然本人並沒有漢服~

交通:

早上7點多的動車,快下午1點就能到,買的二等座,票價並不貴。

住宿選擇:

由於是第一次來蘇州,不太熟悉,加上想看的幾個景點就在火車站附近,就沒跑太遠,提前預定了蘇州火車站美居酒店。

景點一覽:

不得不說這個酒店是個特別明智的選擇,附近有好幾個園林,行程一點都不趕,堪稱佛繫了~

Day1——虎丘山風景區半天遊

中午就到了蘇州,整頓了一會兒,吃了頓飯就到下午了,不過不想浪費時間去了第一站,虎丘山風景區~個人覺得是非常值得一遊的,在景區內有WiFi的說~並不算大,走走停停拍拍照能玩3-4個小時,感覺很適合避暑,景區的斜塔很漂亮~超多人在這裡拍照。

Day2——寒山寺——留園——網師園

寒山寺離市中心遠,但是離蘇州火車站這裡挺方便的,知道寒山寺還是因為古詩,見寒山寺倒是第一回,大概是因為夏天來的,沒有想象中的寂寥,香客還比較多,寺廟的西部門口是一條隋朝開挖的京杭大運河,鐘樓裡的鐘是真實能敲的, 10元一次。票價是真便宜,20元,學生黨才10元~

寒山寺的附近就是留園,乘公交遊3路就能直達,留園真的是典型南方的小家碧玉,面積不大,瞎逛2小時能逛完,特色就是小而精緻,很有詩意。可以提前關注下留園的微信號,能聽裡面的語音導遊,感覺更有意境吧

從留園出來後來又去了網師園,稍微有點距離,但也有直達車。網師園聽說是蘇州唯一一個開放了夜遊項目的園林,自然是要去的。晚上有古箏,古琴還有崑劇的循環演出,一共八處表演景點,看完大概1小時吧。建議下午去,晚上的票可沒有學生票,可以先看看白天的樣子,帶上點乾糧夜遊園林~

Day3——拙政園——獅子林——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觀前街

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了,和之前看的留園和網師園不是一個等級,但同時人也挺多的,同樣也能提前關注下蘇州本地寶的微信號,在電子導遊裡面有講解~亭臺樓閣、太湖石立,感覺夏季真的是一個遊園的好時機,處處都有景。

獅子林就在拙政園不遠的地方,完全可以一起逛了,地方比拙政園小,但裡面有個可以穿來穿去的假山,很有意思,據說世界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小時候住這裡,看了這裡的園林,突然就能理解為什麼大師有那麼多奇思妙

獅子林和拙政園要是遊得快,下午就可以去看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不嫌累和熱的同樣能走過去,是我力薦的景點,不用花錢買門票,就能看到江南的水鄉特色,感覺特別美,街上小店很多,逛吃逛吃一點壓力都沒有,在路上還有看到穿漢服的人,非常有趣。

觀前街就在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旁邊,喜歡逛街的人可以再去看看,但不屬於必遊項目,商業感太強了。

酒店測評:

蘇州火車站附近的酒店其實挺多的,但不想住快捷,主要還是有些擔心環境和安全問題,選擇這家美居酒店也是對比了很多,性價比高,兩個人均攤下來一晚上百來塊,而且服務和環境都不錯,有四星級的品質。斜對面就是熟悉的萬達廣場,缺什麼想吃什麼非常便捷能買到。

隔音很好,房間很現代化,到處都是觸屏,裝修簡約大氣,因為新開的酒店,感覺床上用品和衛浴用品都很乾淨,沒有髒汙。房間的燈光處理得很棒,打開很有那種浪漫氛圍。而且床睡起來特別舒服,超級享受~大堂給人感覺優雅,還有些小資範。

總的來說,感覺夏季去遊蘇州園林還是非常值的,出行選擇公共交通基本不用擔心花很多錢,一定要需要準備好這四樣東西:最好走路的鞋子,手持電風扇,防曬霜,手機,就能玩得很開心啦~


Twippo法國時尚傳媒


蘇州地處溫暖的長江三角洲,屬於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而且雨熱同期,良好的自熱條件造就了久負盛名的江南“魚米之鄉”,“絲綢之鄉”,歷史上文化意義上的江南跟地理意義上的不是重合的,真正文化意義上的江南就是蘇錫常一帶,蘇州是真正的核心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對於中國來說不僅僅是一座城市那麼簡單,它代表的是一種文化背景,是中國古文化婉約,柔美的載體。
蘇州有很多知名景點,除了周莊同裡木瀆甪直這樣的水鄉古鎮,


