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成長的路徑有3條,最後1條才是真正的捷徑

01什麼是覆盤?

在圍棋界,幾乎所有棋手有遵循一條真理:

每次不論輸棋贏棋,要做的不是立即欣喜、沮喪,而是沉靜的覆盤。

這裡的覆盤,是說棋手在完成一盤棋之後,重新推演棋局,對之前作出的每一步選擇,進行檢查、分析,審視其中的優劣得失,從而進一步加深對這盤棋的理解,找出攻防漏洞,提升技能。

簡單說,就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給自己剛才下過的那盤棋,做一次“找茬+點贊”。

在運動競技領域,“覆盤”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極高。

比如剛剛過去的世界盃,大家都在誇C羅自律得自由,說他對身體極其保護,訓練極度嚴格、飲食極度控制。

但很多人忽略了,身體上的自律只不過是C羅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足球這件事,絕不是練成一個肌肉猛男,就可以搞定的。足球是一項集體運動,身體是基礎,而能否成為一名超一流球員,核心是腦子,要有球商。

在紀錄片《C羅》裡,他每天晚上回家之後都會和兒子玩一會兒,而即使是玩,他也要打開電視播放回放錄像。每次比賽結束之後,C羅第一時間就要拿到團隊準備好的比賽錄像,從全局分析比賽,從細節推演總結,一次次傳球,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射門,每一個鏡頭都要回看,為的是找出其中的漏洞或不足,為下一場球做更好的準備。

高速成長的路徑有3條,最後1條才是真正的捷徑

▲紀錄片《C羅》在家長和孩子玩,也要開著電視看比賽錄像

運動員如此,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覆盤同樣重要。

我們都說,要想精進就要刻意練習。練習其實是相對機械的,而刻意則要求大腦保持高度運轉,1萬小時不過腦子的機械式練習,帶來的提升是極其有限的,而一旦加上刻意,用上腦子,便會事半功倍。

覆盤,就是讓我帶著腦子回看自己做的事,從而獲得提升。

拉卡拉的創始人孫陶然,非常推崇覆盤二字,他不止一次提到對於成長的理解:

人的成長有三種途徑,一種是從書本上學習,一種是從身邊的人學習,另外一種尤其重要:

是從自己身上學習。

而所謂的向自己學習,就是覆盤,通過覆盤從自己身上去挖掘潛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客觀、理性地剖析過去的自己,向過去的自己學習。這也是實現高速成長的第一捷徑。

02覆盤對我們的成長有什麼用?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我也知道應該覆盤,可我哪有時間顧得上覆盤啊,還有那麼多事情沒做呢!

這句話,就暴露了你的一個態度:相比沒做完的事,覆盤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你已經天然把覆盤的優先級排到了後面,自然也就無法優先實施。

能否專心投入做一件事,取決於你重不重視。所以,我們來梳理一下覆盤的重要性,看是不是足夠重要到讓我們優先來處理。

1.不復盤,永遠只是一顆用處不大的釘子

我們做一件事,很容易陷入一種“被牽著鼻子走”的狀態。雖說今日事今日畢,可事情太多,沒辦法,就只能靠著時間來湊,好不容把事做完了,又來了一項新任務,如此,進入了一種越忙越累,越累越忙,根本停不下來的狀態。

這種忙碌看似充實,實則危險。一旦完全埋頭到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中,就會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局。

我在剛入公司第一年,也曾陷入到這種低級忙碌裡,不復盤,不回看,蒙著眼睛往前趕,可成長極慢。有一次和一個前輩聊天,對我觸動很大,當時他詢問了我的工作狀態,然後問了一個問題:

“你覺得,公司到底是靠什麼賺錢的?”

我不知道,搖頭。他接著問:

“那公司主營業務的整個行業發展狀態和趨勢有想過嗎?”

我還是不知道,繼續搖頭。這個時候,我意識到了,自己完全進入了一種瞎忙的惡性循環。

前輩的一段話,讓我受益匪淺:

“格子間的工作,最忌諱把自己埋在格子裡。

真把自己當公司螺絲釘的人,永遠都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一定要回頭看,思考自己工作對於整個公司運作的意義,然後由點到面,去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去理解公司整體發展和運作的宏觀邏輯。如果你連公司、行業的整體都沒有獨立判斷,那麼只會停留在一個用處不大的小釘子階段。”

(2)不復盤,永遠都是一個手足無措的新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有些人僅僅工作了一年,卻比很多人工作了三、五年,看起來更加專業、老練?是我們不夠聰明嗎?是我們不夠努力嗎?

最核心的,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快地找到了工作中的套路。

所謂套路,就是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拿來即用的框架、流程、經驗,把這些經驗轉化成一種長在自己身上的能力,隨時隨地都可以調用。

套路,最吸引的我一點,就是可以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比如,我寫文章。很多人會說,K叔,你每天又要加班工作,又要保持日更,是怎麼做到的?我的答案就是:套路。

我的寫作套路是什麼呢?

