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非這場戰爭莫屬!

垓下之戰是發生在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展開決戰、一決生死,這場戰役為持續數年的楚漢爭霸畫上了句號,一代霸王項羽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而劉邦則最終登上了皇位。

下面容許我來簡單盤點一下這場戰役。

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非這場戰爭莫屬!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冬,楚漢雙方已經在滎陽附近持續交戰對峙了數年時間,由於韓信已經攻下齊國,不斷從齊地襲擊楚地。而彭越更是在梁地廣泛開展游擊戰,襲擊楚軍糧道。再加西魏王魏豹、趙王趙歇、代王陳餘等先後被滅,燕王臧荼、衡山王吳苪、臨江王英布等諸侯又先後歸附劉邦,局勢對項羽來說已經極為不利。

由於糧道受損,楚軍前線缺糧,項羽不得不和劉邦展開和談,雙方約定平分天下。隨後項羽送還劉邦家室,領兵向東退卻。可是劉邦的無賴性格發作,在項羽退兵後迅速撕毀合約,率兵自後追趕,並聯絡齊地韓信、梁地彭越一起合攻項羽。

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非這場戰爭莫屬!


面對劉邦的追擊,項羽大怒,加之韓信、彭越並未赴約,劉邦和項羽在固陵爆發大戰,劉邦被項羽擊潰。之後劉邦採用張良的計策,承諾擊敗項羽後封給彭越、韓信土地,兩人這才領兵來援。

公元前202年10月,漢將灌嬰領兵攻向彭城,一連攻佔包括彭城在內的西楚多座城池。英布則派人進入九江地區,誘降楚將大司馬周殷,與之合兵攻向城父方向。劉邦則由固陵率兵東進。韓信從齊地發兵、彭越從梁地發兵。

項羽雖然初期在固陵擊敗劉邦,但面對漢軍從各地發動的進攻,仍然無法扭轉局勢,無奈之下選擇東南方向撤退。11月,項羽退至垓下,修築防禦工事,整頓兵馬,意圖再戰,此時楚軍尚有十萬人馬。

至此,垓下之戰爆發。

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非這場戰爭莫屬!


兵仙對決霸王,一個謀戰派的代表人物,一個是勇戰派的巔峰,2個都是絕世名將,不過條件不怎麼對等了,韓信本部30萬及劉邦其它後備30萬,對上項羽10萬,項羽還是疲兵少糧食,就這種劣勢的條件下,項羽還能前期打到韓信不利,卻用人數優勢,兩翼包抄才大敗楚軍,要不是韓信這個級別的統帥,我估計高祖領軍的話,會變成第二個彭城之戰了。

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非這場戰爭莫屬!


垓下之戰前期,從廣武山一線越過鴻溝向東追擊的劉邦本部大致10餘萬,直到會戰後期與韓信、彭越、劉賈、英布五軍會師後總兵力才達到30萬。

會戰的決定性階段是以韓信本部為先驅,孔費二將為兩翼,劉邦居中周勃墊後,此役漢軍的名將幾乎悉數參與對項羽的圍殲,但有幾點戰役安排還是很見心思的,一是參戰序列為何不見灌嬰?灌嬰在陳下和劉邦會師後便一直跟隨漢軍主力活動,灌嬰是漢軍的騎兵統帥,垓下的地形特點是高陵絕壁,不利騎兵作戰,因此在灌嬰的使用上大概率是跟隨劉邦居中行動,承擔宿衛警戒的任務,並於戰役後期發揮追擊的特長;二是對於周勃的安排,周勃在戰鬥序列的最後方作總預備隊,而不是第一時間投入交戰,灌嬰和周勃是劉邦直屬部隊中的兩大悍將,按立國後封功而論可謂左膀右臂,韓信在部隊的調度上把如此重要二人放在戰鬥序列的中後方,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先把口袋做的牢不可破,再引項羽全線出擊後,兩翼包抄封住袋口,逐步緊縮包圍實現圍殲意圖。

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非這場戰爭莫屬!


從以上佈置可見韓信的野心,天時(大本營彭城丟失,江東頻繁被滋擾,全軍士氣低落)地利(垓下的地形不利項羽善打運動戰的特點)人和(天下諸侯皆向漢背楚)皆為我所有,用一場殲滅戰徹底解決掉項羽。所以說兵仙對霸王,既是實力對比上的客觀差距,更是前敵指揮上的較量,任何選擇與項羽力戰剛一波正面的想法,都有實際執行上的風險,漢軍內部派系林立這在相互統領協調上是很大的問題,特別是任一派系的力量拉出來又不是楚軍的一合之敵,戰場上的任何變數(局部戰場的失利帶動全局性的潰敗)都可能讓項羽翻盤,事後諸葛的來看,韓信在垓下的部署無疑是收益與風險之間權衡最佳的決策。單就力戰勇戰而言,即便在將星輩出的歷史長河中項羽無疑是獨一檔的存在,以韓信手握的籌碼也就對面是項王這樣的人物才有這樣稍顯示弱的佈置(背水一戰3萬對20萬也不見韓信慫啊)兩個歷史級統帥的對決,無論誰的缺席那才是真正的遺憾。

對於中國歷史上這場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