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水月長安


本人認為,中國科研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基礎科研和原創性科研,存在嚴重不足。

不僅如此,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包括很多以“科學人士”自居的人,不僅不懂得什麼是基礎科研,甚至不懂得基礎科研的意義所在!

這就是當下中國科研的悲哀。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突飛猛進,很多人因此而沾沾自喜。殊不知,我國在基礎科研存在嚴重的不足,而我國和世界科技強國之間的差距,最突顯的就是基礎科技和原創科技的差距!

以世界頂尖的計算機專家為例:世界上1000名頂級的計算機專家,美國就擁有632人,英國和德國分別擁有49人和46人,日本也擁有45人,而我國僅僅擁有29人!可見差距有多大。

這和我國長期不重視基礎型人才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係!

常常看到網絡上有很多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理工類人士,誇誇其談,甚至於胡吹亂侃,卻根本不知道什麼基礎科研!我國每年的全國高校排名,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話。因為,幾乎所有的排名都把大學人數和論文數量作為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指標,並由此評定一所大學所謂的實力。


然而,大學的成才率是多少?論文的性質和質量如何?論文的原文引用率是多少?其中,有多少是基礎型原創性的科研成果?

不搞清楚這些問題,這種排名只不過是個笑話而已,而且會誤導國人!

以中興為例:中興不重視科研嗎?要知道,中興可是我國通訊企業中,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數量,僅次於華為的所謂的高科技企業!然而,美國一紙禁令,中興就會走向倒閉——這是何等的滑稽,悲哀,而又令人心酸?!

中興之所以如此,就在於不重視基礎科研,不重視核心技術的科研。因為,基礎科研需要基礎型人才,更需要長時間的人力物力投入——問題是,巨大的投入還不見得能夠有什麼突破!這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之重。因此,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都是核心技術靠買,非核心技術自己研發,實際上不過是急功近利的花拳繡腿!

如果不從基礎科研突破,再多的專利,再多的論文,再多的科研成果,都將變得不重要,至少,不是最重要的!一千,一萬個非基礎型科研成果,不見得能頂得上一項基礎型原創性的科研成果——這,才是差距!這,就是我國目前面臨的科研瓶頸!


如果把非核心技術的基礎型原創性科研成果比作豬,而把核心的基礎型原創性科研成果比作大熊貓——那麼,養再多的豬能變成大熊貓嗎?

目前,我國每年的論文數量、專利申請和授權專利數量,在全世界都僅次於美國,而且,和美國的差距也越來越小。然而,其中有多少是核心的基礎型原創性的呢?

所以,筆者多年以來唯一認可的高校,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因為,只有這所大學不事繁華,潛心於基礎科研,是我國擁有基礎型原創性科研成果數量最多的大學,是我國擁有世界級科研成果數量最多的大學,是我國擁有國家實驗室數量最多的大學,是我國擁有大科學裝置數量最多的大學——僅一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擁有的大科學裝置數量,就超過我國所有的城市各自擁有的大科學裝置數量!

而一直被國人津津樂道的清華北大呢?作為研究型的高校,這兩座本該承擔基礎科研的所謂頂尖高校,每年新生入學竟然會教學生如何應對就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應該是世界上作為研究型大學最搞笑,最令人感到滑稽而又讓人感到悲哀的大學了吧?

清華北大尚且如此,我國別的大學呢?國內除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始終安心於學術研究,安心於基礎型科學研究,還有哪所大學能夠始終如一做到這樣嗎?

可以這麼說,我國除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它所有的高校,都只不過是企業型大學——企業的存在,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追名逐利。所以,這些大學很在乎自己的排名,為了一個好的排名甚至於不惜於自欺欺人地宣傳炒作——為了獲得科研經費和提高學校的社會認可度!

