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第十四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這座城市,誕生了許多國產體育品牌。/ 視覺中國


這一系列體育品牌有著共同的特點:起於草莽,寸土必爭,一路打拼,迅速膨脹,直到成王敗寇,同時,它們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而它們的浮沉興衰,也正是幾十年來一批中國本土製造企業的縮影。


在雅加達,孫楊穿著一件361度走上領獎臺,隨即引發軒然大波。

這件事立刻觸動了安踏的神經,官方微博上對孫楊個人發出指責,並將此事上升到“國家利益”的層面。

緊接著第二天,孫楊雖然終於穿上了安踏的領獎服,但全程都在用國旗將其logo遮蓋;第三天,孫楊在拍照時則用吉祥物遮住了安踏的logo。

根據公開的財報,2018年上半年,安踏光搞定中國奧委會的獨家贊助就花了2.5億多人民幣。從零九年至今,安踏每年投入大筆贊助費,就為了它的標誌能隨中國軍團一起出徵。

這次事件,讓人很自然地想起兩年前易建聯在CBA球場上的“脫鞋門”。當易建聯把李寧的球鞋狠狠摔在地板上時,我們也不難想象花了20億贊助費的李寧,當時的心理陰影面積會有多大。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易建聯曾上演脫鞋門。


或許,這場贊助風波更大的意義在於,人們突然意識到,隨著國內體育品牌市值不斷飆升,在各大體育賽事的背後,安踏、361度、李寧、特步等國產體育品牌的身影愈發清晰。

這些品牌,從曾經的稱霸縣城步行街,到如今在國際賽事中逐鹿爭雄,種種博弈背後,也折射著一個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的變遷。


01

丁家的天下


孫楊“穿衣門”引起爭議之後,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評論說,安踏和361度不是一家人麼,這有什麼好爭的?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孫楊用國旗擋住了運動服logo。/ 中新網


的確,這些鞋企不僅發源地都在晉江,而且看看這些響噹噹的名字:安踏的老總丁世忠,特步的丁水波,喬丹的丁國雄,361的創始人丁健通、現任總裁丁伍號……無一例外,全都姓丁。

在自媒體平臺卓坊間的文章《探尋陳埭“萬人丁”的密碼》中,作者探訪晉江陳埭的丁氏祠堂時就看到過這樣一張捐款表,上面的捐款單位都是國內赫赫有名的體育品牌:安踏、特步、361度、喬丹……

如果往上追溯600年,這些老總的確都是“同根同源”。晉江,古屬泉州府,如今是福建省下轄縣級市,由泉州市代管。泉州早在宋朝就是中國東南地區的航海貿易龍頭,有著“東方第一大港”的美稱,到了元朝,泉州更是被稱為“世界第一大港”。

作為世界級通商港口,泉州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向東有日本,向南有東南亞諸國,向西則遠至波斯、阿拉伯、東非等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元明交替之時,生活在泉州的阿拉伯商人後裔遷至晉江,取“丁”字為姓,成了現在陳埭的丁氏一族。廈門大學教授莊景輝的考證也證實了這種說法。

這群阿拉伯人來到閩南人的地盤,善於經商的頭腦,與當地人愛打拼、勇於競爭的冒險精神碰撞、融合,最後,成就了這一大批“同宗”的生意人。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歷史上的泉州港,一度是中國第一大港口。/ 福建人民政府網站


02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出來的鞋都


丁氏一族來到陳埭的時候,根據民間傳說,風水先生告訴他們的先祖:如果墓碑豎於墓前,子孫裡會出三個宰相;但如果墓碑豎於墓後,子孫就會繁衍萬人。這就是“進前三宰相,退後萬人丁”的說法。

高官輩出還是人丁興旺?他們選擇了後者。一直到現在,丁氏家族的墓葬都習慣把墓碑豎在墓後。

如今的陳埭丁氏一族也並沒有辜負祖先的期望。丁氏在陳埭是大族,有兩萬餘人,被稱為“萬人丁”。早在1984年,陳埭就已經成為了福建第一個億元鎮。在2017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上,陳埭高居全國第25位。現在丁氏宗祠的門楣上,還自豪地掛著“陳埭萬人丁”的匾額。

而在幾家體育用品巨頭相繼誕生之前的漫長時期,人多地少,加上民風好鬥,這個小鎮並不富裕。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上世紀六十年代,泉州一角。/ 維基百科


自明代起,泉州械鬥風氣就相當嚴重。曾在福建任官多年的張集馨就說:“本省泉州……其俗專以械鬥為強。”

清代初年,泉州械鬥更是成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雍正皇帝甚至親自過問過泉州的械鬥,但最後都是焦頭爛額、鞭長莫及。一直到解放後,還有“農業學大寨,打架學陳埭”的說法。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也許就是陳埭人“愛拼才會贏”的閩商精神淵源。看看現在貴人鳥、特步、安踏、361度、喬丹在步行街上的對壘,可能依然是某種意義上的爭搶地盤。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泉州的經濟總量,長期位列福建第一。/ 泉州市政府


改革開放後,在幾個帶頭人的領導下,陳埭人在做鞋這件事情上嚐到了甜頭。一時間,製鞋作坊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批丁家人在創業初期,無一例外憑藉的都是一股莽勁:361度的創始人丁建通在做鞋之前只是個吹嗩吶的,但也義無反顧地將東拼西湊的2000塊全都投入了製鞋事業;特步的創始人丁水波進入製鞋業的第一筆本金,也只是之前賣冰棍攢下的500塊。丁水波第一張製鞋臺,還是自己從山上砍樹做成的。

