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商丘市民權林場黨委築起「綠色長城」 築牢戰鬥堡壘

68年來,國有商丘市民權林場人在當年黃河故道“風吹黃土遮天蔽日,鹽鹼遍地寸草不生”的沙荒地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矢志不渝,秉持“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堅定信念,築起了一道6.9萬畝的“綠色長城”,不僅留下了一片鬱鬱蔥蔥的平原林海,更淬鍊出一種令人折服的敬業精神。

《黃河故道披綠裝》《三代務林人撫育6.9萬畝平原林海》《河南有個“塞罕壩”》……今年以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等國字頭媒體陸續刊髮長篇報道,講述了民權林場半個多世紀植樹造林防風治沙的奮鬥歷程,向世人詮釋了民權林場“牢記使命、對黨忠誠、艱苦創業、接續奮鬥、勇於創新、開拓進取、甘於奉獻、忘我工作”精神。

這種精神同河北“塞罕壩精神”一樣,是以艱苦創業為核心,以科學求實、開拓創新為支撐,以無私奉獻和愛崗敬業為價值取向的一個完整的精神體系,既充滿了林場人獻身“綠色事業”的豪情壯志,又體現了林場人特有的理想追求。這與市委、市委市直工委的堅強領導分不開,也是林場基層黨組織帶領廣大黨員、幹部職工長期實踐的結果。

民權林場地處基層農村,基層黨委一個,9個黨支部149名黨員。長期以來,黨員幹部思想政治工作就植根於生態環境建設和林場經濟建設這一主戰場,不跑偏,不走樣,著眼實際,著力於黨員幹部思想和觀念更新,努力提高廣大幹部職工的基礎素質,把力量凝聚到治窮致富、擺脫困境、謀求發展這一任務上來。

基層抓黨建,言傳身教是關鍵。民權林場黨委始終圍繞中心工作,在傳承優良傳統、學習優秀典型的基礎上,開展符合林場自身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通過組織活動激勵幹部職工獻身林業事業、建設生態家園的愛場情懷。

民權林場黨委依據行業特點,從幹部職工的不同素質、不同崗位出發,區分對待,循循善誘,入情入理,促進廉政建設和工作作風轉變。在組織建設、崗位練兵、知識競賽、業務技能比賽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黨員幹部、技術工人,受到省委、市委、市委市直工委和場黨委的表彰。

文化建設是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權林場目前已打造成為河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文化宣傳管理體制,成立商丘市林業文聯民權林場分會,建起了黨員活動室、職工文化活動中心、老幹部活動中心,參與舉辦槐花節、職工趣味運動會、徒步大賽,已經形成特色。通過這些特色職工文化活動,營造出了良好的、濃厚的黨員教育氛圍。

2013年以來,民權林場先後被評為 “全國十佳林場”、“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示範林場”、河南省“科技興林”先進單位、河南省“林下經濟示範林場”、“全省林業科技和人才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2015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生態公園”。

守土有責,植綠無私。從第一代人拓荒到第三代人接力,民權林場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紮根基層、服務生態、植綠護綠,歷盡艱辛、不改初衷,換來了民權林場的華麗蝶變,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