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爲觀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生孤獨的最高境界

人,不是喜歡孤獨,而是天意要人孤獨。

不論古人,還是現代人,孤獨是有空間的,是有時間的,可能一時孤獨,不可能一世孤獨。換句話說,有時孤獨並不是孤獨,而是寂寞。

歎為觀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生孤獨的最高境界

歎為觀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生孤獨的最高境界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捻熄燈,無人共我書半生。”這哪裡是什麼孤獨,這哪是寂寞呀。充其量是小資的小悲歡,小情緒,這是現代人的一種通病。

體會人生的孤獨,唯古人體會的最深。原因可能是農業社會,讓更多的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世界吧。

歎為觀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生孤獨的最高境界

歎為觀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生孤獨的最高境界

古人的孤獨也是可以分為許多種的,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一個愁子了得”,活脫脫一個深閨少婦獨守空房的孤獨。

“合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有明月,怕登樓”,呵文藝男青年的孤獨。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亡國之君無可奈何的感嘆。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回不了家,思念家鄉之苦。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改變不了自己,就去適應世界,絕望之嘆也!

“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世界沒有了,只有一個我了。

歎為觀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生孤獨的最高境界

歎為觀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生孤獨的最高境界

可能文人天生就是孤獨的,因為孤獨,才有了這些千古名作,感動我們後來之人。當然這些叫寂寞也好,叫孤獨也好,無不與自己的心境有關。

但有一位詩人,名字也不是那麼響噹噹的,但他卻流傳下來一首歎為觀止的名作。這個人就是唐朝的陳子昂,這首詩就是《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歎為觀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人生孤獨的最高境界

前代的賢君不復見,後來的賢君不可見,生不逢時;登臺遠眺,只見茫茫宇宙,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物是已人非,不由感傷。

這樣的孤獨,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一個世界的,是一個世界的所有人的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