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與湖北關係密切還是與江西的關係更加密切?

半醉人生83


這個話題很有趣,我覺得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看。

主觀來看,湖南人和湖北人都更覺得江西人親

  • 我覺得有兩層原因,第一層是歷史上的江西填湖廣,所以兩湖大量人祖籍能追溯到江西。歷史上宋明兩朝時,江西都是人口密集的省份,特別是明朝,江西省是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元滅南宋和元末明初的戰爭使得兩湖地區人口凋敝,因此有大批江西移民補充進湖廣地區。

至今湖南東部,湖北東部都是江西移民形成的贛語地區。而湖南和江西交界的地域更廣,接受的江西移民也最多,所以親切的稱呼江西人為“老表”。

  • 第二層原因是湖南和湖北有明顯競爭關係。就好像一邊是堂兄弟,一邊是表兄弟,一般來說都是表親更親,因為堂兄弟存在一定的爭家產的因素有競爭關係。

比如兩湖的分家,相傳明朝時一次長江流域發洪水,當時明朝首輔是湖北荊州人張居正,他以保護在湖北鍾祥的明顯陵為由,組織分洪到洞庭湖湖南這一側,造成了大量湖南人逃荒,湖南人認為是張居正為了保自己的家(江陵縣)存有私慾,開始說張居正是九頭鳥。還有兩湖分家前,由於鄉試考場在湖北的武昌,湖南的學子過去要跨越洞庭之險,參加鄉試的湖南學子三千而湖北有萬人,因此湖廣省的進士大多都是湖北這邊的。所以後來湖南學子爭取湖廣分家,最終雍正開始湖南獨立鄉試後,湖南考中進士的大幅度提升和湖北平分秋色,並且在清末才人才大爆發了一次,好好的爭了一口氣。

還有湖南湖北同屬華中地區,而江西則屬於華東,而且江西的經濟體量太小沒有可比性,假設某企業設華中總部,或者外國駐華中地區的領事館乃至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那麼往往就是在兩湖之間競爭,由於湖北有武漢的存在往往競爭勝出。湖南湖北經濟總量本來也差不多,相互追趕,很多年前,在湖南省政府工作中常常就會對標湖北,比如是打造長株潭一體化最大的動力,就是因為湖南這邊覺得湖北由於有武漢這一個超強省會的存在,獲得了大量的中央的資源獲得了啟發,後來也就走向了做強省會的道路。

還比如兩湖都是自認楚文化的繼承者,為了一句惟楚有材就可以口水戰很久,湖北人自認是古楚國的中心,湖南人則認為湖北已經北方化了,語言都變了相互不服。

今天湖南湖北都是教育大省,但湖北的高教還是由於武漢的存在(武漢是過去中南大區的首府,52年院系調整時獲得的高校資源最佔優,超過廣州),又佔有優勢,而在基礎教育上,兩省每年高考都能輸送大量人才,江浙、兩湖都是我國基礎教育標杆,兩湖常常互相較勁,哪怕高考不再統一時,每年的國際奧賽等兩湖也是相互競爭。


  • 所以兩湖之間競爭的存在使得湖南人普遍來說會覺得沒有這些利益瓜葛而只有血親關係的江西人更親

客觀來看,還是湖北更親

  • 從行政區域來看,湖南湖北同屬楚國核心地區,而江西只是中後期才屬於。天下九州來說,及秦漢時期,兩湖同屬荊州。南北分治時基本也都屬於南方政權,再後來同屬湖廣行省,清朝分家後依然同屬湖廣總督管轄。新中國時同屬中南大區,後來的華中地區,身份證都是4開頭。而江西在行政劃分上沒那麼緊密基本沒有共同行政區的歷史。
  • 地理環境來看,湖北三面環山,南面和湖南平原相連,僅僅是長江與洞庭湖阻隔,湖南也是三面環山,北面門戶大開,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可以看作一塊,通稱兩湖平原,因此湖南和湖北從地理上是一個板塊,物產植被、氣候也幾乎相同。自古以來打下湖北基本也就能控制湖南,反之從湖南進軍湖北也非常容易,彼此很難成為獨立割據勢力。江西雖然也是三面環山,北面僅九江一個很小的出入口相對更封閉自成一個板塊。

