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試管嬰兒」一樣培育小龍蝦苗,年產能可達30億尾!

像“試管嬰兒”一樣培育小龍蝦苗,年產能可達30億尾!

從今年7月中旬開始,小龍蝦價格上漲的消息就頻頻傳出,全國不少地區的小龍蝦批發價格一個月內幾乎瘋漲50%-100%,全國各大水產批發市場嚴重缺貨。那麼是消費小龍蝦的人太多,還是小龍蝦的養殖端出了問題?

據悉,國內小龍蝦消費量呈幾何倍數增加,而小龍蝦養殖產量的增加,每年只有10%-20%,養殖產量的增加遠遠趕不上消費市場的擴大,而且小龍蝦消費市場的發展潛力很大。

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上世紀70年代,被引進湖北後,80年代初期即引起湖北省水產研究所專家舒新亞的注意。這個曾被視為專門破壞田埂的“害蟲”,在舒新亞看來,它的經濟價值、科研價值都不小。但當時政府方面不夠重視,舒新亞缺少科研資金,只好多方籌集資金來做研究。1986年在湖北省武漢籌辦起全國第一個小龍蝦加工廠,1988年開始出口。

由於小龍蝦能出口創匯,政府開始重視起來,湖北省農業廳、湖北省科技廳、湖北省商務廳、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發改委紛紛立項,國家科技部也給舒新亞兩個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7BAD37B01)和國家級星火計劃(2006EA760002),他做了很多研究。在潛江萊克集團成立全國最大的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後,舒新亞及其團隊潛心研究小龍蝦的良種選育、人工繁育和高產、高效、健康養殖技術。如今,選育繁育中心具有年產優質蝦苗30億尾的能力,正在破解蝦苗不足、品種退化等難題,推出的小龍蝦高效健康養殖新技術和新模式有望破解市場供應短缺困境。

從蝦稻輪作到蝦稻共作,從蝦稻共作到稻田養殖、繁殖一體化,產業在升級。舒新亞下一步將深入研究小龍蝦產業的瓶頸問題,大力推廣小龍蝦優質種苗的規模化繁育,高產、高效、健康養殖新技術及養殖新模式。為尋求從養殖端破解小龍蝦斷供難題的方法,《農財寶典》專訪了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舒新亞。

像“試管嬰兒”一樣培育小龍蝦苗,年產能可達30億尾!

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舒新亞。受訪者供圖。

小龍蝦良種選育:爭議多

《農財寶典》:目前小龍蝦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這是否與小龍蝦的良種選育相關?您在這方面研究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舒新亞:目前小龍蝦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特別是大規格商品蝦市場缺口大,價格暴漲,這確實與小龍蝦良種選育有關。小龍蝦良種選育很多機構、單位都做過,但小龍蝦良種選育問題爭議很大。我們2006年就提出要做良種選育,當時很多專家對我們的觀點是批判的,他們認為小龍蝦不存在種質質量退化的問題,所以專家之間觀點不統一,我們的工作難度非常大,往往爭取不到經費支持,因為反對的專家單位、級別都很高。

觀點不統一,造成小龍蝦產業誤區很多。我們提出小龍蝦是“一年繁殖一次,秋冬季繁殖”,很多省份的專家包括湖北省的一些專家都不認可我們的觀點,他們宣傳的是“小龍蝦一年繁殖兩次或多次”,這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困惑,甚至慘重的損失。這個問題爭論了十年,我們的觀點基本被認可了,但十年過去了,產業所受到的影響是很大的。不少養殖戶一直在誤區中行走,誤區的產生一是沒有沉下來做小龍蝦系統的繁殖生物學研究;二是因為有些地方確實能夠在4、5月份看到抱卵的蝦,他們就認為小龍蝦春天也會繁殖,實際上這是少數性成熟比較晚的蝦,它冬天躲在洞裡,洞裡的條件跟秋季很相近,水溫17-18度,所以這時候它可能交配產卵,然後一直到第二年。這樣的情況很少,我們做過多年採樣調查,10000只母蝦裡不到100只,低於1%的比率。

