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的關係 你知道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糖尿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首要疾病,隨著對糖尿病的逐步認識,一些名詞也逐漸走進大家的視野,但是這些詞你都清楚是什麼意思嗎?如果你不清楚,請往下看。

糖化血紅蛋白

01

1定義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血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並與血糖濃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觀測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濃度。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6~8周的血糖控制情況。

2

臨床意義

1.糖尿病長期血糖的監測

觀察飲食和藥物治療的效果,特別是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時HbA1c有較高價值。

2.有助於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現和預防

臨床研究顯示: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HbA1c水平密切相關,並發現HbA1c<7%時,糖尿病發生慢性併發症的危險性很小,而一旦HbA1c﹥7%時,則發生慢性併發症的危險性顯著增高。

3.用於糖尿病的輔助診斷

大多數血糖高於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增高;對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下降的病人HbA1c也可增高。有報導HbA1c對糖尿病的診斷敏感性為85%,特異性為91%。

4.用於應激性高血糖的鑑別診斷

各種應激如心肌梗塞和腦血管意外可使血糖升高,但這種高血糖,HbA1c不一定升高,若為糖尿病、HbA1c則升高。兩者的鑑別對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有一定價值。

5.懷孕期間HbA1c

是反映糖尿病控制的一個特別有用的指標。懷孕期間血糖控制對母嬰健康極為重要。糖尿病患者懷孕期間母親的高血糖與胎兒的發病率、死亡率上升都有關。保持嚴格的血糖控制,尤其是在胚胎發生的頭3個月,母親HbA1c結果對健康胎兒的孕育極大促進作用。

總之,HbA1c數據客觀,穩定性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月左右的糖代謝情況,同時對糖尿病併發症,尤其是早期腎病和視網膜等微血管病變有很好的臨床參考價值。

血糖

1

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定義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飲水除外)8~12小時之後於次日早餐前所測的血糖值(注意: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其正常值為3.6~6.1 mmol/L。

餐後血糖是指,從進餐後血糖開始上升算起,一直到血糖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這一段時間的血糖。臨床通常用“餐後2小時血糖”來代表餐後血糖。正常人進餐後0.5~1小時,血糖可達到高峰,2小時後回落到接近進餐前水平,血糖升幅很少超過2.2~3.3 mmol/L。

2

臨床意義

空腹血糖

1、表示患者在沒有飲食負荷狀態下的基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0 mmol/L可診斷糖尿病。

2、可以間接反映患者在無糖負荷刺激狀態下的基礎胰島素分泌水平以及肝臟葡萄糖輸出情況。

3、可以反映患者前一天晚上用藥能否有效控制整個夜間乃至次日清晨的血糖,它受到黎明現象與蘇木傑反應的干擾。

4、空腹血糖受其他因素干擾小,重複性好,可以作為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診斷指標。

5、可以瞭解胰島的基礎功能(即病情輕重)以及頭天晚上的用藥劑量是否合適。

餐後血糖

1、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胰島B細胞的儲備功能(即進食後食物刺激胰島B細胞追加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2、可以反映進食及降糖藥的使用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3、有助於2型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減少漏診。餐後2小時血糖≥11.1 mmol/L可診斷糖尿病。在糖尿病的早期階段,患者基礎胰島素分泌尚能滿足空腹狀態下糖代謝的需要,因此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進餐以後,由於患者胰島b細胞的儲備功能不足,不能分泌足夠多的胰島素,從而導致餐後血糖升高。因此,如果僅憑“空腹血糖”診斷糖尿病,將會使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診。

4、餐後高血糖還是導致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它對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要優於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5、此外,檢測餐後2小時血糖不影響正常服藥或打針,也不影響正常進食,所以不會因臨時停藥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動。

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血糖之間真正的關係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國際公認的評價糖尿病控制好壞的金標準,而HbA1c同時受空腹及餐後血糖的影響。影響HbA1c的主要因素是空腹血糖,HbA1c降低主要依賴空腹血糖的降低,並且HbA1c難以反映餐後2小時血糖的控制情況,部分達到或接近HbA1c控制目標的患者可能出現過低的空腹血糖和不受控制的餐後2小時血糖,糖尿病患者的 HbA1c檢測不應該取代餐後2小時血糖的監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