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額空缺、培訓中途「逃離」,桂林城管招聘遭遇「寒潮」?

名額空缺、培訓中途“逃離”,桂林城管招聘遭遇“寒潮”?

如今,城市管理工作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進一步激發了城管隊員的責任感、歸屬感。記者桂晨 攝

□桂林生活網--桂林日報 記者 桂晨

前段時間,我市部分城區城管部門招聘,結果卻接連出現招不滿、中途離職等情況。如今城市管理標準不斷提升,城管崗位招聘為何出現“遇冷”現象?城管這一職業在當下的社會認知狀況如何?記者由此開展了調查走訪。

現象:名額空缺 培訓中途“逃離” 城管招聘遭遇“寒潮”?

下週,通過面試、體能測試等系列考核,秀峰區城管大隊一批新一線隊員將入職上崗,擬招聘43人,最後共有63人報名應聘。

7月31日,秀峰區城管大隊發佈招聘信息,“招聘了,你長得有點像我的同事。”這一靈動活潑的招聘信息是小蔣用心製作完成的,因為她心裡非常期待圓滿完成此次招聘。

小蔣是秀峰城管大隊一名文員。作為一名本科畢業生,2016年她和其他25人應聘到秀峰城管大隊,至今,他們中已經有一半人離職了,小蔣和不少城管人仍在堅守。她和大家一樣,希望單位能夠進一步補充新鮮血液,更好地開展工作。

這一次,秀峰區擬招聘一線隊員崗位43人,文秘宣傳崗位3人。要求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轉業、退伍軍人放寬至高中及以上學歷。薪酬待遇在每月3500元左右,含基本工資、五險一金、伙食補助、績效獎等。在半個月時間裡,這條信息吸引了逾5000人次瀏覽。參與“圍觀”的還有一些城管人員。對如此嚴苛的學歷甚至體重等要求,大家議論紛紛。基於他們的切身感受,這樣一份工作壓力大、薪酬待遇不高的工作,對大專生來說,吸引力著實“堪憂”。

不出眾人預料,截至8月15日,大隊收到了40多人應聘一線隊員崗位,因為沒有達到1:3的開考比例,招聘又延期了一週。秀峰城管大隊大隊長劉天峰介紹說,最後共有63人報考。而城管文秘宣傳工作招聘比較有吸引力,3個名額吸引了44人應聘。

職場招聘,第一吸引人才眼球的是薪資待遇和升職空間。在招聘信息頁面下就有人評論“意思說扣了就可能是2200左右”,毫不客氣地指出了城管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的現實狀況。而情況也確實如此。據瞭解,城區城管部門絕大多數為合同聘用人員,他們的收入扣去相關費用後,到手的工資也就是兩千多。

其實,早在1月28日,秀峰區城管大隊就發佈了招聘合同制城管隊員的公告,與今年7月的這次招聘要求一樣,擬招聘隊員50名,其中城管網格化崗位32名,特勤崗位16名,此外還有兩名文員。那次招聘共來了30多個應聘者,最後只錄取了13個。

招聘看上去不那麼順利和圓滿的,還有七星區城管部門。在城管人看來,七星城管的工資待遇在各城區裡相對較高,但人員聘用也遇到了一些出人預料的情況。

8月16日,記者來到七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特勤中隊,七星城管新一批招聘已經完成面試、體檢等環節,城管新人正在訓練基地接受培訓,分隊長雍澤超這段時間給新隊員進行隊列、體能、法律法規等基本訓練培訓。

據介紹,七星區此次招聘計劃招50個人,目前還差21個人。而在培訓期間,由於條件艱苦、工作強度大、待遇偏低,陸陸續續走了十幾個人。因為人員存在較大缺口,招聘又延長了一段時間,特勤中隊訓練基地隨後又來了十幾個新人。

小陳原是一名協警,由於合同到期,和幾位同事前來應聘,在培訓中他就選擇了離開。“雖然待遇還行,但是機動性太強。”在電話裡,小陳告訴記者,做這一行加班太多,有時候清晨6點集中拆違,有時候晚上夜市整治,到特勤中隊不到一週時間,就經歷過夜班直接又轉白班,實在吃不消。

的確,特勤中隊是半軍事管理的隊伍,承擔轄區城管工作中急難險重的任務,新招聘的隊員大都需要在特勤中隊“磨練”一段時間。此後再分流到各網格,大都能成為業務骨幹。即使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應聘者還是出現了一些心理落差。一些應聘者告訴記者,在培訓過程中,大家參加執行一些機動任務,實打實地感受到了城管工作的“難”,即使收入看上去還不錯,但工作常常連軸轉,很難兼顧家庭,綜合考慮,在培訓中途就離開了。

名額空缺、培訓中途“逃離”,桂林城管招聘遭遇“寒潮”?