  • 早起通勤路上:(7:00 - 7:40)

閱讀5篇優質公眾號文章,轉存至雲筆記app;

在樊登讀書會或得到聽書,聽一本書;

  • 到公司飯後:(8:00 - 8:30)

根據閱讀公眾號文章、聽書內容確定3-5個文章主題,保存至草稿箱

  • 中午飯後:(12:00 - 12:40)

根據文章主題,寫下能夠想到的核心立意、以及文章素材

晚上通勤:(40分鐘,因為加班時間無法保證,給不出具體時間表)

打開手機筆記草稿箱,繼續完善文章的立意、觀點、論據、素材。

  • 孩子睡後(10:00以後)

打開電腦草稿箱,根據文章立意、論點,在網上、書上查找有趣、有料的素材,對文章進行補充完善。(這個時間相對不固定,畢竟有些文章寫得很順,時間很短,有的文章打磨地要更久一些。)

以上,就是我一天的寫文章時間表。

是不是聽起來很繁瑣,很笨?

確實是,但沒辦法啊,我要上班,要加班,還要陪孩子玩,我只能不斷地覆盤自己的每一天,然後從其中找到可以支撐我繼續寫作的時間。

顯然,這個套路,並非我第一天寫文章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的,而是經歷了不斷覆盤、不斷迭代的過程。時間不夠怎麼優化?寫作導致睡覺太晚,怎麼調整?寫文章容易時間失控,怎麼調節?

這也是我堅持寫作兩年以來,能夠保持持續更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確定了一個我可以持續輸出的套路。

不斷的回頭看,自己踩過的每一個坑,然後千方百計把它填好,才能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套路,支撐我穩定的輸出。

於是,看起來很難、很複雜的事情,在套路之下就簡單很多。

03如何高效覆盤?

我之前提到過,一個人的成長,就是自我進化,而自我進化的核心路徑就是覆盤。如何才能高效覆盤呢?三個核心關鍵詞,就是高頻、深度、持續。

而我的覆盤工具,就是每週的週記。

1.高頻

覆盤的頻率,決定了自我進化的速度。

我猜,每年年初,你都會給未來的一年確定一些目標和計劃,但我也猜,每年的計劃基本上到下半年,也就忘個一乾二淨了。

為什麼呢?

因為覆盤的頻率太低了!

很多人的年度計劃,真的只是一個時點動作,做完了就扔到一邊,不再回看,不再覆盤,等到年底了,想起來該寫個總結了,再把年初的計劃翻出來,含著淚做個總結。

其實這種事情,我以前也幹過,年初雄心壯志大幹一場,到了年底就小心翼翼地包裝一下自己的個人總結,似乎看起來還不錯,其實心裡知道,又TM荒廢了一年。

直到,我找到了自己的覆盤工具,週記,把覆盤的頻率從年,變成了以周為單位,每一週都要做覆盤,回顧這一週的計劃完成情況,目標可實現程度,需要下一週做哪些調整。

高速成長的路徑有3條,最後1條才是真正的捷徑

▲這是2017年我在週記裡的固定模塊:每週公眾號增粉目標進度表

有一次,我和一個讀者聊天,他也在堅持寫週記,我說:“每週寫完週記,我都會覺得,上週的自己是個傻逼。”他深表贊同。

一旦發現之前的自己,有太多的差距需要彌補,太多的錯誤需要修正,太多的墮落需要調整時,就會深深地痛罵以前的自己。罵完之後,乖乖調整計劃和行動,爭取讓下一週過得沒那麼傻逼。

另外,覆盤頻率調整為周之後,就像是給自己的惰性安了一個定時炸彈,就算你喪了好幾天,一到週末,一開始寫週記,那顆墮落的心,就被炸的稀碎。碎裂之後,收拾收拾繼續上路。

當然,周覆盤有一個前提很重要,就是一定要百分百真實地還原記錄。在我的週記裡,不管這周狀態好還是不好,都會如實記錄,所以很多週記的小夥伴會私信我,覺得週記裡的我和公眾號裡的我不一樣,以前以為你是自律大神,後來才知道,你也有荒廢的時候,哈哈哈。

高速成長的路徑有3條,最後1條才是真正的捷徑

高速成長的路徑有3條,最後1條才是真正的捷徑

▲這是週記的固定模塊《斷舍離》:對每週目標與計劃執行做覆盤

對啊,我又不是機器人,也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也有雞毛蒜皮、油鹽醬醋,但是隻有高度真實,才能讓自己更準確地找問題,從而迭代成長。

