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五十八座·半》新疆和田首映向英雄致敬

电影《五十八座·半》新疆和田首映向英雄致敬

首映式上,談到影片前期採訪時民眾對王蔚的情感,導演董玲幾度哽咽、流淚。她說,王蔚1958年來到和田,1991年去世,33年當中修建五十八座半水庫,他得怎樣地忙碌,怎樣地爭分奪秒、不分晝夜來完成這些工程啊! 勉徵 攝

中新網新疆和田9月5日電(記者 朱景朝 勉徵 趙雅敏) “腳踏崑崙40載,只為團結幸福水。”一部反映新疆著名水利專家、和田地區行署原副專員王蔚,30多年治水造福民眾的故事片《五十八座·半》,9月5日,在故事的發生地新疆和田舉行首映式。影片表達的向英雄主義致敬的鮮明主題感染了觀眾。

电影《五十八座·半》新疆和田首映向英雄致敬

在觀影現場,許多觀眾被英雄精神感動得流淚。觀影結束後,全場起立鼓掌。 勉徵 攝

和田是中國最乾旱的區域。解放初期的和田,雖有36條河,但綠洲狹小,沙塵頻發,農業發展嚴重落後。因沒有永久性水利設施,農民辛苦引進灌渠的水,能流到田地的不過十之一二。由於季節分佈不均,乾旱缺水與洪澇災害並存。

1958年,王蔚從內地調到和田工作,自此揭開了他興修水利造福和田民眾的序幕,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王蔚在和田工作的30多年間,主持修建了58座平原水庫,完成設計一座可徹底改變和田缺水的高山水庫—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建成24座永久性渠首、2萬多公里的水利渠道,使和田絕大多數農田成為穩產高產田,造福和田數百萬民眾。

當日首映式上,談到影片前期採訪時民眾對王蔚的情感,導演董玲幾度哽咽、流淚。她說,王蔚1958年來到和田,1991年去世,33年當中修建五十八座半水庫,他得怎樣地忙碌,怎樣地爭分奪秒、不分晝夜來完成這些工程啊!

“主持人剛才問我,這個電影想表現什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劇中的王蔚、和田第一任地委書記黃誠這兩位人物,他們用一生踐行這句話。“這就是我要表現的。”

記者在觀影現場看到,許多觀眾被英雄精神感動得流淚。觀影結束後,全場起立鼓掌。

和田地區第一中學教師依巴古力·木塔力甫告訴記者:“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哭了。以前也聽說過王蔚的事蹟,如今從電影裡瞭解到他的一生,感覺回到了以前的和田。我們小時候和田比較落後,再對比現在和田這麼好,和這些老幹部的奉獻離不開。我回去後會講給我的學生聽。”

和田地區人大工委黨組書記王新生觀影后向記者表示,1990年開始勘察烏魯瓦提水庫時,曾兩次和王蔚進入崑崙山,並做庫區的搬遷工作。“影片中的鏡頭很親切,很感動。王蔚是和田的驕傲,是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今天的和田之所以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都是象王蔚一樣的一代一代共產黨人的奮鬥得來的。”

电影《五十八座·半》新疆和田首映向英雄致敬

一部反映新疆著名水利專家、和田地區行署原副專員王蔚,30多年治水造福民眾的故事片《五十八座·半》,9月5日,在故事的發生地新疆和田舉行首映式。影片表達的向英雄主義致敬的鮮明主題感染了觀眾。 劇照 攝

當日,王蔚的家人和黃誠的長子黃建新參加了首映式。王蔚的兒子王宏業說,他小時候,父親為了治水,幾乎吃住都在辦公室或工地。對家人的關心不夠,更談不上關照。“‘人生自古誰無死,奉獻精神最可貴’,這是父親的遺言。”

中國著名畫家黃建新說,“我在新疆生活70年了,其中1/3在和田,小時候經常看到王蔚揹著挎包來我家和父親商量水利上的事。30多年沒有回來了,昨晚我們到和田夜市和玉泉河公園參觀後,我覺得我不是在和田,其繁榮和美麗讓我覺得是在一個一線、二線城市,我心裡非常高興。我想這也是我父親和王蔚的願望。”

和田地委委員、宣傳部長顧瑩蘇將影片中的英雄主義總結為“王蔚精神”。她在首映式上致辭稱,王蔚精神是和田各族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首映式的舉辦,實現了和田各族幹部群眾緬懷王蔚同志的多年夙願,令王蔚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將凝聚和田各族民眾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為了表達對王蔚這一代人的敬仰,該片出品人中國新聞社新疆分社社長李德華專門創作《王蔚之歌》,並在首映式現場朗誦:你從風塵中來,感受過三十六條河水的悲哀。你從百姓中來,湧進了五十八座水庫的情懷。你從冰川走來,築就了烏魯瓦提水庫的盤胎。你駕仙鶴飛來,俯瞰著和田廣袤綠洲的到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