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繳費一萬,交十年,二十年後可以反現金二十萬元,給三歲的孩子交這樣的保險怎麼樣?大家有何建議?

不想怎麼過


對於這個保險,不能說絕對的好或者不好。

題主只說了給孩子買了這麼一份理財險,沒有提到自己現在的家庭情況。

鑑於很多人都說放保險公司貶值的事情,我想申明一下:

貨幣貶值不是因為錢放了保險公司才貶值的,保險不是原罪。誰又能保證自己一輩子沒有浪費過一分錢的?存保險不如買房,前提也得有錢存下來給首付(保險和固定資產不能劃等號,是金融工具)。20年前的1000塊錢確實比現在的2萬都值錢,但是要看看當時的工資以及人均消費水平。
我討論的是關於,保險能不能達到那麼高的收益的問題以及誰適合買理財險。保險追求的是穩定,至於希望10年拿翻倍的,理財險做不到。(當然,業務員過分誇大收益是可恥的行為,拿到保險合同第一時間先看過保險責任和免責條款,重點看什麼時候拿錢,拿多少,有沒有限制要求)
任何東西買了退貨都有損失。保險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是射幸合同,發生不幸需要用錢的時候,才覺得保險重要。一般情況完全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一點沒用上、退保有損失、加上不實宣傳導致的誤解、保險買得不清不楚,才會讓那麼多人說“保險是騙人的”。

一、先分析一下什麼樣的情況,更適合買理財險。

1、一般家庭,一家人都有保障基礎保障了。

這裡說的是身體健康的情況,先配置保障人身(疾病、意外、身故)風險損失的。再考慮理財險或者終身壽。

保障優先理財,這樣才更合理。

2、目前家庭經濟條件寬裕。

近5年沒有買房的計劃,或者說,即便有計劃買房或者做其他投資的情況下,也不影響自己年交一萬乃至幾十萬的理財險(保費)的情況下,配置一份教育金或者養老金是有必要的。

3、希望通過保險做儲蓄、同時應對資金週轉或者合法傳承給某人。

同樣有些家庭因為經濟突如其來的變故,拿出之前幾百萬的理財險做保單貸款,以備東山再起也是可以的(這種例子也有:杜鵑)。

前提是保單金額夠大。

而一般以重疾險為代表的產品,更多做20年內(近期的)一個槓桿,10年內現金價值很低,貸不出什麼錢。而理財險現金價值高的,就可以做到這點。

當然,也有短期內現金價值增長不高的理財險,買的時候要注意一下。

4、年金險是持續穩定的一筆收益,但不是所有的理財險,都能達到計劃書上面寫的收益。能接受20年內不輕易動用這筆錢。

很多「開門紅理財險」只是預估4.5%的中等收益,實際30年後拿到的錢並不一定有這麼多錢,這點要區分清楚。

但躉交,過了40-50年收益絕對客觀(前提是不動),3%複利計息,收益平均40年,已經遠遠超過5%了。(為了保證收益,買確定利率的產品)。

保險的屬性和其他金融產品不一樣。

5、有計劃給孩子存一筆錢——教育金、婚嫁金或是創業金。

給孩子存錢,肯定要提早儲蓄,但還是要注意,有些產品是適合做教育金、有些是適合養老,側重點不同,要看清楚拿回錢的時間。



二、再說給孩子買保險的一個建議。

一定先買社保!

