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收入200万, 税后到手2.14万》刷屏,专家:账

7月30日,一篇名为《公司收入200万,税后到手只有2.14万》的文章开始流传,文章以一家年收入200万的工业制造公司为例,除去了公司的各项成本,以及增值税、城建税、所得税等9项税务支出后,得出企业主最终只能剩下2.14万元。

《公司收入200万, 税后到手2.14万》刷屏,专家:账

文章里的计算方式合理吗?寻找中国创客采访了多名财税专家,分析了文章所涉及的税务问题以及国内小微企业面临的压力。

我们先来简单复述一下上述文章中企业的财务状况。一家200万元销售收入瓷器烧制公司,其中雇佣员工的支出(含工资、奖金、社保、代扣个人所得税等)110万元、房租12万元、黏土成本10万元,再加上水电等办公费用、设备维护费等等之后,合计成本160万元,毛利40万元。

接下来就到了文章讨论的重点,公司的40万元毛利应缴纳的税费包括租厂房的税费、车船税、印花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七项合计34.53万,其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是增值税27.61万。减去以上税费,计算得出公司税前利润为4.02万,之后文章计算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按税率25%计算得出应缴纳税费为1.01万,剩下的3.01万计算了个人所得税,按税率20%需缴纳0.6万,企业主最后到手的钱为 2.41万,企业主缴交的税费合共是36.56万。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表示文章的税务算法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对小微企业来说,还有一些特殊性,据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显示,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应到上述企业,公司的所得税额为4.02万,符合该政策,应有50%计入应纳税范围,且按20%的税率计算,而文中按4.02万计算,且税率为25%,更正计算方式后,按2.01万所得缴纳20%的所得税计,应缴税费应为0.4万而非1.01万。

另外,聂日明和财经评论员、注册税务师李宁均表示,个人所得税不应该算在公司缴纳的税里面,因而文中个人所得税需缴纳的0.6万不应该算在内,最后公司利润应为3.62万。针对对上述税务计算过程,李宁还表示,现在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已经改为增值税了,因而文中0.6万的营业税应该去除。

看完上述过程你也许会觉得,即使除去计算偏差的部分,企业所得也仅多赚了一万多元,差别并不大。

在聂日明看来,上述企业属于制造业,本身就要承担较高的增值税,这类企业常见的经营状态应该是多使用机器设备,少雇佣人力以减少需缴纳的税额,但该公司用于劳动的支出高达110万,可能是领域特殊需要,也可能是经营管理不合理,加重了税务负担。

李宁也认为,该企业的情况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制造行业其企业原料成本相对较高,而原料的成本在计算增值税是可以扣除的,可该公司的原料成本仅有黏土10万元,理论上说如果能够以10万元成本创造200万的收入,这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但事实上,其更大的成本为不能扣除的110万劳动力成本,不仅没有提高利润还增加了应缴纳的增值税。


他表示,通常高人力资源的企业为创新性、服务性公司,是低税率的。也就是说文章中所说的公司太特殊性,其税务几乎可以说是集合了各种征收标准的上限,属于税率较高的制造业、不可扣除的人力成本高、可扣除的原料成本低。

抛开个例,聂日明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下,从宏观税负来看,整个社会创造的财富需要上缴33%作为税收,小微企业的负担确实有些重。在他看来,虽然小微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但初创型企业盈利能力有限,其所得可能比较少,相应的优惠幅度也就比较小。“初创企业需要缴纳的大部分税其实是流转税,在还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就要交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税等,这样使得创业企业起步比较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