筆者認為,如果我國擁有十到二十所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樣的研究型大學,我國科技必將突飛猛進,是我國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強國有力保障。

總結下來就是,不注重學術研究,不注重基礎型人才的培育,導致我國在基礎科研領域存在明顯的不足和滯後。當然,現代科學在我國起步很晚,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得到相對全面的重視,迄今也不過60多年的時間。加上建國後,由於百廢待興,國家急需要各類應用科研型人才,對基礎科研反而不夠重視,也是一個現實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國的應試教育模式,扼殺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科學精神源自於好奇心驅使下的真理探索。不懂得尊重科學精神的行政對科學研究的干預——為了追求立竿見影的政績。

說了這麼多,那麼,什麼是基礎型科研呢?

所謂基礎科學研究,是指認識自然現象、揭示自然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動,20世紀初愛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礎研究”推動了20世紀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簡單地說,基礎科研,就是指科學理論研究探索和基於科學理論直接衍生出來的符合科學原理的基礎科技。

由於起步時間較短,加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對基礎科研的忽視,導致我國在基礎科研方面還比較落後。目前,我國的科技實力僅處在世界第三梯隊——美國處在第一梯隊,英德日法俄等國處在第二梯隊。

基礎科研的落後,直接導致我國在很多重要科技領域的落後和對國外核心技術的依賴。例如,我國航天和航空飛行器的發動機,小型核動力裝置和芯片等等,落後於歐美等發達到國家。


鄭瑞文2015


最大的問題是:急於求成是主病,缺乏基礎研究是體質。



1>急於求成的科研,欲速而不達。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指出:"科學研究不能急於求成,不能有浮躁心理,一定要堅持一步一步把所有的規律搞清楚。只有在系統地認識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提出新問題、發現新問題、想辦法解決新問題"

我們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充滿了成功學的內容,而很少教育人去如何去面對失敗,因此,很多科研工作者是抱著成功的心態去搞科研→於是急於成功。

實際上,在科研工作中,失敗是常態,成功反而是例外

→因此,只有個體科研工作者不怕失敗,並且其所在的團隊或有關部門不以成敗論英雄,中國的科研才能有更大發展。



而目前,國家的項目研究課題經費拔付制度恰恰是隻獎成功不獎失敗,很多這專家那教授的項目申報申領,就是偷機取巧地奔著成功而去地謀取項目經費,甚至為了掩飾失敗而弄虛作假。

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和論文即使不是他有意而為,也是一個急於求成的典型卻獲得了億元科研經費!!

只想成功,總想彎道超車,反而欲速不達,這是中國科研的主病!!

2>缺乏基礎研究,這是中國科研的基本體質。

在成功動力的驅使下,很多科研工作者日思夢想的是彎道超車,哪有幾個人有動力去沉下心思搞基礎研究呢?!

但幾乎所有重大科學成果和原創新成果都是長時間基礎研究的結果,你看看物理諾獎/化學諾獎/醫學諾獎,哪個不是有N年基礎研究的結果?!這些成果不可能彎道超車。



基礎研究是科學的核心起點,它是通過實驗性或理論性研究工作獲取關於現象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識,是從最廣泛的意義上對現象取得更充分的認識或發現新的科學領域→即通過基礎研究→發現新現象→提出新問題→解決老難題→建立新概念→形成新原理和新成果。

著名生物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羅傑·科恩伯格曾指"
忽視基礎研究,留給年輕科學家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走遍美國乃至全世界,最近看到的現象都讓我感到沮喪。中國未來應該吸取美國的經驗和教訓,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吸取了教訓嗎?恐怕更甚!!

當我們的科技水平己有非常大的發展,我們也不應妄自誹薄,但如果要有更多的原始的創新的科學成果,那就要不怕失敗,重視基礎研究。


月亮TA爹爹


1 科研機構的黨組領導,2 科技出版物的外行審查 ,杜道正就幹過這事,


手機用戶102425353681


騙子忽悠太多,在老百姓看來,中國科技跟經濟一樣也是世界第二了,君不見中國很多高科技騙子公司,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中興了,美國少一掐脖中興就得死。還有很多大眾不知道的,其實很多互聯網巨頭哪個不是看老外的臉色?每年交出去的專利費自然嫁接到中國消費者的頭上,那些騙子還沾沾自喜,我能罵你嗎?


