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陣前斬殺將士七十多人,卻被稱爲「五代第一明君」

在我國古代,皇上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帝可以隨時下令殺死任何人。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再打下大明的江山後。為了子孫後代能夠守住江山,便有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朱元璋在政期間,對大明朝的開國功臣大肆屠殺,像韓國公李善長等這些功勞極大的,都沒逃過朱元璋的魔爪。而朱元璋在世人眼中,也有了個無情的形象。

他曾在陣前斬殺將士七十多人,卻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朱元璋

像朱元璋這樣,為了子孫後代而殘殺工功臣的不在少數,有些背上了千古罵名,有些卻名垂千史。在五代十國出現過這樣一位皇帝,他在政期間,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滅掉佛教,還在一次抵抗侵略的戰爭中,將自己陣營的七十多位將士斬殺。而世人對他的評價卻是“五代第一明君”,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他就是後周皇帝,後周世宗柴榮。說起來他的經歷也是頗為傳奇,他年輕時是一個賣茶葉的小販,幸虧小時候被郭威看中當了養子,在後來郭威稱帝,建立了後周。過了幾年後郭威病重,自己的子女又都被殺了,便將皇位傳給了柴榮。就這樣當了個便宜皇帝,真是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他曾在陣前斬殺將士七十多人,卻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

柴榮雖然當了個便宜皇帝,不過在政期間還是沒有辜負他養父的期望。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稱得上一位明君。他曾經跟人家吹牛說:“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可惜的是他在位五年就去世了,沒能施展滿腔抱負。

歷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被後人統稱為“三武一宗”四次“滅佛,自公元955年起,柴榮開始排斥佛教的一系列政策。是五代唯一對佛法排斥的一次。佛教主張的是避世,還要求斷絕七情六慾,而在當時動盪的環境下,很多人為了避免戰亂,人人都跑去當和尚,造成大量土地荒蕪,後方沒人種地,前線缺少士兵,這仗還這麼打?

他曾在陣前斬殺將士七十多人,卻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佛教

柴榮大手一揮,除了前朝帝王賜過匾額的寺廟,其餘的全都拆掉。拆完後一統計,當年就廢去寺院30,336所,僧尼還俗者大約6萬人。這對當時國力提升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大的提升了社會的進步。

在軍事方面,柴榮的手段也是頗為厲害。根據史料記載,柴榮即為的時候,北漢和契丹就相互勾結,想趁著這個時候來瓜分後周。柴榮也想借這個機會來鞏固地位,於是御駕親征,在高平一帶對戰。據《資治通鑑》記載,兩軍交戰的時候右軍樊愛能,何徽還沒打就跑了。在這個危險時刻,柴榮只能冒死督戰,最終贏得了戰鬥。

他曾在陣前斬殺將士七十多人,卻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戰鬥

戰鬥結束後,柴榮回到營帳非常生氣,想將樊愛能,何徽等人殺掉以震懾軍心,但又擔心殺的太多引起恐慌。最終在大將張永德的勸諫之下,以臨陣脫逃的罪名將樊愛能、何徽等悉數斬殺,一日之內斬殺了七十多位將士,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

柴榮用這樣的鐵腕手段治軍,此後軍中風氣大變,軍隊紀律嚴明。在柴進統治期間後周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可惜英年早逝,未能統一天下。不過後來趙匡胤完成了他的遺願,北宋用了20年就完成了統一,雖然這和趙匡胤的英明領導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周世宗柴榮已經為他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