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李成梁牌坊 回顧先祖抗敵業績

參觀李成梁牌坊 回顧先祖抗敵業績

(撰文周魁溪 周民保

都堂文化,以宣揚愛國主義,忠孝節義為己任的儒家思想,始終鞭策周氏後裔前赴後繼。

為了宣揚愛國主義的都堂文化,丙申年9月28日,周慶黨、周民保、周魁溪結伴,到位於錦州北鎮市市區,明朝古文化舊址,考察周氏六世先祖周詠任遼東巡撫期間,於明萬曆八年,奉旨為褒獎遼東總兵官李成梁在遼東巡撫周詠率領下,用計殺死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大大削弱了建州女真的實力。多次打敗女真人和蒙古各部的侵擾,鞏固了明朝的東北邊防。抗擊女貞族侵略的不朽功績,明皇為總兵李成梁所勅立的記功牌坊。

參觀李成梁牌坊 回顧先祖抗敵業績

李成梁記功牌坊

記功牌坊高9米,東西長13米,四柱三孔的記功牌坊,歷經四百多年風雨滄桑,簇擁四柱的四個石獅,四個石鼓,和兩端的兩隻神獸,斑駁脫落,堅硬的淡紫色石材,露出疲憊的衰老像。四根石柱和四層石樑上,當年精雕細刻的二龍戲珠、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已失去昔日的光華,牌坊上雕刻的文字,也已模糊不清,但仔細辨認,仍可以把褒獎李成梁的文字內容展示出來。

記功牌坊上方正中豎寫“世爵”兩個大字,皇封李成梁後裔世襲爵位。第二行字“天朝誥劵”,明確告訴後人,此記功牌坊,是皇上敕建。第三行字“明鎮守遼東總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21個字,敘述了李成梁的官銜官職。

由於當時遼東巡撫周詠和部將遼東總兵李成梁的英勇抗擊女真族侵略,使侵略者不能越雷池一步。

參觀李成梁牌坊 回顧先祖抗敵業績

古幽州重鎮

在記功牌坊前方百米處,是抗擊女真族名將李成梁屯兵戌邊的一處前沿哨所。這是明萬曆年間周詠統兵,巡撫薊遼,為抗女貞族入侵,而設立的十七處屯兵要塞之一。是明朝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當年的鹿寨等軍事設施雖早已不復存在,但從今天所能看到的雄偉的幽州門樓,可以聯想到當年明軍抗擊女貞族進攻,衛國戌邊的艱苦卓絕。周詠奉旨敕建記功牌坊,也是從正面督促將士奮不顧身、建功立業,名垂千古,也是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該石坊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欣賞價值。

參觀李成梁牌坊 回顧先祖抗敵業績

北鎮市政府2003年修繕記功牌坊記事碑文

(大明)廣寧城內有石牌坊聳立,坊立於明萬曆八年,是明廷為褒獎遼東總兵官李成梁的功績,特命遼東巡撫周詠等人為之修建,一九六三年經遼寧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越至今四百二十餘年矣。其間曾加固維修,延及今石坊殘損,基礎下沉,坊柱斷裂,樓坐破碎,時有傾毀之險。經報請北鎮市人民政府、錦州市文化局、遼寧省文化廳批准,並由遼寧省文化廳、北鎮市人民政府撥款,由北鎮市文物所(局)主持,浙江省溫嶺市仿古雕塑建築工程公司承攬,敬擇吉曰口口落架搶修,位從其位,口口口口,高從其高,石從其石,斷者接之,損者換之,缺者補之,殘者修之,唯望使其修理如故。修始於二oo口年口月八曰,落成於九月二十口日