還有浩渺的太湖,蘇州古城整體都保存的比較完好,它把古典與現代結合的特別完美,既有繁華的石路觀前街這樣的鬧市區,也有讓你可以梅花三弄的經典園林,那可是中國教科書般的園林聖地。

蘇州的美是一種整體和諧的美,不光是它的風光,它的吳儂軟語,它的溫和素淡的人文。如果非要找到一個局部分割開比較,也是不太合理的,對於我,就是喜歡那暗淡幽深的古巷,在梅雨季節,撐一把雨傘,在毛毛細雨中朦朦朧朧中體會蘇州的神韻。那是蘇州真正的內涵!

對於你,喜歡蘇州的哪兒呢?


隱居大叔


乾隆皇帝六次遊覽獅子林仍意猶未盡

獅子林(LionGroveGarden),獅子林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至今已有676年的歷史。洞壑深遂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獅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條山路,21個洞口。橫向極盡迂迴曲折,豎向力求迴環起伏。遊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峰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神妙奪天工。”“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就是獅子林的真實寫照。

  園內假山遍佈,長廊環繞,樓臺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牆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

  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牆深宅,曲廊環抱。以中部的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亭,使得全園佈局緊湊,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瓏,洞壑宛轉,曲折盤旋,如入迷陣,有“桃源十八景”之稱。洞頂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獅子起舞之狀。有含暉、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獅子峰為諸峰之首。

  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惟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巖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也因佛書上有“獅子吼”一語,且眾多假山酷似獅形而命名。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歲的大書畫家倪瓚(號雲林)途經蘇州,曾參與造園,並題詩作畫,繪有《獅子林圖》,使獅子林名聲大振,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

  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託缽化緣於長安,重建獅子林聖恩寺、佛殿,再現興旺景象。至康熙年間,寺、園分開,後為黃熙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取名“涉園”。

  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遊至此,賜額“獅林寺”,後清乾隆皇帝六遊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額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黃熙高中狀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園”。

  獅子林雖綴山不高,但洞壑盤旋,嵌空奇絕;雖鑿池不深,但迴環曲折,層次深奧,飛瀑流泉隱沒於花木扶疏之中,古樹名木令人叫絕。獅子林的古建築大都保留了元代風格,為元代園林代表作。園以疊石取勝,洞壑宛轉,怪石林立,水池縈繞。依山傍水有指柏軒、真趣亭、問梅閣、石舫、臥雲室諸構。主廳燕譽堂,結構精美,陳設華麗,是典型的鴛鴦廳形式;指柏軒,南對假山,下臨小池,古柏蒼勁,如置畫中;見山樓,可覽群峰,山巒如雲似海;菏花廳雕鏤精工;五松園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樓、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觀賞。園內四周長廊縈繞,花牆漏窗變化繁複,名家書法碑帖條石珍品70餘方,至今飲譽世間。

  入園,便見玲瓏石筍、石峰、叢植牡丹及白玉蘭,與“立雪堂”背面側窗和諧統一,使框景更趨完整,形成進入庭院前視覺上的美感,同時喻“玉堂富貴”之意。並有蔽外隱內之含義而景深意遠。庭院北是主體建築高敞宏麗的鴛鴦廳。南廳名“燕譽堂”,出自《詩經》,意為名高祿重安閒快樂。通過院落層層引入,步步展開的手法,使空間變化豐富,景深擴大,為主花園起到絕好的鋪墊作用。

  遊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峰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嶺。洞穴詭譎,忽而開朗,忽而幽深,蹬道參差,或平緩,或險隘,給遊人帶來一種恍惚迷離的神秘趣味。“對面石勢陰,回頭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繞勢嵌空。猶如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出入,新術迷西東。同遊偶分散,音聞人不逢。變幻開地脈,神妙奪天工”,“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就是獅子林的真實寫照。

  獅子林假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堆山最曲折,最複雜的實例之一。通過模擬與佛教故事有關的人體、獅形、獸像等,喻佛理於其中,以達到渲染佛教氣氛之目的。使遊人在遊覽園林,欣賞景色的同時,領悟“要適林中趣,應存物外情”的禪理。

