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堡國」5000人闖外國使館,中國曾援助100億,還被嫌棄錢給少

“地堡國”5000人闖外國使館,中國曾援助100億,還被嫌棄錢給少

黑色的雙頭鷹旗

二戰後,歐洲曾經出現一個地堡國家,這個國家最大的特色就是喜歡建地堡群。

在不到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官方密密麻麻地修建地堡工程,天天除了扎鋼筋,就是灌水泥……

它的國旗上繡著一隻黑色的雙頭鷹,來源自15世紀跟奧斯曼人打仗的英雄斯坎德培的印章,故而又有“山鷹之國”之稱。

飄蕩在地堡上空的雙頭鷹旗,依舊把濃濃的軍事氣息撒在這塊土地上,全國就是一個大軍營,人們忙於儲糧備戰。

一切都需要用錢,作為歐洲最窮國之一,該國要去哪裡搞錢?答案是向中國人借。

“地堡國”5000人闖外國使館,中國曾援助100億,還被嫌棄錢給少

新中國

很多朋友都已經猜出國名,那麼就不賣關子了,我要大叫3次: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的戰後史,還是有不少料子的,其中最經典的就是:向中國借錢,借到手就沒打算要還,不借錢給它就罵。

話說,戰後初期蘇聯人曾經出錢出力幫助其搞建設。後來,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蘇聯人一怒之下,1961年跟阿爾巴尼亞鬧掰。

阿爾巴尼亞眼睛夠刁鑽,很快就跑來找中國人合作共贏,實際上是要中國單方援助。雖然新中國的發展還需要資源,但是看他們這麼衰,心一軟就答應了。

米啊,稻啊,武器啊,送到哪裡去?都送給英勇的阿爾巴尼亞。這一援助,中國整整進行了24年,前後的援助達到100億元。

“地堡國”5000人闖外國使館,中國曾援助100億,還被嫌棄錢給少

阿爾巴尼亞風光

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富起來,成年男子的日工資才4毛錢,真的是勒緊褲腰帶在做好事。

有一個數據,大家可以看看:“自1954年至1978年,中國向阿共提供援款75筆,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其中一般物資佔28%強,軍事物資佔43%強,成套項目佔25%強,現匯佔2%強)”。

你想想,現在阿爾巴尼亞的人口都不到300萬,幾十年前的人口數更小,拿著中國的100億元,過得是吃香喝辣的生活品質。

此外,中國還派人給阿爾巴尼亞修建了大量的公路、橋樑、辦公樓。時間一久,還是扶不上牆的爛泥,中國後來就暫不借款給它了,阿爾巴尼亞馬上變臉,對中國建設說三道四。

他們領導人還把國家的窮和落後還全部推倒中國身上,結果憋屈的人民在沉默中爆發,1990年5000人闖入外國使館尋求避難,“地堡國”很快政局變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