藍色黃海


中國教育以唯物辯證法為哲學基礎,導致國內詭辯論盛行,善口舌之辯無理佔三分。論黑白對錯利弊,沒有前提條件、沒有固定衡量標準。研究探討人事物,你跟他談特性,他跟你談統一,你跟他談共性,他跟你談對立。你跟他談眼前,他跟你談動態長遠,你跟他談長遠後果,他跟你談過去階段成果。持辯證法的人論事研究永遠沒有焦點,沒有因果、主次、輕重緩急之分。除了把別人氣死,讓自己的心態變得驕傲自負沒有別的本事。

真正搞科研的,永遠都是對自然規律持敬畏謙卑的心態,研究論事永遠是有焦點,有前提條件、有固定標準。搞研究發現絕不會閃爍漂移自己的角度,不會狂妄自負的力求“大而全”。不會刻意強調主觀能動性,而是尊重客觀因素順應自然規律。

除了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基礎的誤導外,就是政治需求造成的破壞。政府急於證明自己集權體制的優越性,急於經濟成果展現,強調科研人員的奉獻犧牲,選擇性忽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力求技術成果廉價投產,快速變現,來扶持經濟發展,避免保護知識產權導致產業發展的高成本,及技術流通障礙。這裡面還包括行政腐敗,官僚分成或竊取技術成果給科研造成的破壞。

還有就是政府規劃急於求成不顧客觀現實,上有好者下必附焉,於是很多人開始抄襲竊取國外技術,來詐騙國家資金,這就造成相互的不信任,進一步阻礙國家科技發展。





鷺辶


最大的問題是崇洋迷外,不敢開創新領域,不務實,愛虛名。不願意紮紮實實解決工程或實際問題,只想跟隨國外熱點。項目資助圈子裡分贓,真需要的人沒錢,不需要或不太需要的錢用不完!


用戶3053395431089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承認外來科技文化的先進性,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夜郎自大,注意楊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敢於在lue勢領域奮發趕超!


首先
,絕不妄自菲薄!要堅定敢超必勝的信心,敢於正視自己的弱項,在弱勢領域裡密切關注國際先進科技文化的進展,制定周密的進度計劃,選擇正確的攻關方向,研究落後的差距原因,不停步地深入探索,在科學的海洋裡施展報效祖國的才華。要胸懷中國人不比人差的觀念,秉承中國人大幹快上勇於趕超的理念,堅持大國工匠精神創一流業績的信念,砥礪前行,一往無前,勇創佳績!


其次
,絕不夜郎自大!目前的中國,經濟發展蓬勃至上,科技進步一日千里,優勢項目雨後春筍,科技人員人才濟濟,科技研發精益求精!中國新四大發明舉世震撼!高鐵,共享經濟,移動金融,網絡購物帶動中華民族向小康飛奔!但我們決不能驕傲自滿,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要正視自己的優勢,查找自己的lue勢,鼓起再創佳績的勇氣,撐起科技一流的底氣,揚起勇往直前的士氣,再接再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實現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科技之林的夢想而努力奮鬥!


妙手文


有的老鬼或老賊或二皮貨擋道,是最大問題。比如地震預測是世界性難題,但不是得一定就預測不了。而阻力確實是來源於老的地震“科學”。


用戶名54188883333


中國科研實力在不斷增強,取得了輝煌成就,有些領域或方面出於世界前列。

但有也存在一些問題,急需改進在於強調誠信,倡導務實,克服功利現象,既要瞄準前沿又要重視基礎研究。


楊永厚說教育


中國科研最大的問題是實際科研人員與科研經費脫節,即有能力做科研的人員,很難拿到科研經費,沒有能力做科研但有高職稱、高榮譽的人可以輕易拿到科研經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