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一聲 聞三省

雞鳴一聲 聞三省

這裡有頭道邊、二道邊的“雙重長城”,這裡有長城入晉“第一墩”,這裡有晉冀蒙界碑,這裡有“塞上長城第一村”,這裡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第二次尋訪古城堡是在一個月之後,重點是天鎮縣和陽高縣一帶。明長城從河北入山西的第一村就是天鎮平遠頭村,這裡有長城入晉第一墩,長途跋涉就是要看這“第一墩”的。

雞鳴一聲 聞三省

村莊就在長城腳下,樹木、房屋已經跟長城連在了一起。村莊很靜,每家庭院都有一株或者兩株杏樹,高高地突出院牆之外,院外有毛驢在樁前悠閒地立著,尾巴不停地擺動驅趕著背上的蚊蠅,一雙大眼睛緊緊盯著我們這夥不速之客。

雞鳴一聲 聞三省

長城腳下多為廢棄的老屋子,幾乎被荒草和雜樹掩埋。好不容易走到離第一墩最近的地方,只是沒有一條可以攀登的哪怕小路,“第一墩”在眼前卻無法登臨,只得借用航拍器領略其全貌。

雞鳴一聲 聞三省

三省界碑

新平堡鎮位於天鎮縣最北部,在這裡以古長城為界,北部是內蒙,南部的西邊是山西的天鎮縣,東邊就是河北省的懷安縣。2013年國務院在此立了一塊三面的界碑,分別刻上山西、河北、內蒙古字樣。

雞鳴一聲 聞三省

界碑處於一條河流旁,河的左岸屬於河北,一條公路,跑的大多是載重的貨車,車流量很大。河道有清泉流過,流量不大,乾淨透明。河北那邊的山坡上有兩三個長城墩臺,間距不大,依然堅固地矗立著。

雞鳴一聲 聞三省

新平堡 內建築群構成“井”字型街巷,十字形大街外有東西巷六條,南北巷八條。十字型大街中央有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建玉皇閣,當街而立,底洞四達,輳匯四條主街於一樓。

歷史上的新平堡商賈雲集,是晉商集中的地區之一。明代隆慶年間,新平設西馬市,每年陰曆七月初三至十四開集貿易,為明朝“國家級”貿易。現在的新平堡北街仍是商貿一條街。街面雖然只有兩步寬,但店鋪林立。每年的陰曆五月十八,這裡都要有規模浩大的市集,來自附近的晉、冀、蒙村民紛紛前來趕集購物。

因軍而建 因商而顯

新平堡,戰國時候為趙國延陵邑,秦朝又置延陵縣。這裡屬於山西天鎮縣,三省交界之地,歷史上有名的邊關重鎮,已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錄。

鎮中心有座玉皇閣,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閣樓下面的門洞宏闊,四通八達,能走車輛。街道門面林立,生意紅火。

雞鳴一聲 聞三省

堡子裡有一座馬總兵宅邸引人興趣,私人承包,門票10元。幸虧有人保護,不然像雕工技藝不凡的照壁很可能會被盜,而這也正是這裡的鎮宅之寶。明代邊事不斷,新平堡作為軍事要地,也曾住過守備。馬總兵,本名馬芳,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遷薊鎮副總兵,不久任宣化鎮總兵。病故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

雞鳴一聲 聞三省

年少時,被蒙古遊牧俺答部落俘掠到北方,放牧牲畜。嘉靖年間周尚文為大同鎮總兵時逃回,當了明朝大同鎮守軍中的隊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調到新平堡。在野馬川、泥河(天鎮西門外小河古稱泥河)等參戰中立功,逐步遷升為指揮僉事。馬總兵宅邸建於明嘉靖年間,只是其私人宅邸,並非官邸。

絕峰頂上樺門堡

樺門堡原本有條土路,只是下雨塌方把路堵了,只能選擇徒步上山。遠遠地能看見山頂一座城堡,山石鑄就,像天宮一般。山底泉水叮咚,山體草木蔥蘢、鮮花盛開、層林盡染。遠處群山連綿起伏,長城蜿蜒曲折,墩臺音符點綴。

雞鳴一聲 聞三省

樺門堡 海拔1736米,處於南洋河、西洋河之間的山峰上。據《讀史方輿紀要》載,此堡為明萬曆九年(1581年)設,萬曆十九年(1591年)增修。在此駐有操守,帶領著兵士297名,分守長城9裡,邊墩18座,火路墩3座。

樺門堡的位置孤絕,全部用青磚和石頭包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此高遠之地,人們如何把巨石和磚塊運上山的。樺門堡的東牆根基和南牆完好無損,離山下人家較遠,偷運磚石也不是節省成本之事,破壞相對小一些。

雞鳴一聲 聞三省

城池已經荒蕪,城牆依然屹立不倒,幾百年風雨洗禮,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毅力,一種民族之魂。一路看了那麼多的城堡,還有邊牆,真正的物理意義是有限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是無限的。試曾想,幾百年前,為了抵禦外族,大漢民族花費了多大的精力在邊境修築了那麼宏偉的長城、城堡,這項工程已經把民族的精神樹立起來了。

攝影/高海平

— end —

撰文:高海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