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師 修建宋陵的採石場遺蹟

宋陵採石場遺址位於大口鄉四道溝溝口附近的二條山谷內,宋陵所用石材大多取於此處。谷內石壁上,可以看到因採石所造成的斷面以及大大小小的採石坑,另刻有采石題記六處,字跡多剝蝕難辨,僅有三處保存有宋代年號。宋陵採石場遺址所遺留下來的遺蹟遺物,是宋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和聰明智慧的結晶,對研究宋代皇陵建設及宋代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偃師 修建宋陵的採石場遺蹟

山谷石壁上可明顯看到宋代採石場造成的石層斷面,以及大大小小的採石坑。山谷中分佈著大量廢石料,大都是當年採石剝落下來的。崖壁上最大的一個採石坑,長約10米餘,寬4米。深約2米。從坑壁岩石的斷面看,石色青而潤澤,質地純淨細膩,是大型石雕的優質石灰岩。

採石場東、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宋陵採石題記6處, 字跡已剝蝕不清,僅有三處尚可辨其年號。如今,山谷石壁上可明顯看到大小不同的採石坑及採石斷壁遺蹟,採石坑如燕穴蜂巢,密密麻麻。採石場斷壁上岩層裸露,岩層似階梯狀,觀之令人目眩。而當年採石工匠既要梯霞躡雲,沿層抱棧,又要同役夫們一起“牽挽巨石”,其勞累之苦,臨險之怖,是可以想見的。

河南偃師 修建宋陵的採石場遺蹟

據村民說,自牛心山東北行2公里天井河北岸,在100多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30多尊佛像,石佛多坐狀,高者2尺,矮者2寸,皆慈眉善目,直身正面,表情莊重,神態安詳。佛像為宋陵採石場工匠利用採石間隙,於北宋十六年刻成,佛像兩邊還鐫有文字。清《偃師縣誌》載:乾興元年(1022年)“縣南粟子嶺產青石,北宋時期修帝后諸陵,例採石於此。是年為真宗建陵採石,始有碑記。”緱氏小學保留有一通《永泰陵採石記》碑,該碑記載了宋元符三年(1100年)為宋哲宗趙煦建陵墓採石的經過。今此碑已移至偃師市文管會保存。

宋陵採石場遺址所遺留下來的遺蹟遺物,是宋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和聰明智慧的結晶,對研究宋代皇陵建設及宋代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