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如何種植才能保證高產?

花開隴上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夏茬作物玉米、花生、紅薯等即將收穫,即將迎來冬小麥的大面積種植。小麥是我國種植面積僅次於玉米、水稻的第三大糧食作物,小麥的高產穩產,對我國糧食安全問題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那麼怎樣種植才能保證高產穩產呢?

首先就是要選好種,我們都知道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有水分、氣候、肥料、土質、種子拌種的好壞等。針對不同的種植區域,不同的土質條件,要選擇適當的小麥品種。比如今年清明前後,一場倒春寒,給河南大部分地區,乃至全國的小麥種植,都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一些農戶只關注糧食價格,選擇一些優質麥,圖收糧後能賣個好價錢,哪知天公不作美,一場倒春寒,小麥受災非常嚴重。這裡科學興農建議大家,一定要選購耐寒性的小麥品種,不僅耐越冬寒,還要耐倒春寒。

第二就是選擇大穗型的還是選擇多穗型的品種,這裡科學興農建議大家選擇多穗型的品種。因為大穗型小麥品種雖然穗粒數多,往往株高較高,千粒重較小,後期不抗倒伏。而多穗型品種一般分櫱力較強,成穗率也較高。然後再選擇多穗矮杆型的,千粒重較高的品種,如中麥895,該品種時雙國審小麥品種,千粒重可達50克以上。

這裡科學興農建議大家,小麥播種前一定要進行拌種,因為後期很多病害都是因為種子處理不到位,導致後期不好防治,而且增加成本。比如小麥的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等只能通過處理種子達到預防的效果。可以採用含有噻蟲嗪和咯菌腈或者苯醚甲環唑這些成分的拌種劑,進行拌種。

選擇好小麥品種之後,第三就是科學的肥水管理。小麥底肥一般應選擇高氮中磷低鉀配方的複合肥,比如氮磷鉀配比為25-14-6,或者25-19-10這樣的配方。播種時期也很關鍵,如果是在國慶節前後進行播種,應該選擇半冬性小麥品種,如周麥16、豫麥25、溫麥19等。如因特殊原因,在10月20日以後播種的,應該儘量選擇弱春性小麥品種。如溫優1號,豫麥18等。因為小麥籽粒較小,播種深度不宜過深,3-4公分就可以了。

最後,科學興農建議大家,小麥噴施磷酸二氫鉀,小編曾經在小麥上做過超量使用磷酸二氫鉀的試驗,畝用量達到了1500g—2000g,分次使用,間隔5-7天使用一次,濃度不超過1%,增產效果非常明顯,與對照相比,可以顯著的提高千粒重,畝增產150斤以上。有條件的,一定要至少施用三次,分別在小麥返青分櫱期,孕穗拔節期和灌漿期。這三個時期用量150g-200g每畝,可以提高小麥有效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章原創版權歸屬科學興農賬號所有,侵權必究。

科學興農


小麥是農村常種的農作物,一年辛辛苦苦的勞作就看小麥的收成怎麼樣,今天就來說一說小麥如何種植才能保證高產?

一、 在播種前要把土地旋耕一遍,達到疏鬆土壤的目的,做好土地的平整和清潔工作,同時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有機肥為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三料磷肥20-30公斤、鉀肥5-10公斤均勻的散在地面。

二、 選擇豐產性、抗逆性比較好的品種,好的品種是豐收成功的一半。同時在播種前對小麥種子噴灑多菌靈或者15%的粉鏽寧,一般每100公斤噴灑300克。

三、 在合適的時期內晚播,注意播種的量,防治播種量過大。

四、 小麥容易發生倒伏的現象,為防止倒伏,選擇不易倒伏的小麥品種或者在小麥返青到拔節前可以進行一次化控處理,可以噴灑多效唑或者麥業豐,還要重施起身拔節肥,控制多餘下落穗的形成,從而促使穗大粒多。

五、 在平時要加強小麥的防旱防澇工作,在小麥的灌漿期要澆好灌漿水,保證土壤含水量充足。為防止病蟲害,還應噴灑2-3次的葉面肥,如0.2%-0.3%磷酸二氫鉀,能夠有效防止乾熱風的發生,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