第二,配置重疾和意外醫療(能報意外門診)。小額醫療險解決小問題,高額醫療險,酌情配置。

百萬醫療提供的就醫環境和資源一般,但對於抵禦風險能力若的家庭,非常有必要配置。

第三,買保障型保險,不要盲目選擇帶分紅的重疾險。

前20年,分紅和不帶分紅的理財險,抵禦風險的能力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說,0歲孩子,1萬買個100萬不帶分紅的重疾和1萬8買個分紅型100萬的重疾險。20歲出險,一個賠100萬,一個115萬左右,倒不如直接把當初的8000拿去買沒分紅的或者說理財。

第四,理財險要儘量短期交費

,收益更高、5年內的繳費也更穩定。保障類拉長繳費期限,拉高槓杆。

三、說回題主買的產品。

0歲,理財險25年翻倍不是問題。但是恐怕有很多人要說,買基金、國債收益更高,這就要看題主自己偏重省心、穩定、確定在白紙黑字上的錢 還是 收益高些但有風險、需要一定精力投入的了。

未來低利率是一種必然,餘額寶不也降息了嗎?

3歲,10年交30年翻倍,還是偏低的。具體還是要看是什麼產品,到期直接拿回的還是通過退保拿錢,有區別。

如果扣除基本生活,餘下不多,買理財險還是要慎重。

放眼未來(風險與機遇),活在當下,結合自己情況去買保險。

祝好!




四、最後說幾個買理財保險跳不開的幾個坑(套路)&基金

(一)、理財險保險

套路一:「保本保息」、「高收益」、「計劃書上的數字=“你能拿到的錢”」、偷換概念「基本保額」和「保費」



套路二:「開門紅」的理財講座、「限時搶購」、「錯過不再有」

套路三:「生存金不領取放進萬能賬戶滾存生息」「50歲買。65歲月月拿錢,養老無憂」「代代傳承」

【保險的理財公式=時間➕複利】

年金險的優勢在於「長期、穩定、安全」,而不在收益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只看重短期收益而忽略年金險需要時間去複利,不建議買理財險。

現在大部分的產品前20年現金價值都不高,買了,想在前10-20年拿回來的,大部分會失望。如果放上60年,去計算利息就知道了(當然大部分人是不會等那麼久的)。至於那種合同寫的80歲才能拿錢的,都不推薦購買了。買理財型保險,符合我【一】裡面說的5種情況,是可以買的,不然買了又回覺得坑。

不確定收益的理財險,計劃書上的數字只是演算。把收益確定在合同裡的,是可以相信的。拿到合同,好好研究一下,畢竟10天(也有15-20天的公司)內退保沒損失,最多扣工本費。⚠️

很多人說理財險比較坑,更多原因是業務員給你們畫大餅,實際上並不能實現那麼高收益、或者收益是不領取靠30~40年去實現的。(一般不推薦以老人做被保人買,小孩子可以,有特殊情況除外)

保險有別於其他金融工具,保單傳承和避稅避債也是在一定情況下才可以做到的(並不是買了保險就可以離婚不分/欠債不還)。

(二)、年化收益8%貨幣基金——“理財騙局”

在選擇貨幣基金的時候,也一樣,不要盲目相信收益而忽略風險和可行性。

夏普等美國學者提出過現代金融市場價格理論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模型叫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簡稱CAPM)


其意思就是說市場中資產的預期收益有兩個部分構成:

1.無風險利率

2.風險溢酬

【無風險利率】沒有明確的衡量指標,一般定義為短期國債利率(3%-4%),歐美地區喜歡用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進利率)。

換而言之,超過4%年化收益率的資產都是需要承擔風險的。 除非把流動性降低,時間線拉長,那無風險利率的基準也會上升,這就是為什麼定期存款和年金類產品可以無風險而取得稍高收益的原因了。

【風險溢酬 】超額收益率就需要承擔超額的風險,是給那些敢於承擔風險的投資者的回報。

據傑西·西格爾在《Stocks for the Long Run》(《股市長線法寶》)的闡述,過去兩百年中,股票相對於短期國債的「風險溢酬」為4%。

也是說相同的一筆錢投入股市長期來說收益率遠超短期國債,但是投資者需要承擔巨量的市場波動,這也是大多數投資者無法在股市中盈利的原因。 (股票市場波動的週期比較長)


高風險高收益,涉及!


