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之殤:我不在乎企業受到怎樣的懲罰我只關心我的孩子該怎麼辦

疫苗事件一出,很多家長給小蜜蜂留言:

“雖然我的孩子沒接種該批次的疫苗,但我真的很怕,因為不知道哪天哪個“問題疫苗”就降臨到我的孩子身上了。 我該怎麼辦?”

“這樣的環境下,都不敢給孩子接種疫苗了,但孩子不接種疫苗又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其實我現在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沒有那麼多錢,可以直接去國外給孩子打疫苗。我是真的怕了,但是卻沒有解決辦法”

1

one

我們的孩子到底該怎麼辦?

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有專家說,“這批疫苗,對人體的安全沒有影響,最大的風險在於可能失效,導致無法預防對應的疾病”可誰能保證下一批疫苗的安全性?

一個孩子,對於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

曾經一個深受疫苗殘害的腦癱兒子的母親這樣說:

“我還有一個大女兒,我跟他爸爸想好了,我們跟大女兒分開生活,我和他爸照顧這個孩子,不讓大女兒受到牽連,直到哪一天我們照顧不動了,我們找一個風景好的地方,就一起離開了”

因問題疫苗而致殘或者致死的兒童一直沒有斷過,只是因為他們數量少,力量又比較薄弱,所以一直沒有得到重視。

這次疫苗事件,再一次提醒相關人員,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了。那些接種疫苗的可都是活生生的小生命啊,他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經歷,還有很多願望沒有實現,他們的身上揹負的可是一個家庭的幸福和希望。

疫苗之殤:我不在乎企業受到怎樣的懲罰我只關心我的孩子該怎麼辦

2

two

做人要有最起碼的底線

如果說狂犬疫苗涉及到的只是部分人,但百白破疫苗關乎的可是那麼多孩子的生命安全啊!

聽到這則消息,沒有人是不悲憤的。所有人都在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家裡有小孩的家長,他們惴惴不安,祈禱千萬不要是自己的孩子啊!

時間回到2008年,一場毒奶粉事件攪得所有家長不得安生。從此,奶粉大戰拉開帷幕。只要稍微有點條件的家長都會選擇去國外選購奶粉,中國人一度成為別國的防範對象。

還有什麼不能造假?衣服鞋子造假,影響的也無非是穿著的舒適度。但食品藥品造假,真的是說不過去了。

企業要賺錢,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我們能商量一下嗎?如果你認為你的利潤太低了,告訴我們,我們同意你漲價,但能不能不造假,尤其是孩子使用的食品藥品。

“商家要賺錢,我們能理解,你可以把價格提高一點,只要孩子能健康,我們願意。”

“我們不關心涉事企業將受到怎樣的懲罰,想殺死他們的心都有,我們現在最關心的是我們的孩子怎麼辦?”

最近聽過這樣一段對話:

A:“那些人難道就沒有同理心嗎?他們不怕自己的孩子注射到自己生產的問題疫苗嗎?”

B:“這個問題不存在,他們孩子的疫苗都是在國外打的”

難道真的像毒奶粉事件一樣,我們舉國人民要到國外去接種疫苗嗎?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底線,一旦超過這個底線的人,就要讓他們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三百多萬的罰款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他們應該受到更嚴厲的懲罰。

疫苗之殤:我不在乎企業受到怎樣的懲罰我只關心我的孩子該怎麼辦

3

thre

加強監管,一罰到底

在二戰之前,美國的食品藥品在歐洲人眼裡也是假冒偽劣品氾濫。

為此美國建立了嚴格的疫苗監管體系,從研製、生產、運輸、儲存,到使用和反饋,各個環節都加強監管措施,讓違規企業付出慘痛的代價。

美國一家藥廠在生產腦膜炎藥過程中受到汙染,導致76人死亡,涉案藥劑師被判八年監禁。

強生爽身粉及其他含滑石粉的美容產品因導致卵巢癌,強生公司被判向使用產品的22位婦女支付46.9億美元的賠償金。

懲罰不是目的,但重罰能讓那些沒有底線的人再也爬不起來,也能給那些想要觸犯底線的人以警醒。

4

four

醫藥永遠是為人而不是為利益

藥企或者一些醫院在成為一個盈利組織之前,首先要記得他們在做是關乎人生命的事情。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在中國,乙肝是導致死亡的第二大疾病。

1970年至1992年,中國乙肝大爆發,乙肝病毒攜帶者短短20年增長至1.2億人,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相關疾病而死亡的人約有27萬。

1989年,時任美國默克公司的總裁羅伊·瓦傑洛斯決定,將當時最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術以70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中國,與此同時,默克公司還派出大量員工前往中國培訓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幫助中國提高疫苗的研發和製造能力,這些年這些費用遠遠超過中國支付的700萬美元。

正如其公司創始人默克先生所說:

我們要永遠銘記:醫藥永遠是為人而不是為了利潤,利潤是隨之而來的,如果我們一直牢記這一點,利潤就不會不出現。

小蜜蜂想再重申一遍:醫藥是為人類謀福利的行業,而不僅僅是為了賺取利潤。希望這一次的事件能成為警鐘,不要讓類似的事件再次重演。

疫苗之殤:我不在乎企業受到怎樣的懲罰我只關心我的孩子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