當前,城管部門人手緊缺又招不滿成為共性問題。圖為七星城管招聘面試現場。通訊員湯林 攝

調查:城市管理提標 城管工作壓力與日俱增 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種種挑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我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進入了一個重要轉型時期。2014年12月30日,桂林市市容管理局、桂林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合併組建的桂林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成立,桂林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同時掛牌。

此後,一系列改革舉措不斷推進。2015年“城管通”開始在我市投入使用,數字化城管得以全面鋪開:2016年,由市人民政府出臺,被業界稱為我市歷史上最嚴厲的城市管理考評辦法——— 《桂林市城市管理績效考評辦法》正式實施,《辦法》規定,連續三次排名末位的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要在《桂林日報》等媒體公開說明原因,並由組織約談縣(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同時考評結果將作為考核選拔幹部的重要依據;2018年初,《桂林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一系列改革引發新變的同時,也帶來了種種挑戰。一方面城市人口不斷增加、人們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個人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構建設日趨規範、隊伍逐漸壯大、職責逐步變得清晰、作用也日漸凸顯,但在機構自上而下設置的規章制度、隊伍規範化建設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矛盾的積累前所未有,化解矛盾的急迫性也前所未有。

挑戰一:工作量大 加班“常態化”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工作量加大,經常需要加班。”這是城管人的共識。

8月16日,七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特勤中隊中隊長伍義兵清晨6點到特勤中隊,組織執行拆違任務。完成任務後,一線隊員參與到日常機動整治中,他則召集各分隊負責人研究重複案件的治理問題,並計劃安排七星農貿市場等問題突出的區域集中會診,邊整治邊研究方案。中午,伍義兵又接到晚上8點半與城管支隊聯合行動開展夜市整治的任務。也就是說,從清晨6點可能到次日凌晨,伍義兵都需要在崗位上。

伍義兵今年40歲,2012年從部隊轉業到市城管支隊,2016年10月分流到七星區城管,在這近兩年時間裡,由於長時間超負荷工作,伍義兵頭髮白了很多。他說,這也是城管人的工作常態。

在走訪中,記者瞭解到,伴隨著市委、市政府對城市管理進一步提出了精細化和無縫隙管理的要求,因此,在有限的網格常態化管理之外,還有信息化採集的案卷要處理,此外,平時還有拆違、夜市等集中整治行動。以秀峰城管大隊為例,轄區內平均每天要接收5000多個案卷,最多的時候一萬多個,一線總共不到百人的城管隊員每天疲於奔命。

東江街道執法中隊有關負責人介紹,中隊管轄面積約8.3平方公里,下轄12個社區居委會,主幹道5條,次幹道12條,還包括了7個農貿市場、13所學校,但含內勤在內一共只有41名隊員。面對如此繁重的管理任務,人手嚴重不足,即使正常時段,近三分之一路段也無人值守。

挑戰二:反覆性強 難度大 職業成就感弱

當前,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執法對象不少是生活來源不穩定的“弱勢群體”,對這類人進行簡單的處罰,會將其推上更為窘迫的境地,因此,為有效杜絕“貓鼠遊戲”,實現常態化管理,大都需要採取“人盯車巡”“疏堵結合”的工作方式,這就導致城管執法隊伍的工作量成倍增長,但相應地,城管隊員的數量卻並沒有按比例增加。

在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一方面城管執法人員需要管出效果,另一方面要求他們人性執法、文明執法,這一系列要求,使城管執法人員感到無所適從。

一些網格中隊負責人介紹,高壓的工作態勢下,隊員受到的表揚肯定較少,往往批評總是多過表揚,在付出與回報不對等的情況下,極易產生思想波動,從而導致人員的流失。

據瞭解,去年9月“創城”進入衝刺階段之後,這一矛盾進一步顯現出來。“從去年9月開始,大多數城管隊員紮紮實實連續加班3個月。”多位城管隊員在與記者交談中表示“為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可謂舉全市之力,各部門都很辛苦,也不僅僅是城管隊員,但城市管理作為矛盾集合點,最容易被推上風口浪尖。而讓一些城管人‘心生去意’最直接的導火索是3個月加班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幾位城管隊員私下表示,由於工作特殊性,全年都需要有人在崗,加上人手緊張,補休基本上不可能實現,而津補貼制度不是很健全,職業獲得感弱帶來的心理落差也引發了一陣不小的“離職潮”。