工程告竣,眾議刻石略敘片言,謹此為記。

二oo三年九月二十八曰口立

碑文有殘缺,北鎮市文化局應該有此文稿,有些字是根椐文理添加的。

李成梁記功石牌坊 轉摘

李成梁石牌坊位於遼寧錦州北鎮市北鎮城內鐘樓前,是明萬曆八年(1580年)明神宗朱翊鈞為表彰遼東大將李成梁的功績,命遼東巡撫周詠等人修建的。

石坊高九米,寬十三米,四柱五樓,全部用淡紫色石料製成。飾有人物、花卉等浮雕,刻工細緻精巧。坊額上豎刻"世爵"二字,橫刻"天朝誥券"及"鎮守遼東總兵官兼太子少保寧遠伯李成梁"等字。該石坊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欣賞價值。翹梁、通枋及攔板斗拱等製作精美,間飾人物、四季花卉,鯉魚跳龍門、一品當朝、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龍、五鹿、海馬朝雲、犀牛望月、喜祿長壽封侯等浮雕,吸引了無數遊客駐足觀瞻、流連忘返。坊額豎刻"世爵"二字,橫額刻有"天朝誥劵"及"鎮守遼東總兵官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字樣";下刻"萬曆八年十月吉日立"中柱柱腳前後各有夾柱石獅兩對。外側各有石獸一隻,整架石坊精秀俊美,是遼寧地區幾座著名石坊佼佼者之一,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注:“鎮守遼東總兵官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總兵官後邊少兩個字“太保”,即“鎮守遼東總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21個字

河北懷來尋祖戌邊事蹟記載

9月26日,周慶黨、周民保、周魁溪三人,根據延津一中校長張效勤所著《延津歷史上最高武官的一道聖旨》一文,“在河北省懷來縣,有一段明長城叫“廟港長城”,也叫“樣邊長城”,是當地著名景點。“樣邊”的意思是“樣板邊防工程”。其修建者就是周詠。

該縣水頭村韓廣志家、廟港村佟思亮家和樣邊長城山頂最高處,至今還保存著周詠修長城和巡邊的記功碑。這些記功的石碑告訴人們,周詠在邊防建設中,恪盡職守,貢獻突出。迄今為止,他是延津縣被勒石記功次數最多、規格最高的名賢。

參觀李成梁牌坊 回顧先祖抗敵業績

明樣邊長城

在北疆邊防,跟周詠相關的有兩個著名人物,一個是遼東總兵李成梁,一個是薊州總兵戚繼光。那時,周詠是戰區司令,戚和李則是鎮邊大將。在周詠協調指揮下,李成梁軍功卓著,今天錦州市還有周詠為他修建的記功牌坊”。

根據以上線索,一行三人從瀋陽飛北京,找來周民保的長女周意慧,驅車前往河北省懷來縣廟港村,欲拜訪廟港村佟思亮、水頭村韓廣志,再去廟港村的路上,崎嶇的山路上,似有建旅遊區的痕跡,估計是建設途中遇有不測,半拉子工程給行車造成很大困難,小道邊叢生的荊棘,護山的鐵絲網,不時和“寶馬”接吻,司機周意慧心疼的後悔沒開越野車來爬山。周意慧不愧是女中巾幗,面對遭刮傷的“寶馬”,挺大氣的對其父親等三人說,回家再拋光吧!

遙望險峻的山頭上的明長城,“寶馬”已無法前進,只好徒步沿小路之字形向上攀登,耳聞峽谷中眾多蟈蟈賽歌般的爭鳴,目注不時掠過山谷的鳥啼,如痴如醉。

參觀李成梁牌坊 回顧先祖抗敵業績

廟港山坡盡頭,就是明“樣邊長城”處,歷經幾百年的風雨侵蝕,“樣邊長城”碎石塌陷,一片狼藉,但他卻反映了明長城的今天真實面貌,他還真不像其他旅遊景點的長城一樣。

我們攀上“樣邊長城”,舉目四望,茫茫山谷,不見盡頭,此時又恰遇到此登山旅遊的遊客多人,向他們探尋兩邊古長城高處,是否有記事石碑或則碑文?都說沒有這些文字。僅有的文字記載,就是面前的近年水泥碑文“樣邊長城”。

此時已夕陽西下,我們又再訪廟港村,找到佟思亮的家,佟思亮老人已在20年前仙歸,兒子及家人上山採收農產品未歸,找到廟港村支書,支書講,長城上原有記事碑,5年前,被人偷走,當時,還驚動了公安局。云云。探及水頭村韓廣志,答覆此去幾十裡山路,很不好走,經過我們商量,決定以後再擇機探訪水頭村。

參觀李成梁牌坊 回顧先祖抗敵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