  • 從文化習俗來說,湖南和湖北西面都是武陵山區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都是土家族苗族為主),中間是平原和湖泊星羅棋佈的魚米之鄉,東面同為江西移民的聚集地。而江西南部的客家文化,在兩湖是基本不存在的。飲食上兩湖都好吃辣,湖南基本以本土湘菜為主,湖北受長江上游四川重慶和下游的南京上海一帶影響更多一點,川湘菜還有下游的小吃都很受歡迎。風土人情三省都很接近,兩湖之間更接近些。
  • 語言上湖南有三分之一、湖北有三分之二都是西南官話,另外湖南東部和湖北東部都有一部分是贛語地區,另外湖南主流是湘語區,湖北則有部分是江淮官話地區。總體來看,湖南人和湖北人大部分溝通交流是無障礙的。江西的贛語區和湘語區差異還是挺大(長沙益陽一帶的新湘語可以看作湘語混了贛語和官話的混合體)湘語和西南官話差異則要小一些。江西的贛語區之外還有客家話地區、還有部分是吳語區,少量如九江是江淮官話區。總體來看還是湖南湖北更接近。
  • 對湖南人來說,人口流動要麼南下要麼北上。如今廣東經濟優勢明顯,大量人口是南下的,所以湖南人很熟悉廣東,但其次還是湖北。比如漢口就有寶慶幫闖碼頭,武漢人有一半祖上有湖南籍的血統,如今也有大量湖南人在湖北就學,相對來說,湖南人去江西的動力就少不少。

所以各方面來說實際上湖南和湖北之間在經濟文化人口等很多方面還是走的更近一些。


茗居楓海


我是江西人,我覺得跟湖南人更近更親!跟所有認識的湖南人和貴州人四川人都玩的很好,感覺就像骨子裡的親切感!尤其是湖南人,記得在廣州有一次送貨,剛好有個大貨車也在送貨,聊著聊著,問我哪裡人,我說江西的,那大哥來一句“老表”😄,我就說你說是湖南人吧?,他說是,親切,然後講了很多,從古至今,江西人和湖南人的前世今生

😂😂😂,然後講到毛主席打天下,在江西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從軍事談到政治,從政治談到風俗,旁邊幾個廣東人都蒙了,還以為我們是親戚呢!聊到興起,他是送水果的,然後從車上拿了一箱水果下來,叫我們吃,我都不好意思了,我說你這送的貨還能吃啊?他說沒事,這已經入單了的,稱斤的,水果也會縮水啊!

😂😂😂😂


拒絕西方精神殖民


99%的湖南人認為是和江西。我去南昌時,聽到他們的語言,看到他們吃的菜,感覺就像到了湖南。


和湖北,除了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屬於同一個省,屬於楚文化範疇以外,無任何關係,洞庭湖和長江始終是橫亙在湖南與湖北之間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而和江西,一衣帶水,很多湖南人都是江西人後裔。在江西與湖南的交界處,基本上不分你我。湖南的瀏陽市,很大一部分人講贛方言。而江西的萍鄉市,有一個區,還叫湘東區。

當年的秋收起義,也都是湘贛地區的老百姓並肩作戰。歷史上也有江西填湖廣,可以說,江西人與湖南人一脈相傳。是歷史血緣最近的兩個省。
我們可以從江西那裡找到很多很多的共同點,甚至我們連地圖都能找到,江西是一個瘦點的人頭,湖南是一個胖點的人頭。

從小,父母就跟我們說,江西老表,說我們祖代是江西遷過來的,從族譜上都可以查。所以,從小對江西人就感到親切。我們一直認為,江西老表是湖南人對江西獨有的稱號,我們才是一家人。


那詩那遠方


湖南和湖北兩兄弟自分家後是相逢不相識,煙,酒,鹽,鐵不得互通。在湖南人眼裡湖北人太猾,無信,不值得深交。早被徹底中原化,沒有點先楚遺蠻之風,卻又以楚自居,還對嶽麓書院那幅對聯耿耿於懷。湖北人又以九頭鳥而自傲,認為湖南人還沒完全開化而無知,野蠻不值得來往。反而江西老俵實誠,在湖南人眼裡是親人,故大量鋼材,水泥,陶瓷,沙石能在湖南暢通無阻,萍鄉一帶坐飛機都是在黃花機場。


深山老衲


看下文為何湖南人愛叫江西人老俵就知道他們的關係了。


老俵這種稱呼在很多地方都有,一般指的是姑家或者姨家或者舅家的表兄妹之間的一種習慣的叫法。但是在江西,這種稱呼並不侷限於表兄妹之間,見到男的就可以叫“老俵”,見到女的叫“表妹”,就像濟南見人都叫“老師”一樣。

很多湖南人見到江西人卻都愛叫“老俵”,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還得先從江西老俵的由來說起。關於江西老俵的來歷,有個說法據說是和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有關係。朱元璋還沒當皇帝的時候和陳友諒在湖廣一帶打了十幾年。有一次,陳友諒出動幾十萬大軍把朱元璋給圍在南昌了。

大敗的朱元璋敗退到鄱陽湖一帶的康郎山,被當地的老鄉給救了。朱元璋問老鄉姓名,被告知姓陳。朱元璋很激動地說他孃舅也姓陳,500年前可能是一家子呢,遂以老俵互稱,並許諾苟富貴勿相忘,有難事可以來找他。後來,朱元璋真的當上了皇帝。

