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米隆:擲鐵餅者,表現複雜與猛烈的動作,但面部表情仍極平靜,這是希臘雕塑的特徵之一

本來看這本書之前,是抱著增加點藝術修養去的,深入閱讀後才發現進了個大坑——《藝術哲學》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了幾段藝術史,它同時還是文學史,政治史。中國大陸的文理分科有點早,以至於像我這樣的理工狗學習起這個像是一場浩劫——一棵幼苗剛剛出土,就要接受核武器打擊。

怎麼辦呢?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來一個直觀的感受:96頁的書有這麼厚,我的任務是把書讀薄,用2千多字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肯定會有疏忽,但學習就是這樣: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老規矩,按照丹納的理論: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我們仍然從這幾點開始學習。

種族與環境:

希臘天氣溫和怡人,沒有酷熱使人消沉和懶惰,也沒有嚴寒使人僵硬遲鈍。

希臘的土地有2個特點:

  1. 希臘是一片丘陵地
  2. 遍地是石頭,可耕地不多,零星的長著果子,穀物,但

娛樂感官的東西多,給人吃飽肚子,滿足肉體需要的東西少。

這和現在“只吃7分飽”的理念倒是相符,這樣的生活方式不會使人頭腦遲鈍,有利於智力發展。

  1. 希臘是濱海之區
  2. 海岸線極長,這種地形鼓勵人們航海,他們在周圍的海岸經商搶掠,軟硬兼施掠奪財富時,也帶回別人的觀念和發明。這種生活方式特別能鍛鍊智力,集眾人所長完善自己。
  3. 他們的才氣不亞於任何民族,喜歡求知:

你在雅典會遇到各式各種的大學生,就是沒有不用功的大學生。

希臘的歷史:

才氣素來超過骨氣,精明,巧妙,機智,生性好奇,喜歡思索,要知道事物的原因和理由。

追求抽象的證據,探索從一個定理發展到另一個定理的觀念有哪些微妙的階段。

他們為思想而思想,為思想而創造科學。我們今天建立的科學沒有一門不建立在他們所奠定的基礎之上,第一層樓往往是他們造的,有時甚至是整整的一進。

數學:從畢達哥拉斯到阿基米德

天文學:從賽利斯,畢達哥拉斯到希巴爾卡斯與託雷美

自然科學:從希波克拉提斯到亞里士多德和亞歷山大裡

歷史學:從希羅多德到修西提提斯與波利俾阿斯

還有邏輯學,政治學,道德學,美學……

他們是如此醉心於觀念和思考,即使在思考受到宗教壓制時,也能從裂縫中生長,以至於有一個教皇曾說過:

希臘語文是異端邪說的根源。

他們並非只對結果感興趣,對於思考的過程尤其著迷與享受。

但是,民族的缺點也來自於民族的天才。

希臘是無事生非的強辯家,雄辯學教師和詭辯家的發源地。

他們會對一個荒謬絕倫的命題振振有詞地加以肯定,比如會去讚美瘟疫和臭蟲。在他們留給我們的遺產中,似是而非的和怪僻的議論比任何時代都多。

希臘空氣純淨,境內沒有巨大的東西,眼睛能夠毫不費事的捕捉事物的外形,留下一個明確的印象。人們看慣了明確的形象,沒有過多的恐懼,幻想和猜測。

希臘境內多數山脈海拔低於兩千米,而擁有最高峰(2917米)的奧林匹斯山,就已經被希臘人當做神仙洞府了。

希臘全境被海岸和山脈分割成很多很小的城邦,使得他們的思想建立在太小的尺度上

希臘人設想的國家太小了,經不起外面大東西的撞擊。它是一件藝術品,精巧完美,可是脆弱的很。他們最大的思想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把城邦限制為一個五六千自由人的社會。雅典有兩萬人口,在他們看來,超過這個數目,就要變作一個賤民集團。