六、 注意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如蚜蟲,可以用噴灑吡蚜酮能夠有效的防治。

不管種植任何的農作物都要提前做好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不要等到發生之後再去找解決的辦法,那時候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已經難受到損害。


農事天地


這個問題很“燒腦”也很“考驗智商”——因為,高科技素質種植戶是“胸有成竹”的按部就班的進行種植管理——高產是必然的!而一些科技素質偏低的種植戶,只能依靠“偶然因素”才獲得高產或者也就是“吹牛說高產”而已!主要說四大方面吧:

第一, 必須選擇“抗性好”且“產量三要素協調”的真正好品種!

比如國審“濟麥22”(抗病能力和“倒春寒”能力顯著優於“魯原502”),國審“中信麥99”、國審“7086”和國審“邯麥16”等。河南南部可選擇“周麥系列”等抗性好的品種。千萬不要“頭腦簡單的”胡亂選擇一些矮稈大穗品種(因為,秸稈太矮沒有生物產量,不會高產。而且小麥高產必須稠,玉米高產必須稀)。

第二,必須科學施肥,因為任何小麥品種“吃不飽”和“吃不好”是不會高產的!

小麥底肥儘量採取“磷酸二銨”(如“黃麥嶺”或“紅磷”或“雲天化”或“甕福”等)+“進口氯化鉀”(如倍豐集團的加拿大鉀肥),如果小麥播種前需要玉米秸稈還田,再加一些尿素【請注意:種田大戶們一定要用“老三樣”施肥,因為,同樣的氮磷鉀含量,“老三樣施肥”可以1元頂1.60元錢花!(複合肥都是“老三樣”的原料再加上廠家、廠家業務員、當地批發商、當地零售商的“四層扒皮”啊)】。——因為,足夠的氮磷鉀是提高抗性的必要條件,也是“低成本高效益”的保證!——沒有足夠量的氮磷鉀,“任何人,任何地,任何品種”都會減產15%—25%的!

第三,小麥防病防倒防缺微防凍害等要“一防頂三治”!

如果你承包比較多的耕地,一定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質,做到“以防為主”,因為,等任何不良的“抗性偏差”造成了損失,你是“三治不如一防”的!

1, 小麥播種前採取:“戊唑醇”+“福克”包衣處理,預防多種病蟲害,幾塊錢的事,就OK啦!

2, 小麥起身後到拔節初期,噴施“氟硅唑”+“乙蒜素”+“藍色晶典”+“矮化控旺劑”等組合,或者“小麥壯漢3+2”一次。

3, 小麥抽穗後揚花前,噴施“菊脂類農藥”+“噻蟲嗪”+“藍色晶典”+“戊唑醇”(或“氟硅唑”)。可預防吸漿蟲蚜蟲和赤黴病白粉病鏽病等且促進穗大粒多提高千粒重。

第四,合理澆水。

底墒水一定要足,“春1水”一定要能晚儘量晚到拔節初期,“春2水”能澆儘量早澆【抽穗前】。

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管理。

提醒:對於一些“賣偽劣化肥”的“噴子”,以及一些“沒有科技頭腦”的素質較低的“噴子”,發現立即拉黑!

給你更新、更真、更好的三農科技!

關注十星,成為精英!

北方農村網科技總顧問、副總編“十星科技”頭條號作者,從事農業技術近30年,有足夠的經驗能幫助到你! 歡迎關注“十星科技”頭條號或“十星農業科技”微信公眾號,隨時為你解答問題!


