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思南县“三个突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农村发展

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县委书记刘云成调研党建工作)

今年来,思南县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六强六化”三年行动助推脱贫攻坚为总抓手,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齐推进,推动基层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村发展更加强劲。

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1突出权责相适,推动责任、人力、财力下基层,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层层压实责任,夯实基础保障。一是把更大的责任传导到基层。将全年14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梳理、细化和分解,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完成时限,按照“任务书”强化工作分月分步推进和常态督导考核,统筹推进民心党建工作任务落实落地。推行督导、整改、通报、回访、问责“五位一体”工作法,实行月督导、季考核、半年推进、年终考评,开展综合督查2次、专项检查4次,约谈2人,形成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分解、干部层层担当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把更强的力量充实到基层。开展驻村帮扶作用发挥研判,选派第一书记266人、驻村干部545人驻村帮扶。下派59名科级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党支部书记,19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到下辖有深度贫困村的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按照每村6至7人标准,增派1106名驻村干部组建523支脱贫攻坚工作队。81个县直机关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建400余次,5263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40573户贫困户。三是把更多的资金投放到基层。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对10个深度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进行扶持;新建(重建)、扩建和维修村级活动场所96个、村文化阵地50个;启动打造117个村(社区)和5个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区组织支部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村级“五小”工程建设。实行“4+2”村干部工资待遇结构,将绩效奖金从400元/月提升至900元/月,实行半年考核、半年发放。县财政统一为选派干部购买5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每村每年1万元驻村工作经费和村级办公经费。

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2突出因势利导,推动服务、经济、治理上台阶,提升村级组织新功能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凝聚群众、带富群众和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政治引领作用。一是民心党建聚民心。1977名驻村帮扶干部主动履行“一宣六帮”职责,走访群众32万余人次,谋划发展思路2900余条,协调解决资金905万元,化解矛盾纠纷1700余起。利用新时代农民(市民、工人)讲习所,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习活动2630场,受众对象达11万余人次。将每月第一个周五设立为“党员活动日”,发动党员宣传惠民政策,覆盖群众达11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1900余个。将每周六设立为“脱贫攻坚帮扶日”,5263名结对帮扶干部走访群众17万余人次。

二是民心党建带民富。举办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轮训班2期1977人次,村干部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7期1541人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班1期50人次,提升基层干部带富能力。大力推行“村社合一”发展模式,村“两委”领办专业合作社487个,推动集体经济实体化运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推进集体经济4个100%。全县集体经济收益达100万元以上的村有3个,10万元-100万元的村有169个,5万元-10万元的村有48个。三是民心党建安民心。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行“民心党建+X”乡村治理模式,探索出“民心党建+花灯队”“民心党建+老年协会”“民心党建+法律明白人”等做法。以自治为核心,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526个村(社区)干部实行轮流坐班制;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三务”公开,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管理。以法治为重点,利用讲习所、道德讲堂等阵地,邀请县乡法治讲师宣传法治知识,推进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以德治为补充,邀请道德讲师宣讲地方历史优秀文化和典型事迹,“积德榜”先进个人现身说法,以身边人、身边事感召群众见贤思齐。

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思南:固本木茂花满枝 浚源流远汇成海

3突出品牌意识,推动改革、示范、宣传见实效,彰显特色亮点新效应

扎实抓好党建改革、示范创建和党建宣传,打造具有“思南符号”民心党建品牌。一是以改革为旗帜。推行“三定一问”(定标、定人、定责、问效)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实绩考核,深化“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推行“人才+基地+经营主体+”改革,吸纳251名省市县人才专家组建“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人才库”,创办产业扶贫基地4个,技术指导500余人次,解决各类难题216个。探索村级区域联动发展“三带六同”模式和“园区+企业+村+农户”村园同盟发展模式,推动党建、资金、管理等资源要素整合,实现抱团发展。二是以示范为标杆。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56个,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66个,党建综合示范点84个的指标要求,采取连点成线、点面结合方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带、示范区创建,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效应。三是以宣传见实效。打造网媒、纸媒和内刊“三位一体”宣传载体,在市级以上媒体选树推介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带富能人党员等先进典型62人,“村社村企一体化”发展模式、党组织书记“三级评议”考评机制、青杠坝村“三聚三建”模式、机关党建“三亮一评”模式等经验做法19条,陈建强等入选全省“脱贫攻坚群英谱”,着力营造全县上下一心、干事创业浓厚氛围。(王 青)

总 编:王 芳

策 划:晏叶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