安踏的創始人丁世忠則更具“遠見”。17歲那年,丁世忠揹著父親手製的600雙鞋獨自闖蕩北京。執著的他,愣是把這些鞋都擺進了當時製鞋商們夢寐以求的王府井商場。

這些個人奮鬥,都是當時臺灣(甚至世界)製鞋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的歷史進程縮影。在這場產業大規模轉移之後,3000多家鞋服廠在陳埭拔地而起。最終的結果就是這個小地方在九十年代生產了全國五分之一的鞋子。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2011年,晉江市陳埭鎮一運動鞋生產企業,工人們正有序地進行生產工作。/ 視覺中國


03

廣告狂人與上市危機


早期的晉江,雖然靠著低廉的人力成本順著代工潮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但隨著工廠越開越多、同行間的競爭越來越大,代工的利潤直線下降。以前每雙代工還能賺個十幾塊,到了90年代後期,就只剩下一兩塊錢了。

代工是沒有前途的,企業、工廠都必須轉型。那時候大部分工廠別說品牌了,連工廠名字都是山寨的——361度的前身公司就叫做“別克”,後來遭到通用汽車公司的強烈反對,才被工商局勒令改名。喬丹、阿迪王則更是這些晉江品牌在命名上走上歪路的例子。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阿迪王疑似借勢阿迪達斯的品牌戰略,最後引來很多網友的調侃。


安踏的丁世忠最早意識到,這樣子搞是沒有前途的。想要給同行們降維打擊,必須要像阿迪耐克一樣,有一個自己響噹噹的品牌。

那品牌靠什麼呢?靠廣告。1999年,丁世忠在家族會議上力排眾議,以80萬代言費簽下世乒賽男單冠軍孔令輝,再花300萬在央視砸廣告。要知道,當年安踏一年的利潤就只有400萬。

孔令輝的“我選擇,我喜歡”在央視上輪番轟炸之後,再加上他本人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的亮眼表現,請代言人打造品牌形象的做法立竿見影——安踏當年的銷售額立刻就突破了3億。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悉尼奧運會孔令輝奪金,當時中國代表團的贊助商,還不是安踏,而是李寧。


看到安踏先吃到了螃蟹,其他晉江品牌也紛紛效法:德爾惠先請吳奇隆代言,再簽了十年的周杰倫;謝霆鋒從2001年到2016年為特步代言了15年;喜得龍籤蔡振華,貴人鳥就籤劉德華……到後來郭富城、twins、張柏芝、孫燕姿紛紛在同一時間開始代言晉江鞋,最後港臺明星都不夠用了,二三線明星也過來助陣。

如果你對2003年的電視還有印象,應該還記得,當年CCTV5上播的廣告,幾乎都是這樣:運動中的體育明星/港臺明星穿著晉江鞋,配以logo的大特寫。2006年德國世界盃時則更加誇張,CCTV5上四分之一的廣告都來自晉江品牌,CCTV5一度被調侃為“晉江頻道”。

高昂的廣告支出和“造牌運動”的確讓晉江鞋企們都打出了自己的名聲,但正因為此,晉江鞋企為自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首先是高負債。鞋企利潤本來就微薄,高昂的廣告費用和代言支出讓許多鞋企難以承受,紛紛轉向上市和“賤賣”。這些實體企業為了上市,無一例外都把步子邁得極大。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喜得龍也曾赴美尋求上市。


當年喜得龍揚言5年開出10000家直營店,可7億融資兩年就被敗光,2017年宣佈破產。周杰倫為其代言十年的德爾惠則更是死在了上市的路上,7年上市未果,最後在2017年末因6億債務被抵押拍賣。

隨後的金融危機更給這些晉江鞋企吹來凜冽的寒風。為了能在整個晉江鞋業滑落的趨勢下走出來,上市鞋企展開了急速擴張,這種急速擴張就體現在開店數量上——根據港股財報,2011年361度授權零售門店數從三年前的4632家變成了7681家,特步則從不足3000家門店上升到7596家,匹克更是用兩年時間從6000家變成了8000家。

最誇張的是安踏。根據其2017年發佈的財報,其線下門店數量已經接近11000家。這是什麼概念?號稱“中國男人的衣櫃”的海瀾之家也就大概5000家,安踏則是它的兩倍之多。

鋪天蓋地的廣告、多如繁星的代言人、迅速擴張的門店,就這樣,晉江鞋企最終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群”。

但這一群體無疑已經出現了分化,走在最前列的安踏、361度等品牌,開始了它們更大的商業佈局。而孫楊代言事件,無疑是這種交鋒的一種體現。

縣城步行街體育品牌風雲錄

網絡上類似的問題熱度很高。


晉江鞋企們在贊助、廣告、品牌打造上攻城略地,但品牌形象仍然算不上多麼高大。知乎上“大學生穿361度、安踏、李寧、鴻星爾克真的很low嗎”這樣的問題有3000多個回答,年初也有“穿特步相親被拒”這樣的新聞出現。

這一系列體育品牌有著共同的特點:起於草莽,寸土必爭,一路打拼,迅速膨脹,直到成王敗寇,同時,它們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而它們的浮沉興衰,也正是幾十年來一批中國本土製造企業的縮影。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作者/火車頭 排版/蘇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