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龍灣的這個老小區有了「超級大腦」

温州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龙湾的这个老小区有了“超级大脑”

温州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龙湾的这个老小区有了“超级大脑”

“時代變了,小區管理也要‘革命’。”放在一年前,方飛良怎麼也不敢想象,自己的工作會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這些“高大上”事物發生如此密切的聯繫。

身為溫州市龍灣區天鵝湖社區黨委書記,過去的方飛良,基本靠挨家挨戶打電話和走訪管理小區。而如今,各種互聯網新技術已經融入他日常的工作,小區變得更“聰明”,居民生活也更便捷。

變化始於去年5月份,溫州市開展智慧安防社區(村居)建設,天鵝湖小區在內的5個小區成為首批試點單位。一套覆蓋全小區的智能採集終端,動態捕捉著進出小區的人、車、物信息,並把數據通過網絡實時傳送到社區安防雲平臺這個“超級大腦”。截至目前,溫州全市已建成109個智慧安防小區。

老舊小區有了“超級大腦”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這又將給新時代下的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什麼啟示?

温州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龙湾的这个老小区有了“超级大脑”
温州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龙湾的这个老小区有了“超级大脑”

老舊小區“逆襲”了

7月23日上午9時許,方飛良又一次來到小區的警務室。正在研發的社區安防雲平臺,是他近期最關心的事。進入雲平臺,物業、訪客等信息一目瞭然。

“看,不管是車輛還是人員進入,一經平臺終端驗證,道閘和門禁就會自動開啟。”社區民警王興貌指著屏幕上監控畫面說,大門上方有攝像頭,當人或車來到大門前,攝像頭抓取人臉和車輛信息,平臺驗證無誤後發出“開門”指令。

温州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龙湾的这个老小区有了“超级大脑”

此前,停車和小區治安一直是天鵝湖小區的“老大難”問題。這個位於城鄉接合部的小區始建於1991年,是目前龍灣區僅有的幾個大型老舊小區之一,共有102個單元樓,5000多名常住人口。基礎設施薄弱、人員往來複雜,一直以來小區居民都自嘲為當地老舊小區中“髒亂差”的代表,“有時候別人問起,我們都不願說住在天鵝湖小區。”回想改造前的境況,居民葉和平由衷感慨。

“溫州地區社情複雜,外來流動人口聚集。一直以來,老舊小區、開放式小區和基層組織渙散的小區,治安警情高發、矛盾糾紛不斷。”溫州市公安局基層基礎支隊副支隊長王美寧說,以往公安和社區管理以傳統人工干預為主,整治成果持續性、鞏固性較差。

温州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龙湾的这个老小区有了“超级大脑”

葉和平第一次感受到小區“變安全了”,是在去年9月份完成智慧安防小區創建後。當時,小區西門道閘處發生一起故意損毀財物案件,社區民警通過小區智慧安防雲平臺研判,僅用半小時就鎖定了嫌疑人。小區發案同比下降66.7%,居民們關心的盜竊案件更實現了“零發案”,讓“天鵝湖人”有了更多底氣和想象,最近在考慮挖掘“天鵝湖”地名文化,建設湖心亭等景觀,強化綠化。

試點以來,溫州全市新增智能感知設備282套,車輛識別136套,訪客系統86套,惠及12.5萬名居民。掃一掃出租房門前的二維碼門牌,即可上報登記相關信息;電動車智能充電樁實現充電後自動斷電以杜絕隱患;公共區域內的智能煙感探測器,在探測到煙霧時自動撥打物業或住戶電話……今年,又有112個小區(村居)加入到了智慧安防項目創建,越來越多的小區變得更為安全和智能。

温州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龙湾的这个老小区有了“超级大脑”

鄰里關係更近了

別看小區大門管得緊,其實人與人更近了。”在鹿城區麗景花苑的一幢樓前,社區黨委書記何臘麗用手機為記者演示藍牙開門, 她說:“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次社區綜合治理的破題。”

去年啟動建設智慧安防小區後,社區公示了包括大門道閘在內的第一批設計圖,向居民們徵集意見。大家對智慧安防頗為期待,紛紛建言獻策:“道閘是否可改為雙開門”“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怎麼辦”……何臘麗發現,小區更新 “超級大腦”的過程,也是一次民智的大集結。

精細化、智能化的非接觸式服務體驗讓居民們嚐到了甜頭,社區和物業趁熱打鐵,在小區內發起巡邏隊、調解隊和消防隊等群防群治隊伍組建,尤其對小區內流動人口、孤寡老人等特定群體重點關照。去年年底,門禁系統監測到家住9幢的一位獨居老人爬出自家窗戶,平臺發出預警後,小區網格員和附近的巡邏隊成員立即上門查看,及時化解了可能發生的危險。

事實上,這也是一場全社會參與共建的實驗。在提升治安安全防範水平的同時,溫州公安會同消防、綜合執法等部門,同步開展小區的智慧消防、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綜合整治工作,建成了微型消防站、交通微循環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制定了環境衛生星級評定等管理辦法,提升小區綜合治理水平。

眼下,麗景花苑正在著手組建小區成立以來首個業委會。越來越多的熱心居民主動找到社區和物業,對小區的發展建言獻策。“這樣的良性循環,解決了我們物業的痛點,工作開展更加順暢了。”小區物業經理張春俏說。社區民警宋而立也深有感觸,小區預警能力提高、案件偵破速度加快,不僅給了居民安全感,也讓基層警務人員能著力於更關鍵、更重要事件。宋而立轄區內有13000餘名居民,將來有望都納入到管理系統,“居民更多需求都能通過系統直接對接上。”

宋而立所說的“系統”,在溫州公安部門的設計中,除了社區安防雲平臺,還有已經在天鵝湖小區試用的“溫州智安”手機APP,它將集成服務居民、社區、警務和管理的一體化便民功能,如違法舉報、停車管理、宣傳通知等等。平臺的“人、房、車、物”數據,與智慧城市、城管、綜治等平臺共享共用,“智慧安防延伸了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從小區這個社會細胞出發,將為城市建設智能化、網格化探路。”王美寧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