另外,良種選育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需要資金的支持,不能隨便中斷,否則前功盡棄。小龍蝦良種選育,主要是做群體選育、家系選育。另外我們提倡養殖戶和養殖公司採用“優良品系雜交、定向培育、提純復壯”等我國50年代後期就推廣的良種培育方法,這對於小龍蝦良種選育意義也是很重大的。

酵之源是進口EM菌種,自己發酵,畝調水成本低至1元左右。酵之源是把光合細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線菌群、絲狀菌群等組合在同一狀態,這麼多的有益細菌形成了複雜而又穩定的微生態系統。肥水調水,穩定水質,降低ph,補充有益菌。

小龍蝦規模化育苗:湖北一年產量約10億尾

《農財寶典》:目前小龍蝦規模化育苗有哪些省份在做?主要流程是怎麼樣?

舒新亞:小龍蝦真正做規模化育苗的省份僅僅是湖北,湖北規模化育苗一年的蝦苗產量大概不超過10億尾,遠遠不能滿足養殖需求。現在很多地方都在“規模化育苗”、“生態育苗”,實際上是一種“自然繁殖或自繁自養”。“自然繁殖或自繁自養”對提高小龍蝦苗種質量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相反會促使小龍蝦種質質量進一步退化,因為它是一個連續“近親交配”的過程。

規模化育苗主要流程,首先是清塘,清塘完了投放經過人工挑選的親本蝦,然後採取人工誘導措施,小龍蝦是秋冬季繁殖,通過“遮光、降溫、控制水位、控制水質、加強投餵”五位一體的人工誘導方法去誘導繁殖。之後9-11月要把蝦苗捕出銷售或投放在池塘和稻田,第二年3-4月份也可以繼續捕撈銷售。

《農財寶典》:在種苗規模化繁育方面,主要有哪些模式?

舒新亞:在種苗規模化繁育方面,有“池塘、稻田、水泥池、大棚、工廠化”五種模式。稻田每畝可產5萬尾蝦,池塘每畝可產10萬尾蝦,大湖每畝可產20萬尾蝦,水泥池每平方可出3000尾蝦苗,工廠化每平方可出10000尾蝦苗,不同的模式出苗量不一樣。做苗種要求技術高,很多的養殖戶沒有掌握技術,他不會去做;或者他覺得經濟效益沒有養殖高,就不去做苗種,就因為能夠自養自繁解決。

養殖戶沒有考慮到自繁自養的苗種絕對是越來越差,最後越長越小,產量越來越低,病害越來越多,養殖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因為小龍蝦能夠自然繁殖,都依靠自然繁殖,這一點很不好。

《農財寶典》:據說今年苗種效益不錯,目前規模化育苗研究進展如何?

舒新亞:近期苗種比較貴,每年秋天,全國各地到湖北去買苗的人很多,今年苗的價格從180元/10000尾賣起,賣到近期是1200元/10000尾,漲了6-7倍,還是供不應求,所以近期做苗種效益是很好的。

規模化育苗的技術是成熟的,它需要政府鼓勵支持,推動產業發展。我們下一步重點是推“養殖繁殖一體化”,這比較容易推,養殖戶容易接受。在沒有政府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做養殖戶最能接受的事情。

現在有些機構不願意承認“小龍蝦人工誘導規模化繁育技術”,說小龍蝦繁育技術不成熟,即不指出什麼地方不成熟,又不下功夫去成熟或完善它,到現在什麼措施、辦法都沒有拿出來,是否又要爭論十年?事實上“小龍蝦人工誘導規模化繁育技術”我們是2006年推出的,並經過省級科技成果鑑定,2010年我們結合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課題號:2007BAD37B01)又做了很大的補充和完善。從2006年到現在已經就有十年了,我們不希望再爭論十年。

像“試管嬰兒”一樣培育小龍蝦苗,年產能可達30億尾!

