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以一敵十?李安處女作《推手》寫盡中西方文化之差異化現象

太極拳以一敵十?李安處女作《推手》寫盡中西方文化之差異化現象

《推手》是一部由李安編劇執導的劇情類電影,由朗雄、王萊等主演。該片講述了朱老退休被接到了美國後,由於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爆發家庭矛盾後,對祖國無限思念之情的故事。

作為李安導演的處女作,《推手》沿襲了李安導演的一貫敘事風格,用溫婉、細膩的方式,向我們深情講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帶來的家庭矛盾,以及父親的偉岸和孤獨,還有對空巢老人缺乏溫暖、關懷和照顧,導致晚景淒涼等社會問題的深度剖析與思考。

太極拳以一敵十?李安處女作《推手》寫盡中西方文化之差異化現象

雖然個體本身具有溫情脈脈的性格,但是李安導演對冰冷的現實並沒有採取妥協和迴避的態度。他的倔強態度一如《推手》中的退休家長老朱。在國內,他曾經是一個著名的太極拳師、京劇愛好者、書法愛好者、中國美食愛好者。在祖國北京這邊,他是一個才藝出眾且受人尊敬的教授。說出一句話來一砸一個坑,很多人願意駐足傾聽,為他的豐富閱歷和超人見識買單;但是在“洋媳婦”這裡,他卻是個極其“討厭”的糟老頭。對美食的看法不同,對溝通的訴求不同,對獨立的要求不同,對親子教育的理念不同,對親情的感受不同,對家庭格局的展望不同,都讓公媳兩人的相處彼此相煎,水火不容。在《推手》最後,李安並沒有安排一個“彼此退讓、一派和諧”的結局,而是“彼此獨立、相安無事”的結局。這樣的處理方式,很美國,很獨立,很nice。

太極拳以一敵十?李安處女作《推手》寫盡中西方文化之差異化現象

而在表達老年的孤獨感這一方面,《推手》中的老朱和陳太可以說同病相憐。一個是被洋媳婦嫌棄掃地出門的人,一個是被洋女婿嫌棄掃地出門的人。倔強的老朱在77歲的高齡時,為了生存被迫去餐廳洗碗刷盤子,因動作慢被老闆數落,強忍委屈的樣子,不由自主讓人想到了我們共同的忍辱負重、含辛茹苦的父親;老朱和陳太走出家門後,共同擁有的那一種無可奈何、無所適從的態度,那種不由自主油然而生的蒼涼感讓人心酸;而老朱和陳太之間無所不談、情愫暗生的樣子,則讓我們強烈感受到一段值得欣喜的“黃昏戀”,或許被瞭解比被同情更加容易讓人接受,有伴侶的人生才更有趣和溫暖。還好影片最後餘味無窮,一段“黃昏戀”的牽手也在緊鑼密鼓的排練當中。

太極拳以一敵十?李安處女作《推手》寫盡中西方文化之差異化現象

《推手》中的老朱被兒媳掃地出門的那一刻,無疑內心是悲涼的。但最後奮起的老朱無疑成功在美國這個現實的社會立足了。他當起了太極拳教練,有一幫學生環繞周圍,人生並不寂寞;他有了錢,住起了豪華公寓,不用向兒子兒媳伸手,省卻了不少落埋汰遭白眼的煩惱;他還向心儀的陳太主動進攻,談起了“黃昏戀”,把以往悽慘的歲月拋諸腦後,把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起來。

太極拳以一敵十?李安處女作《推手》寫盡中西方文化之差異化現象

或許《推手》就是要向我們講述這樣一個道理:人老了,無用了。但是不必把自己廉價推給任何人,成為任何人的負擔。自己當好自己的推手,自己經營好自己的人生,是最值回票價的。一句話:活出自我,自求多福。或許是《推手》送給孤獨父親們的幸福寶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