他們宗教觀念缺少嚴肅偉大,政治機構不夠穩固持久。不過正因為這些限制,宗教或國家使人性趨於畸形發展的弊病被他們避免了。

在希臘,人叫制度隸屬於他,而不是他隸屬於制度。他把制度作為手段而非目的。

他們以人生為遊戲,以人生一切嚴肅的事為遊戲,以宗教與神明為遊戲,以政治和國家為遊戲,以哲學與真理為遊戲。

希臘人性格的三個特徵:

  1. 感覺精細,善於捕捉微妙的關係,分辨細微的差別
  2. 力求明白,懂得節制,討厭渺茫與抽象,排斥怪異與龐大,喜歡明確而固定的輪廓
  3. 對現世生活的愛好與重視,對人的力量的深刻體會,力求恬靜和愉快。

時代

我們的現有文明是建築在希臘文明之上的,他們住在底層,我們住在樓上。他們的生活和精神境界相對簡單。

他們服裝簡單,像蘇格拉底只有在赴宴時才會穿鞋子,平時大家都是赤腳光頭出行。他們老在室外活動,房屋和公共建築也樸素簡單。

人世同樣簡單。雅典人對於有關公眾利益的事都親自決定,因為城邦很小,沒有什麼複雜的事務,僅憑個人經驗和日常印象就能處理。

沒有前例的簡單的文明,源於非常平衡而簡單的心靈。

他和自然的生活更接近,少受過度的文明奴役,所以更近於本色的人。

希臘人受宗教影響不大,以《荷馬史詩》為例,

詩人把自己限制在一個看得見的範圍之內,那是人的經驗在每一代身上都能重新看到的;他不越出這個範圍;現世對他已經足夠,也只有現世是重要的,“他世界”只是幽靈所住的渺茫的地方。

在那個時代,人天生的本能是直線發展的,宗教只幫助本能生長而不加以抑制。

希臘的語言還沒有受到文明的過度影響,他們形象的語言和思考的語言一樣,平民的語言和學者的語言也相同。

總的來說,相對於我們現在這種煞費經營而混雜的文化而言,希臘文化屬於一種全新的不假思索的文化。

而理想的作品必然是現實生活的縮影。

《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制度

藝術與生活一致的跡象,表現最顯著的就是希臘的雕塑史。

在製作雕塑的人以前,他們先製造活生生的人。他們的第一流雕塑,和造成完美的身體的制度同時發展

到了公元前7世紀,藝術的技巧有了重大變化,詩歌和舞蹈在希臘盛行。舞蹈之外,希臘還有一個更普遍的制度構成教育的第二部分,就是體育。

在舞蹈與抒情詩的時代,運動才開始發達固定,成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形式,在生活中佔據極重要的地位。

崇尚體育的狂熱,使得斯巴達人甚至開始優生優育,改良人種。

鍛鍊身體的兩個制度,舞蹈與體育在兩百年中誕生髮展,從發源地向外推廣,遍及整個希臘,為戰爭與宗教服務;從此年代有了紀元,培養完美的身體,成為人生的主要目的,對於健美的肉體的崇拜甚至流為惡習。

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在這樣的制度下誕生的。

希臘的塑像藝術不但造出了人,最美的人,並且造出神明,而據所有古人的判斷,這些神明是希臘雕像中的傑作。群眾和藝術家,除了對於受過鍛鍊的肉體的完美,感覺特別深刻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宗教情緒,一種現在已經泯滅無存的世界觀,一種設想,尊敬,崇拜自然力與神力的特殊方式。

下面附幾個具有代表性質的雕塑:

《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巴德農神廟東部三角牆下的楣梁雕塑(部分)

《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彌羅的維納斯

《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普拉克西泰利斯:《赫美斯神像》,普拉克西泰利斯的作品特別表現一種寧靜與慵懶的夢境

《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雷奧科翁:屬於希臘雕塑後期,強烈的感情與痛苦的表現代替了清明恬靜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