養殖技術示範及推廣:任重道遠

《農財寶典》:高效健康養殖模式能提升小龍蝦的產量,有利於破解小龍蝦斷供難題。在小龍蝦的養殖技術示範及推廣方面,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舒新亞:小龍蝦高效健康養殖模式有很多種,我們主要推廣11種模式,這些模式都能提高小龍蝦的產量。針對湖北省潛江市是以稻田養殖小龍蝦為主,稻田主要推廣蝦稻共作和養殖繁殖一體。雖然蝦稻(連)輪作一年的產量能達到300-400斤,但蝦稻共作比蝦稻輪作多一季,產量還是要比蝦稻輪作多100-200斤。

蝦稻共作是一季稻兩季蝦,蝦稻輪作是一季稻一季蝦,“蝦稻共作”實際是“蝦稻輪作、共作一體”,它不是單純的蝦稻共作,由於大家都接受“蝦稻共作”這個說法,所以也就簡稱為蝦稻共作,它是在輪作的基礎上再養一季蝦,其他操作模式基本一樣。

《農財寶典》:據瞭解,湖北潛江約90%的小龍蝦養殖面積採用蝦稻共作模式,目前推廣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呢?

舒新亞:從我們每年做的培訓來看,養殖戶認為我們講得技術很對,但是養殖戶在實踐的過程中,由於社會上關於養殖小龍蝦的誤區太多了,在技術落實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做錯了,因此單純依靠一堂培訓課就能解決問題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現在土專家們也都在做培訓,他們不是從小龍蝦的生物學基礎上去做培訓,所以很多說法有誤,這會誤導養殖戶。雖然現在小龍蝦的養殖面積發展很快,但是平均單產非常非常低,湖北稍微強一點,平均單產也只有一百多斤,很多地方平均單產連100斤都沒有,那就說明技術落實很差。所以在小龍蝦養殖技術的推廣上,技術的落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目前,政府也不太重視小龍蝦養殖技術,重視小龍蝦養殖面積,希望擴大小龍蝦養殖面積來提高總產量,但是養殖面積是有限的。若只注重擴大面積,而不重視提高養殖技術,顯然是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近十年來小龍蝦市場價格一漲再漲,已經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所以提高產量,滿足市場供應,這需要靠“技術”,靠科技創新、靠技術推廣。

《農財寶典》:那有沒有一套比較可行的方案去落實、推廣養殖技術呢?

舒新亞:第一,各地區都應該拿出自己的規劃和標準;第二,每一個公司或者每一個養殖戶在養殖小龍蝦之前,一定要有個方案,要熟悉自己的養殖對象、養殖目標。沒有規劃,不好指導一個地區的小龍蝦產業發展;養殖戶必須要有方案,有自己的目標,不能盲目跟風養殖。

建議各個省不光是注重小龍蝦養殖面積的擴大,同時也應落實小龍蝦養殖技術。擴大面積是很有限的,2016年湖北小龍蝦養殖面積有487萬畝,若每一畝提高20斤的產量,想想可以一共提高多大的產量?而且每畝提高20斤的產量是很容易的,落實技術提高產量,比擴大面積提高產量要更有效。

《農財寶典》:雖然投入飼料能提高小龍蝦單產,但目前有些地區不鼓勵用飼料投餵小龍蝦,對此,您怎麼看?

舒新亞:從國家的層面來說,是提倡用人工配合飼料,這是水產養殖的一個方向,個別市縣不鼓勵用人工配合飼料。例如潛江不鼓勵用,當然它的出發點是好的,它希望提高小龍蝦的品質,但是用有保障的飼料並不會影響它的品質,而且這種小龍蝦生態養殖模式能體現出其在國家糧食安全與經濟效益之間取得雙贏。

第一,如果不推廣,以前潛江的稻田基本不種稻,因為種稻不賺錢,大量地拋荒,拋荒的結果是糧食產量得不到保證;現在大家都搶著去種,去稻田養蝦,稻穀的產量上升,每畝基本不低於1000斤的產量。第二,養了蝦以後,不打農藥,農藥的汙染大大減輕了,稻米的質量提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