  元末明初建園時,蒐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綱”的遺物,經過疊石名家的精妙構思,假山群氣勢磅礴,以“透、漏、瘦、皺”的太湖石堆疊的假山,玲瓏俊秀,洞壑盤旋,像一座曲折迷離的大迷宮。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筍,石縫間長著古樹和松柏。石筍上懸葛垂蘿,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層,共有9條山路、21個洞口。沿著曲徑磴道上下於嶺、峰、谷、坳之間,時而穿洞,時而過橋,高高下下,左繞右拐,來回往復,奧妙無窮。兩人同時進山分左右路走,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少頃明明相向而來,卻又相背而去。有時,隔洞相遇是可望而不可及。

  眼看“山窮水盡疑無路”,一轉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邊轉,一邊可欣賞千姿百態的湖石,多數像獅形,大小小有五百來頭,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戲打鬧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黿的、像魚的、像鳥的,還可找到十二生肖圖,真叫人看得眼花繚亂。在假山頂上,聳立著著名的五峰:居中為獅子峰,形如獅子;東側為含暉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後可見空穴含暉光:吐月在西,勢峭且銳,傍晚可見月升其上。兩側為立玉、昂霄峰及數十小峰相映成趣。

  清代文人朱炳靖鑽過假山後寫道:“對面石勢阻,回頭路忽通。如穿幾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出入,新術迷西東。同遊偶分散,音聞人不逢。”確實,把獅子林假山迷宮比作諸葛亮的八陣圖,毫不為過。箇中滋味,非親臨不能體察也。

  在獅子林的滄桑變遷中,有一位皇帝對獅子林倍加讚賞。曾六次遊覽獅子林,並留下大量題字和“御製詩”。他就是清高宗弘曆,即乾隆皇帝。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曆二巡江南到蘇州,他取來倪雲的獅子林圖展卷對照著觀賞獅子林。賜匾“鏡智圓照”於獅林寺,雙題五言詩《遊獅子林》,此詩後被刻成御詩碑並新添一景名為“御碑亭”。

  1762年,乾隆再遊獅子林,因愛其景,為獅林寺題額“畫禪寺”,在他臨摹的倪雲林《獅子林全景圖》和倪氏原作上分別題字。將臨摹之作“命永藏吳中”。1765年,獅子林已歸黃祖興所有。乾隆遊獅子林後(時稱涉園),題下“真趣”匾額,又作“遊獅子林即景雜詠”七絕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後,1771年,乾隆在頤和園長春園東北角仿建獅子林,由蘇州織造署奉旨將獅子林實景按五分一尺燙樣製圖送就御覽,建成後名景點匾額均由蘇州織造製作,送京懸掛。1774年,承德避暑山莊建成,東部是以假山為主的獅子林,西部是以水池為主的文園,合稱“文園獅子林”,乾隆對此園非常喜歡,稱之“欲傲金閶未有此”。可見乾隆皇帝對獅子林情有獨鍾。

  1780年,遊獅子林後作《獅子林再疊舊作韻》。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見到了徐賁畫的《獅子林十二景點圖》,十分感慨。遊獅子林後,在《遊獅子林三疊舊作韻》中寫到:“真山古樹有如此,勝曰芳春可弗尋。”這位75歲的老人自覺年事已高。只能“他日夢寐遊”了。乾隆遊覽獅子林,題寫三塊匾額,留詩十首、臨摹倪雲林《獅子林全景圖》三幅。在皇家園林掀起了模擬江南山水,效仿江南園林的高潮。

  清代學者俞樾讚譽獅子林“五復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當代園林專家童寯評述獅子林假山“盤環曲折、登降不遑,丘壑宛轉,迷似迴文”。


姜衛華


蘇州本人認為吳中區的東山鎮美,美在如下;環境自然美,花木齊全,四季花果飄香。古建築眾多保護完整,山水相連,物產豐富齊全。是本地人短線遊的首選,外地人知情者必遊的好地方,配套中高檔賓館和農舍都有。


老二84201356


蘇州的園林,護城河,京杭運河,石湖,太湖......及旺山,上方山,虎丘,穹窿山,木瀆,東西山........總的來說旅遊集中在姑蘇,新區,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