有幾年江西遭了水災,當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備受煎熬。於是有人提議找朱元璋看看能不能給救濟一下。幾個代表輾轉來到南京,但是進不去皇宮見不到朱元璋,只好壯著膽子擊鼓,驚動了朱元璋。前去查探的太監說幾個江西的老百姓自稱是皇帝陛下的老俵,要求見朱元璋。

(劉濤,江西南昌小表妹)

朱元璋果然沒有食言,好生款待,然後下旨賑災免去康郎山那一帶的賦稅。這下子江西老俵就聞名全國了。

這個傳說有幾多的真實性為未可知,但是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江西老俵是和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關。據說春秋時期,周武王在河南淮陽一帶分封諸侯國陳國,那時候諸侯國的老百姓多以國為姓氏。

(楊鈺瑩,江西南昌小表妹)

後來到了西晉八王之亂,中原地區戰事頻頻,中原人被迫大舉南遷。陳氏一族也遷移到了浙江一帶,後來陳氏發展成為非常富有的名門望族,延續二百多年,人丁興旺。到宋朝的時候陳氏一族的龐大和富有逐漸引起朝廷的不安,遂一紙令下將陳氏一族拆解,分散遷移到相鄰的各個省去。

其中有一支遷移到江西的陳氏又很快崛起成為頗有名望的大家族,人丁也是異常旺盛,子孫後代非常多,表親非常多並且彼此沒有斷了聯繫,以至於後來親戚連親戚,大家恨不得都成了表親,老俵叫的太多就越叫越響了。

江西人互稱老俵沒啥問題,畢竟是有歷史原因的。那湖南人為啥也跟著這麼叫呢?難道是他們離的太近的原因嗎?是也不是,湖南江西相鄰,受彼此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是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口的遷移引起的。

湖南在歷史上因為戰爭的關係經歷過幾次大規模的移民,一次是在元末明初,一次是在明末清初。元末明初朱元璋、陳友諒等在湖廣地區(湖南湖北一帶)連年征戰,使得湖廣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湖南成了人煙稀少的地方。明朝建國以後就開始從周邊大批的向湖廣地區移民,移民湖南的主力就是江西人。

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軍和明朝軍隊血戰,滿清入關以後征戰南方又和明朝軍隊以及義軍交戰頻繁,以及後來的三藩之亂,使得湖南地區又成了重災區,生靈塗炭,屍骨遍野,人口急劇下降。到了清朝又是一波大規模的移民潮,被移入湖南最多的還是江西人。

可以說,湖南人很多都是當年遷移而來的江西人的後代,因此江西老俵的叫法也就跟著帶入了湖南。


地圖帝


作為江西人,湖南湖北都是我們的近鄰,並且兄弟兩省的經濟都比我們江西強,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與鄰為善。


隨風270821071


然而有什麼用,湘鄂贛裡面也就湖北發展的好一點,江西很樸素的一個省份湖南特別是馬桶衛視算是湖南的一個汙點!一說湖北人就想到九頭鳥!但是多多瞭解歷史就知道湖北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從古到今湖北人才領先湖南江西!


行風6


可能湖北人認為湖南和湖北親,但是湖南人沒有這個感覺,很多湖南人覺得和江西親一點!畢竟我們祖上很多都是江西過來的!再一個江西人比湖北人實在太多,沒那麼狡猾……


峰哆哆


用事實說話,我是鄂東南人,我們當地跟大家說的一樣,見面就是老婊,同時我們這裡十有八九的村莊都是江西過來的,這點同湖南是一樣的。元之前兩湖文化跟接近些,或者說都是楚文化,應該說那時的土著人口占主要地位,但元末明初天下大亂之後,特別是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後,兩湖土著死得精光,才有開文講的我們這邊老家都是江西一說緣由,這就是江西填湖廣的理由和開始,這裡面最有名的移民點就是鄱陽湖邊瓦屑壩,同時期北方有名的移民點就是大家熟悉的洪桐大槐樹,其實兩者在明初是一樣的,一南一北兩個政府移民集散處,只是現在大槐樹更有名些,湖北靠近河南,因此鄂北有些地方同時有大槐樹和瓦屑壩移民,這是跟湖南不一樣的地方,但總體上江西移民多山西移民少,大槐樹移基本上都在河北山東河南北京等地。淺薄理解見諒。


海浪之家2


我喜歡江西,因為我們祖先是江西搬到湖北來的,過去是漢陽,現在是沌口。我愛湖南,因為,我女兒在長沙讀大學畢的業,我們這裡湖南妹子嫁我們這裡做媳婦的很多。所以,我們這裡人大多喜歡江西,愛湖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