😂最後補充一下,

①買重疾險不要看中到老了返還,和多交一分錢放保險公司理財的套路是一樣的,做好基礎保障就行。

②保險佔家庭總支出現在10-20%合理,但這也只是理論,還是因人而異的。

③國內經營有人壽業務的保險公司走不到倒閉這一步已經被接管了(但是理財險保險,收益不保證的那種,會受影響,保障型不會)。可以看我別的帖子裡,寫過了。有興趣的自己去看



希望對回答你有幫助!

有任何保險問題或定製保險方案,頭條私信:險來冇事。


險來冇事


收益率太低了,完全沒必要。放餘額寶裡,30年也能翻倍吧。

最近我也在看各種保險,發現終身重疾險都好貴啊,貴的原因在於它是事前給付,也就是有診斷證明就可以把錢付給患者,而一般的消費型重疾險很便宜,一年幾百塊,原因是事後報銷型。

保險公司太賺錢了,我認為這有點不正常。居民生活保障現在嚴重缺乏安全感,就是因為連保險這種事情都嚴重的商業化了。而基本保險卻不夠給力。

所以,現在如果買商業險,勢必要加重人的負擔,但是,事實上保險公司大部分都是暴利,比如平安,人壽這些大公司。

為何就沒有讓大部分人負擔得起的保險呢?這樣大家就不會整天擔心生病住院之類的了。

當然,我這是為農村人呼籲的,城市裡醫保基本上報銷比例很高,可以說很完善了。

但是農村醫保現在還很薄弱,希望國家能夠給予重視。因為,因病返貧的風險依舊還在。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只想說,虧死?!百分之五的收益,第一年的一萬,20年後2.65萬,第二年的一萬19年後2.52萬,第三年的一萬,18年後2.4萬,第三年的一萬,17年後2.29萬,第四年的一萬,16年後2.18萬,第五年的一萬,15年後2.07萬,第六年的一萬,14年後1.97萬,第七年的一萬,十三年後1.88萬,第八年的一萬,十二年後1.79萬,第九年的一萬,十一年後1.71萬,第十年的一萬,十年後1.62萬,全加起來已經大於20萬!更別說20年中間變數還是很大的,保險公司一年的淨利潤堪比銀行,就知道他們是怎麼賺錢的了!貨幣又貶值的這麼厲害!!!


L林國


很明顯,這是一款理財型保險。

理財型保險主要是為了不會理財的人設計的,主要特點有:

一是資金安全性高。保險公司的理財,本金絕對是安全的,不會虧本。

二是期限長。保險公司的分紅險,都是中長期理財產品,五年以內必須不能退,如果退的話就會虧本。

三是收益率穩定。保險公司的分紅險,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如果想短期內通過分紅險暴富是不現實的。

四是資金使用靈活。現在保險公司都會附加一個賬戶,通過這個賬戶可以靈活使用資金。真急用了可以貸錢,利息也不是很高,基本和分紅利率持平。

具體到你那份保險,一年繳費一萬,繳十年,20年後可以返20萬,按照年化收益率5%左右,是可以達到的。如果孩子3歲,可以作為孩子的教育金、創業金和婚嫁金,這種理財方式是非常不錯的。

我們太平洋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預計收益也是這樣的。你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利益是按照一定的分紅利率預計推算而來的,而

分紅是不確定的,在實際分紅中也可能高,也可能低。

此外,保險的第一功能是保障,買保險一定是先保障後理財。因為如果沒有健康和意外保障,理財的收益也可能會用於填補風險損失。

建議在家庭成員購買充足健康保險後,如果還有能力,可以為孩子購買這份理財保險。

我是小帥影視,專業的保險客服經理,大家有更好的建議嗎?


