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湘西 酉水北岸的 芙蓉鎮 ,自1985年謝晉導演在這裡拍攝電影《 芙蓉鎮 》後,名聲大振,人們逐漸把古王村戲稱為“ 芙蓉鎮”。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正是因為看了《 芙蓉鎮 》的電影,十幾年前,我曾慕名遊覽了當時的古鎮“王村”。青石板鋪就的“河鋪子老街”,酉水邊寬闊的碼頭和雄偉的城樓,古色古香明清時代木柱式古建築,尤其是鎮中心兩迭瀑布從天而降,聲震峽谷,無不給我們留下難忘的印象。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原來“王村”,曾是土家族八百年的王城與行宮,古稱“溪州”。溪州曾管轄過 湘西 、 貴州 東北 、 四川 東南二十州的區域。

歷代首領彭輔、彭玕、彭士愁自署“溪州刺史”和“都誓主”,世襲八百餘年,為酉水以北最大的土家族“土司王”。

彭氏土司開始時建王城在王村,後移王城到王村以北九十里的“老司城”。

而王村作為“土王”出巡的行宮,存在了幾百年。

古王村在明清及以前的幾百年間,都是酉水以北 湘西 一帶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

酉水邊的“王村碼頭”,往上游可通 四川 的 秀山 、 來鳳 、 黔江 ,往下游酉水從 沅陵 進入 沅江 ,可通洞庭、 岳陽 、 長沙 、 武漢 。

王村便是酉水中游重要的碼頭和貨物轉運中心。王村酉水邊雄偉的碼頭和“老街”鱗次櫛比的古老商鋪,便是王村幾百年繁榮、“楚蜀通津”的最好證明。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芙蓉鎮瀑布邊懸崖上的摩崖石刻“楚蜀通津”,為明代唐伯虎題字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這次重遊 芙蓉鎮 ,與其說是來重瞻芙蓉古鎮和鎮中二迭瀑布的雄偉、奔放。不如說是來尋訪古鎮三千年的歷史和土家族與“土王”曾經有過的輝煌。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我們是從酉水之南的“ 古丈 紅 石林 ”前往酉水之北的 芙蓉鎮 的。路上經過跨 越南 北山嶺的“ 芙蓉鎮 大橋”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望著這寧靜的酉水,聯想到這條水路曾是 湘西 通達 四川 東南的水路要道,在民國以前,這條江上千帆競發、檣櫓如雲。沿江的碼頭商埠古渡連綿不斷。如今公路、鐵路興起,這條水路已漸趨冷落,只有偶爾駛過的遊輪,還在追尋這裡曾經的輝煌。

正是這條酉水,明清以前曾是區分“生苗”、“熟苗”的劃分線。古代所說的“熟苗”,是指與漢族雜居一起,接受“王化”,一般不喜鬧事和反叛的苗族和土家族民眾。

而“生苗”,則是指少與漢族往來,自古結寨而居,“不服王化”,經常鬧事反叛的苗民。

自古中原的統治者一般對“生苗區”,不設官吏管理,而是承認他們自己的酋長為“土司”,由土司來管理各少數民族,任其自生自滅。

據 湘西 作家龍 慶和 在《 湘西 苗族史俗鉤沉》一書的敘述,自明清在 吉首 、鳳凰以西修築“ 中國 南長城”後,又逐漸把“南長城”以西的苗民稱為“生苗”,把“南長城”以東和以北的苗民稱為“熟苗”。

由此看來,這條寧靜的酉水,在歷史上還曾是統治者心中的分疆之地,曾是一條對苗民採取不同管理方式的“界河”。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土王祠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雕塑著五代十國時後晉的楚王馬希範與溪州土司王彭士愁立銅 柱議和結盟的情景。由此開始了 芙蓉鎮 一帶政治、經濟八百年的穩定時期。

從銅柱公園往東,便到了著名的“土王橋”。橋下便是形成 芙蓉鎮 兩迭瀑布的“營盤河”。橋上長廊是典型的土家族風雨橋的式樣。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土王橋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清晨晨霧中的土王行宮。位於兩迭大瀑布東側的岩石上,規模宏大。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清晨時的古鎮與山下的營盤河谷。

我們乘夜色下到營盤河底的瀑布邊,瀑聲如雷,震撼山谷。水霧飛珠濺玉。藍色的彩燈照在瀑布上,瀑布像一片彩雲,自天而降。瀑布頂上的仙閣瓊樓,萬家燈火,恰似雲霞中的天宮一般,璀璨閃亮、流光溢彩,令人久久地遐想。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第二天,我們再一次遊覽了 芙蓉鎮 的“老街”。從營盤河東面的老司城路順臺階而下,經過土王行宮,到營盤河邊,踏過河中的“跳巖”,進入河西面青石板鋪就的“老街”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清晨的土王行宮邊的大瀑布。照片中右上角為“土王行宮”。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營盤河上的“跳巖”。巨大的兩迭瀑布就在跳巖的下方

老街上的青石板路一直通向酉水邊的“ 芙蓉鎮 碼頭”。老街兩邊都是明清建築式樣的商鋪。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竹雕和竹編的器具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芙蓉鎮 老街。街上劉曉慶米豆腐店有好幾家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老街上的樓閣——懸崖閣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離碼頭不遠的“溪州銅柱及民俗博物館”。裡面陳列著一千多年前“溪州議和會盟”的銅柱。史載這樣的銅柱共有九根,千年來其中七根已毀,一根收藏在這所“溪州銅柱館”裡,另一根存於 俄羅斯 哈巴羅夫斯克 博物館。銅柱高4米,重5000斤,八稜中空,上刻銘文2614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老街下到碼頭的臺階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老街象是一條彎曲的古巷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芙蓉鎮 碼頭上的城樓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瀑布下營盤河口的遊船碼頭(古為土王碼頭)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碼頭東面通往大瀑布下的五百米長廊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古鎮老街上的“觀音閣”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典型的芙蓉鎮古式建築,現為電影海報館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芙蓉鎮 青石板古街

湘西這個楚蜀通津,800多年來,一直是土家族的王城與行宮

行者:沅水人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