十星科技


一、選擇良種:因小麥區劃特別明顯,分冬性半冬性還有春小麥,西北以前種植春小麥,現在也開始種植冬小麥,所以一定要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

二、精細整地:播種前深翻土地,精細整地。做到土層細碎、鬆軟、上松下實,無坷垃。

三、播種時間:因各地氣候情況不同,所以各地有各地最佳播種期,山西晉東南地區一般在9月底10月初,有的地方在10月中下旬,一般畝播種量在10公斤左右,播種量隨播種時間的早晚而不同,播種越晚播種量越大。

四、配方施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2000-3000公斤,40%複合肥40公斤,尿素5公斤作底肥。

1、幼苗對氮吸收量卻佔全部吸氮量的12%-14%,因此保證苗期氮肥供應,是促進冬前分櫱,培育壯苗的關鍵環節。但要控制氮肥總量,不能過多,否則會導致生長旺長,分櫱生長過猛,造成群體大後期倒伏現象。拔節到孕穗期植株迅速生長,需要量急劇增加,是各生育時期中需肥最多的時期。此時滿足氮肥供應可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分化,防止小穗退化,增加穗粒數,為提高產量奠定基礎。

2、冬前對磷吸收較少,但苗期缺磷將影響小麥正常分生組織的生長分化、生根、分櫱等,所以在播種前要以磷肥作底肥。此外,滿足越冬前磷肥供應能增強小麥的抗寒、抗旱能力,對於小麥的安全越冬具有重要意義。在拔節至揚花期是小麥需磷最多的時期,促進小穗小花分化發育、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質的轉化、積累、灌漿成熟、最終增加千粒重,提高產量。

3、拔節至孕穗期是小麥需鉀最多的時期,也是最大效率期。保證鉀供應有助於小麥植株粗壯、生長旺盛、光合產物的運輸,加速籽粒灌漿。

四、化學除草:在雜草2葉期,畝用6.9%驃馬50毫升加水30-40公斤噴霧或小麥2葉期,雜草3-4葉期,畝用巨星1-1.4克加水30-40公斤噴除雜草。

五、注意防病:

1、小麥白粉病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豐產品種,可有效抑制小麥白粉病的發生。(2)小麥收穫清楚田間病殘體。(3)合理密植,採用精量半精量播種,適當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4)藥劑防治:當田間病情指數達5%-8% 時,應及時噴施粉鏽寧可溼性粉劑,只要早春噴灑一次可基本控制危害,也能起到防治鏽病的作用。(5)粉鏽寧拌種,可控制秋苗期病情,減少越冬菌量。

2、小麥紋枯病: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2)加強田間管理,實行輪作,清楚田間病殘體,控制病源。另外,灌水或降雨後,及時排水。(3)適期播種,降低播量,合理密植。(4)藥劑防治:發病率達5%左右時及時噴施井崗黴素水劑加天達2116 糧食專用型藥劑噴霧,一般噴施2次即可。

3、小麥赤黴病: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2)清除田間病殘體。適時播種,合理施肥,降低田間溼度,防止漬害。(3)藥劑防治,在齊穗揚花期用50% 多菌靈、或 70% 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1200 倍液噴霧,每畝100千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一般用藥 1-2次。

六、及時收穫:小麥成熟時如不及時收穫易導致小麥發黴、發芽及赤黴病加重,因此要及時搶晴收穫,及時脫


綜合農業技術


一種作物要想獲得高產,土、肥、水、種、密、保、管、工一樣都不可少,小麥生產也是如此,既要注意選擇和培育肥沃的土壤,也要做好水肥管理、良種選擇、植保管理、合理調整株行距等等農事操作。但就小麥而言,我個人覺得,高產的關鍵主要在於適時適量播種,在於水肥管理。

一是適時適量播種,北京地區冬小麥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進行,如果稍微耽誤了農事,一定要適量多播。二是做好水肥管理,對於冬小麥灌水要灌好4次水,凍水、起身水、拔節水和灌漿水,施肥尤其要注意底肥、拔節肥和灌漿肥。當然,這不是說其他幾個環節不重要,還是那句話,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方針一個不可少,小麥要想獲得高產就必須重視品種的選擇,就必須重視病蟲害和雜草的控制,就必須調整好株行距,控制好基本苗,就必須要做好全過程的農事管理。當然,現在產量已經不是衡量技術的唯一標準,提質量、促效率也是小麥生產發展的趨勢,可以多加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