小帥影視


一年繳費一萬,交十年,二十年後可以反現金二十萬元,給三歲的孩子交這樣的保險如果是按照這種情況,也就是等到孩子24歲的時候就可以拿到20萬,收益率是5%,雖然比不上通貨膨脹率,但已經比現在市場上的穩健保守的投資方式的收益要高了。就拿貨幣基金或者地方性商業銀行的三年定期存款收益來講,都沒有這款理財險的收益高。所以如果是真的,這款保險還是可以考慮作為低風險的保守投資的。

但是要明確一點,如果這二十萬不是保險合同白紙黑字明明白白規定的就要注意了,因為現在市面上絕大部分的理財型保險的收益都是預期收益。什麼是預期收益?也就是說這是保險公司估計的結果,最終二十年以後有沒有二十萬是不確定的,因為收益保險公司是沒有辦法保證的。

如果是下面這種情況,三歲的孩子得34歲才能拿到這二十萬。這種情況,收益率就大打折扣了。如果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很可能三十年後拿到的這二十萬,只剩一半的購買力了。

在目前看來,一般大多數的保險公司的理財型保險的收益是屬於第二種情況。對比起來,若是這種情況,就不建議購買了。畢竟這種類型的保險退保損失很大。

還是把錢投資到別的地方吧,起碼靈活取存,萬一有什麼急事還能也能應付一下。


多多說錢


幫你算一下年化收益率。第一個1萬存了19年,第二個1萬存了18年……以此類推,最後一個1萬存了10年,摺合算起來是1萬塊存145年。1萬存145年變成20萬,他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2.09%不到!合不合算自己考慮。

這個算法有錯誤。正確算法應該是x∧20+x∧19+……+x∧11=20,其中x就是年化收益率,數學不過關,算不出來,應該是百分之四點幾。



心靈的旅行33665296


這個保險不怎麼樣。等二十年後人民幣不知道又貶值了多少。我在九六年給二歲兒子保了婚嫁險,一月五十元,一年六百,交二十年。

二十二歲後,領二萬八千元。現在算傻死了。那時一個月五十元能買多少東西,現在買多少,人民幣貶多少。二十年後怎麼樣鬼知道,保險越長越不怎爪樣。


望涯天子


二十年後保險公司啥也不承認,他會說,誰給你說的你找誰去,我就是叫人忽悠的買了將近30萬保險,等我明白過來,現在只退了二十多萬,血淚教訓呀,千萬別上當,保險靠的住,母豬會上樹


193505152


嗯?其實這種保險就是傳銷,我認識個親戚,就是因為拉人買的比較多,升成個頭了好像,金貨啥的都有,而且他們說,你們交的錢第一年拿百分之80還是多少的,忘記了,打個比方,你第一年交了1萬,對方自己拿回扣8000,第二年10000,再拿回扣6000,以此類推,最後幾年就沒有回扣了,反正比例可能有出入,記不得了,但是確實如此,你家的孩子還沒有20年後吧?等你20年後,就知道了。


L阿鯉


這麼說吧,中國的保險公司已經偏離了保險的初衷了。保險的初衷是對未來不可預料風險的保障,就是以保障為前提。而中國的保險公司自從92年改革之後開始走向了另一條路,集資。理財險這種產品類似於家族信託之類的理財產品,並不是以風險保障為主的,並不適合於向普通人銷售。而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保險產品全是這種分紅型保險,中間夾雜著萬能投連。理財型保險只適合於中產以上家庭進行投資,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比重不應超過家庭總收入的15%。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用不著買這些,畢竟普通老百姓的資金有限,這種長期險提前解約要損失很大一部分的錢,你只能拿回現金價值。最後再說幾句,大部分保險代理人員學歷都很低,初高中畢業的保險代理人,可能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叫金融,什麼叫理財。你家的理財讓他們給你規劃?開玩笑的吧?家庭理財規劃屬於金融理財方向的,要結合你家的實際情況進行規劃,配置不同的產品。你讓可能連保險合同都可能沒法完整讀下來的人給你做規劃,膽子真不小啊,這跟你讓隔壁種田的王大爺給你做心臟搭橋手術有啥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