2.深度

覆盤的深度,決定了自我進化的質量。

覆盤不是淺嘗輒止,否則只會永遠浮於表面。

所以,我在寫週記的這些年,始終在倒逼自己,做更加深度的思考。

以前的週記,更多的是家長裡短,基本上是自己的生活的一些流水賬,但我知道,這種流水賬的記錄,並不能讓我實現成長的突破,只會進入成長的瓶頸。

於是,我開始刻意的在週記中加入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觀點。但觀點不是從腦子裡隨便飛出來的,而是要通過不斷持續的輸入,深度的思考,才能夠寫出來。然後,我的週記增加了讀書心得部分,以及深度思考部分,為的就是倒逼自己,建立知識體制和系統的價值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低水平循環。

高速成長的路徑有3條,最後1條才是真正的捷徑

之前在訂閱李笑來老師的專欄時,偶然看到一則讀者留言和他的回覆,現在看來特別感同身受。

高速成長的路徑有3條,最後1條才是真正的捷徑

李笑來在訂閱專欄裡一直強調,鼓勵大家要根究文章內容輸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而這位讀者一定是思考再三,發現實在沒什麼可說的,便留下了“還是下不了筆留言”這幾個字。

這種想說又不知道說什麼的狀態,我太能理解了。就跟我最初開始寫文章,寫週記一樣,寫個100字就覺得寫不下去了,哪有那麼多話可說呢?

高速成長的路徑有3條,最後1條才是真正的捷徑

▲2012年,最開始在豆瓣上記錄一些想法,看起來很可愛

但隨著持續地逼著自己輸入,輸出便自然而然地流出來了,有時候寫到興奮的時候,明知道要晚睡熬夜了,還是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因為想說的話太多了。

這種從無到有的狀態,就證明了只有不斷覆盤,持續輸出倒逼持續輸入,從而實現向上生長的正向循環。

3、持續

覆盤的持續性,決定了自我進化的上限。

還是那句話,自我進化是一場長跑比賽,而不是跳高比賽。一個時點下,跳得高,看著挺熱鬧,但沒用,人家比的是耐心,比的是持久,比的是誰先累得趴下,比的是誰能堅持到最後。

具體到我的覆盤週記,就是要把週記這件事變成我每週必須要做的事情。

有一句話:大多數人高估了自己1年內能做到的事情,而低估了自己10年內能做到的事情。

十年有點長,我覺得,可以堅持一年的週記覆盤,都會讓自己的人生有一種質的飛躍。

我第一篇週記,其實是受當時的一個豆瓣友鄰影響。記得剛開始他的週記文章,更多的是一些隻言片語的隨筆記錄,結果有一天偶然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文筆老道、觀點犀利,讓我刮目相看,點進去一看,我才意識到:週記真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開始,在小組裡大家都躍躍欲試要堅持寫週記,但最後做到的只有他一個人,而那將近半年的週記,竟然可以有如此大的改變?!

那個時候,他的週記已經有相當規模,並且開始付費訂閱了,我想都沒想就交了錢,然後開始窺探他的週記內容,無論是生活、讀書、個人管理,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於是,我也行動起來,開始了自己的週記之旅。

高速成長的路徑有3條,最後1條才是真正的捷徑

▲在2013年6月30日豆瓣寫下的第一篇週記

本以為週記只是讓自己的生活擺脫混亂,但沒想到,寫到差不多十幾篇的時候,我發現週記已經沒辦法滿足自己的傾訴欲了,開始輸出文章,結果一下子被推薦到了豆瓣首頁,漲了幾千粉絲,這也是我最開始寫作的種子讀者,我當時也不會想到,未來的自己可以慢慢擁有了1萬、十萬、二十萬讀者的跟隨。

而這些的發生,都是因為兩個字:持續。

給你們看之前我最開始在豆瓣的第一篇文章的文字,現在看起來非常可愛,甚至覺得羞愧,但正是每週覆盤,讓我實現了文字和思考的突飛猛進。

就像李笑來回復那位讀者的:

“今天能夠寫下第一條留言,明天就能寫出第二條。今天能寫一句話,明天就能寫兩句,最後變成一段話,一篇文章等等。每個人的成長都是這麼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04寫在最後

前段時間,我因為聽曾國藩的一些故事,開始在週記裡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脫胎換骨”計劃。而曾國藩作為晚清聖人,同樣也是依靠著持續的自律和覆盤,來一步步實現的。

當年他苦於自己的人生沒有突破,便四處拜訪大儒名師,結果發現,幾乎每一位成就高的人,都有一個習慣,便是寫日記。於是他也開始效仿,並且制定了自己的“脫胎換骨”計劃,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我們或許無法成為聖賢完人,但至少可以像曾國藩一樣,靠著高頻、深度、持續的覆盤,來獲得自我進化。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的週記,對覆盤的一點理解,希望對大家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