幾位城管隊員告訴記者:“有時候領導一發話,大家就加班加點連軸轉,幹活的時候不需要文件,要發加班費的時候,就要有相關依據文件,需要人社、財政部門拿意見,有些部門為了規避被問責的風險,一拖再拖便不了了之。”

挑戰三:存在一定危險性 人身安全有時會受到侵害

一直以來,城管工作也被稱為高危職業。

“2014年開始,城市管理要求不斷提高,領導要求高,老百姓期待也高,執法環境也更加嚴酷,標準更加嚴格。”一位老城管隊員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由於城管執法人員的執法手段匱乏,只能採取罰款、暫扣及說服教育等措施,因此不得不面臨取證難、處罰難、執行難的三重執法困境,所做的工作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大量違法現象雖經反覆治理卻不見成效。

此外,社會輿論對城管工作的汙名化讓正常執法也常常阻力重重,一些市民認為小販們是為了養家餬口的弱勢群體,城管的正常執法成為摧毀一個普通家庭生計的行為。這些也讓城管隊員深感痛心與無奈。

在走訪中,從城區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到一線執法隊員,很多人都遭遇過程度不同的對抗行為。雍澤超在一線執法不到兩年時間,就遇到5次暴力抗法,而他的同事有的還遇到被挑斷手筋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有的被執法者甚至還採取下班時跟蹤、威脅恐嚇執法人員的手段,使執法人員個人甚至家屬的人身安全都受到潛在威脅。據瞭解,一城區城管負責人及家人就被人跟蹤並砸車。

探討:城管職業如何贏得榮光?

在調查走訪中,不少堅守在城管工作崗位上的人,在困惑迷茫的同時,也有一份樸素的期待。城管這一職業何時能夠贏得屬於他的榮光?

8月下旬,在一次全市夜市整治行動中,雖然不免暫扣了一批違法經營物品,但在巡查時,大家已經明顯感受到,一些超門窗經營、佔道經營的攤主開始有所收斂。

一位工作了近20年的老城管隊員發出由衷感慨,他感覺到尖銳對抗的局面似乎正在慢慢扭轉,良性的互動正在慢慢建立,伴隨著城市管理工作不斷惠及民生,不少人開始認可甚至點贊城管工作。“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很自然地就會催生出職業自豪感、榮譽感和歸屬感。”

令人振奮的是,伴隨著城市管理不斷惠及市民,大家也在慢慢認可城市管理工作。此外,城管系統各級部門也正在通過狠抓自身建設、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健全激勵機制,提升城管人員內心獲得感和社會認可度。

去年12月,我市城管執法隊伍完成換裝儀式,城管執法隊伍有了新形象、新風貌。在秀峰城管大隊,嚴抓儀容儀表成為必不可少環節。肩章臂章、皮鞋腰帶不按要求穿戴的一經發現就要進行扣罰。“城管隊員不僅代表單位形象,也直接關係著轄區政府的形象。”在秀峰城管大隊大隊長劉天峰看來,要扭轉社會刻板印象,從自身建設抓起才是治本之策。而這也成為城管部門的共識。

此外,一些城區城管大隊還堅持大專及以上入職門檻,隊伍建設成為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一個著力點。劉天峰說,在公眾認知裡,城管部門入職門檻低。伴隨著城市管理工作標準的提高,喊一下、拖一下,簡單粗暴的城市管理方法已經不再有效,用人的標準如不提高,文明執法及長效管理建設則會有所侷限。

而在提高入職門檻的過程中,工作強度大、薪酬待遇不成正比、職業上升空間小等成為招聘高素質人才的重重阻力,而有能力、有志向的在職人員也會選擇離職,這些矛盾一時難以調和。

與此同時,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塑造一種關心城管隊員、認可城管隊員、發展城管隊員的良好氛圍,不僅是城管隊員的內在需要,也成為城管工作的現實要求。目前,城管執法系統在這些非物質激勵方面所採取的做法仍然處於一種零散狀態。眼下,秀峰城管大隊正在推動“兩師駐隊”這一工作落實。劉天峰說,大隊準備聘請專業律師和心理諮詢師駐隊服務,請專業人士組織隊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疏解城管隊員的心理壓力,這不失成為當前我市城管隊伍建設的一個有益嘗試。

“由於待遇、能力存在差別等各種因素,在城管隊伍中也存在一些隊員不是成為骨幹,而是成為‘老油條’的現象。”在走訪中,各城區城管部門負責人均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當前,賦分量化考評不斷深入實施,幹多幹少的差別開始顯現。但在走訪中,一些城區城管負責人也建議,上級部門在利用績效考評機制鞭策效果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完善考評機制的科學性,確保考評的客觀公正,由此才能保護好城管隊員的工作積極性,有更多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