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順序 三大戰役勝利的意義簡介

解放戰爭也被稱之為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此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這次戰爭的時間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歷時四年多,而在這段時間內,共產黨與國民黨進行了眾多決戰,而其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戰略決戰有三個,分別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遼瀋戰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順序 三大戰役勝利的意義簡介

在戰爭爆發前,國共雙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遼瀋戰役前已經變成了1.3:1。因此在1948年9月的時候,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這是解放戰爭時期第一次戰略大決戰,也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決戰。

此次決戰共產黨投入了東北野戰軍全部主力2個兵團部、步兵12個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東北軍區地方部隊等兵力,而國民黨則投入了東北“剿總”司令部及第1兵團2個軍、第6兵團4個軍、第8兵團2個軍、第9兵團6個軍和援敵第17兵團3個軍等國民黨在關外的全部主力部隊。

此次戰役的具體領導人是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三人,此次戰役一共消滅了47.2萬餘人,一舉摧毀了國民黨在關外的全部主力部隊,解放了東北全境,同時使得東北野戰軍成為了一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軍隊,為之後的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順序 三大戰役勝利的意義簡介

淮海戰役以徐州為中心,解放軍投入了60萬軍隊,而國民黨則投入了80萬,這場戰役可以說我軍的兵力裝備都處於劣勢,因此淮海戰役的勝利也被稱之為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此次戰役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傷亡同樣慘重,同樣消滅的敵人也不少,在付出了傷亡13萬餘人的代價下,消滅了國民黨多達55.5萬人。

此次戰役的具體領導人是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此次戰役雖然戰況激烈,傷亡慘重,但是就勝利意義來說還是非常大的,實現了將國民黨主力部隊儘可能消滅在長江以北的戰略部署,這次勝利之後,已經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而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一、平津戰役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順序 三大戰役勝利的意義簡介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的最後戰役,此次戰役在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消滅的敵人數排在第二,一共消滅了52.1萬餘人,但是這次戰役中,我軍的傷亡人數是最少的,僅僅傷亡了3.9萬人。在這次戰役之後,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此次戰役的具體領導人是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這次戰役一舉將華北大部分地區解放,同時和平解放北平,對於國民黨的士氣打擊也是非常大的,這也為之後的解放戰爭進程加速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