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禁錮了多少中國孩子的眼界……

1

誰不想出去走走看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是高曉松的一句名言,常被人當做座右銘,激勵自己去遠方尋找詩和田野。

可是高曉松家境顯赫,父母乃至祖輩都有不凡的成就,他就是出生在羅馬的人,自然是想去追詩就追詩,想追田野就追田野。

反觀我們每一個平凡人:

你可能是某個公司主管,每天兢兢業業的工作,生怕被年輕人取代。

你可能是政府單位職員,拿著屈指可數的工資,盤算孩子該去哪裡補課。

你也可能有自己的小公司,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沒時間照顧家庭。

詩和遠方固然美好,可我們哪個平凡人的生活不是負重前行,處理完自己的一地雞毛,還有多少精力去帶著孩子追逐詩和遠方?

別人的孩子有八百萬的學區房和五萬一期的歐洲夏令營,我們的孩子只有打不完的王者榮耀和上不完的英文補習班。

這些差距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而這些階級壁壘,你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打破。

這不是毒雞湯,這就是現實。

金錢禁錮了多少中國孩子的眼界……

2

時間和金錢是教育的必需品

“拿起工作,沒時間陪他;放下工作,沒錢養他”

這是多少中國父母的現狀!

我們不停的強調增長見識對孩子的重要性,卻沒計算過這背後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從每個週末的公園遊,到五一、十一的國內遊,再到寒暑假的境外遊、夏令營,旅遊費用已經成為繼孩子的擇校費用、興趣班費用之後位列第三大的一筆大開銷。

然而帶孩子出去旅遊的背後,暗流湧動的是消費層次的較量:你帶不帶孩子出去玩?你帶到哪裡去玩?孩子的玩伴都去過哪裡?每次的假期出遊,在孩子的作文裡怎麼被描述?

不管你是真心想帶孩子出去“長見識”,還是攀比心作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不管你的經濟實力如何,你都會被捲入這陣風潮。

有多少家長省吃儉用帶孩子旅行,目的可能早就從長見識延伸到了互相攀比...

金錢禁錮了多少中國孩子的眼界……

3

讓旅行真正對孩子有益

孩子的視角和大人的不同,大人想當然的給孩子灌輸旅行意義,可能對孩子來說並沒有意義

父母帶著孩子出去,不停地告訴孩子要玩要看,自己卻並不能從中看到和體味什麼。這就跟一個沒有業餘愛好的家長逼著孩子上興趣班一樣,家庭營造不出藝術情趣的氛圍,如何又能培養出有藝術情趣的孩子?

帶孩子旅行,最好在某個地方居住一段時間,體會當地人的生活和風土人情。走馬觀花式的旅遊,除了身體的疲憊和人云亦云的感受,哪裡會有對生活、對生命、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

如果你能在假期跟某個家庭互換,讓孩子坐上當地的公交車,去當地的集市,讓孩子去村裡的小河蹚水,讓他交到幾個當地的小朋友,這些也許不會在照片和作文中有多麼漂亮的展示,不會馬上給孩子帶來什麼直接的“實惠”。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經歷的,都不是人為製造的,都是不賣票的真實生活。這些經歷都將變成他的思考,未來某個時候影響著他的人生。

金錢禁錮了多少中國孩子的眼界……

4

沒錢帶孩子旅行怎麼辦?

“多讀書”

金錢禁錮了多少中國孩子的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