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明代日本流通錢-寬永通寶

我國古代錢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錢幣作為特殊的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來進行商品交換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革,見證了幾千年的風雨變幻,有著濃厚的文化思想底蘊。因各種原因,在古代,也曾有別的國家仿效過我們中國古代貨幣。

世界各國中,最早仿效中國鑄造方孔圓錢的是日本。日本第一種自鑄官幣是“和同開珍”銀、銅錢,誕生於奈良朝元明天皇和同元年(公元708年,中國唐中宗景龍二年),系按照中國唐代開元通寶制式鑄造,後由遣唐使團作為禮物帶到中國。此後250年間,各朝天皇又鑄有“萬年通寶”、“神功開寶”等11種銅錢,連同“和同開珍”,被日本錢幣學家總稱為“皇朝十二錢”或“皇朝十二文”。這些錢存世量都不大。大概由於日本銅資源嚴重缺乏,所以在“皇朝十二錢”之後將近500年間,日本主要依靠輸入中國錢幣作為流通貨幣,自己僅在相當於中國明代中期以後由長崎地方仿照中國宋代和明代年號錢鑄了一批貿易錢,即“長崎貿易錢”。到19世紀60年代,日本共鑄行方孔圓錢30餘種。

我國明代施行鈔、銀、銅錢並行制度,但銅錢的鑄行嚴重不足,在明代的十七帝中,只有九代帝王鑄過幣(如明宣宗時自宣德年後的幾十年間沒鑄過幣)。於是便允許唐、宋舊銅錢入流,這便為民間的私鑄錢和流入中國的日本仿製錢的流通提供了條件。

日本歷史上鑄期最長、鑄量最大、版別最多的一種錢幣,是寬永通寶。寬永通寶在日本貨幣史上的地位,相當於開元通寶在中國、常平通寶在朝鮮的地位寬永通寶始鑄於日本後水尾天皇寬永三年,從1636年開始大量鑄造,日本各地的錢爐均有鑄造,至明治初年仍在使用,流通長達240餘年。明治時期,隨著機制幣在日本鑄行,寬永通寶才逐漸停鑄。寬永通寶錢在長期的中日貿易及交往中不斷流入我國,至今在我國各地均有發現。

目前就有這樣一枚寬永通寶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此枚錢幣是我們古錢幣一樣的方孔圓形錢,正面直讀“寬永通寶”四字,背後上方有一“文”字,大小尺寸頗佳,錢體厚重,鏽色自然,包漿渾厚。雖然歷經百年歲月,但字跡紋路依然清晰可見,上面的鏽跡也見證了它的歷史的積澱,具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顯得自然細膩。

虎拍藝術網:明代日本流通錢-寬永通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