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老師發文直指教育亂像,朋友孩子六年補課花費20萬元,你認爲補課真有必要嗎?

大秦雄霸天下


今天剛剛和朋友們討論教育培訓機構到底有沒有存在的需要,因為現在的教育培訓機構已經完全變味了。教育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存在即是合理的,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把它合理的意義歪曲的沒有多少了。

課外培訓機構最大的作用在於補差,然而現在他最的意義成了培優,去培訓機構上課不是因為孩子有跟不上的地方,而是為了超越學校的課程,偃苗助長。

如此一來,家長的時間,金錢,精力全部都搭了進去,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一年培訓課都能話費五六萬,一個暑假普通家庭的半年收入還不夠,畸形的需求,讓培訓機構掏幹了家庭,而如此也是家庭早就。什麼時候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了平常心,什麼時候教育機構才能歸於正途!



趙媛姐姐


面對教育,全民焦慮,我們已經淡定不下來了。

六年花費20萬元補課,對於工薪階層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對於寒門子弟而言,這是一筆天文數學。但事實上,不少家庭花在孩子身上的培訓費用遠不止這個數,每年培訓費10萬+,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

義務教育免去了學費,但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嘆養不起孩子。


先給大家說一個真實的故事,雖然這事情發生有一段時間了。

樓下有一個鄰居老爺爺,暑假專程從內地趕來帶孫子,說是帶孫子,其實就是每天接送孫子上培訓班。他的孫子讀五年級,暑假還沒來,父母就給孩子報了四個校外培訓班(這真不算多),有文化課,有藝術課。有一次我和老爺爺聊天,聊著聊著他眼淚都出來了,他說看到孫子這麼累,心裡很難受,才這麼大點孩子,真的要學那麼多東西嗎?老爺爺的感觸,我真的能理解。在他們讀書的那個年代,假期就是假期,除了完成一點假期作業外,絕大部分時間都漫山遍野撒腿狂歡,捉迷藏,玩彈珠,摘野果,滾鐵環,逗螞蟻,掏螞蜂窩,天地都是樂園,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的教輔資料,沒有培訓班,玩,是童年最主要的任務。

而現在,時代真的不同了,假期來了,孩子反而更忙了,更累了,甚至連睡覺睡個自然醒都是奢望。同時,家長也發現兜裡的錢越來越不耐用了。不少父母,即便是勒緊褲腰帶,也要把孩子送去培訓班補課。沒辦法,這是擋不住的“潮流”,在這來勢洶洶的潮流面前,我們都無法淡定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很多父母心中最堅定不移的想法,從情理上說,這種想法似乎沒錯,人家孩子在狂奔,自己孩子不能閒庭信步。有不少人問我,身為一位老師,究竟對校外培訓班這種狂熱怎麼看。而每學期結束後,也有不少家長詢問我孩子要不要上培訓班,上幾個培訓班。這些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從我內心深外,我是覺得現在的學生真的很累,甚至很可憐,越是放假越累。但我能勸家長不要上培訓班嗎?也不能,因為不管怎麼說,校外培訓的確能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在的學霸,沒進過培訓班的已經很少了。所以,我只能說適可而止吧。我並不完全排斥校外培訓,但放假了,總要給孩子一段真正的假期,一段真正的童年,這個要求,並不過份。
去年有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題目大概是《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痛苦的童年,也不願意看到你卑微的成年!》,這篇文章引發無數人點贊,但我一直沒有點贊,也許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吧,我覺得,童年,就是童年。

這是近期內受邀回答的第三個關於校外培訓的問題,今後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我要暫時迴避了,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途蟲百味人生今日頭條原創回答,請不要抄襲,謝謝)


途蟲的百味人生


補課,這是“中國特色”,補課,到底有多大的效果,這就要”打個問號”了,畢竟補課的效果要通過學校的考試才能看出來的。



筆者認為,補課和和課堂教學就像是種菜,補課就是偶爾施肥,而課堂是天天施肥,到底哪方面起了作用,誰又說得清呢?培訓機構沒有硬指標的。

但是,補課現在似乎成了大趨勢,因為部分學生補課,讓沒補課的家長心裡發慌,生怕“輸在起跑線上了”,就被迫跟風,送孩子補課。現在這時候,

每天上午十一點多,下午五點多滿街的都是接孩子補課回家的家長。

補課的目的已經不是效果問題,更重要的是家長求得心裡踏實。心裡想,補課了,我家孩子就不會落後。跟風,這是補課蔓延的根源。



而實際效果如何呢?由於培訓補課的師資不同,知識水平不同,對於教材的鑽研和把握不同,對於學生知識點的漏洞的知悉度不同,補課效果千差萬別。有些有效果,有些是水澆鴨背,沒有效果。

六年花20萬,不多,聽說頂尖城市稍微好一點的家庭一個孩子一年教育費用都在50萬以上,聽得人目瞪口呆。這不,今年三月,網爆湖北一家長花13萬補課,一年的成績下降140分。可見,補課的冤大頭多的是。



要明確回答補課有沒有必要,筆者的觀點是,效果實打實的,就有必要。那些自己沒譜,盲目跟風的求得心理安慰的補課,就算了吧,錢花了,孩子累著了,不一定有效果。你說呢?


文軒閣


補課到底有沒有用、有沒有必要,這主要看各個學生自己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任何片面之詞、一家之言,都無法完整地展示這個問題的本質。

現在的高考、中考,都屬於選拔型的應試機制,按“擇優錄取”的規則進行。許多人的觀點是,應試教育的核心是唯分數論,我認為這個說法有其合理的成份,但我卻不完全認同。

什麼是“擇優錄取”規則?準確地說,那就是按排名的先後順序錄取的規則。因此,我認為現在的應試教育,不應叫“唯分數論”,而應叫“唯排名論”才對。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給學生出的考題難度太大,全班50人只有一個學生得了1分,其餘的都是0分,那麼,這個得1分的學生就是第1名,他就是優勝者。也就是說,優勝學生的絕對分數不一定要很高,但要比其他學生高。

所以,應試教育的根本是競爭,競爭勝出的根本是考試名次靠前。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而補課,就是為了在這種激烈的學習競爭中取得優先權,有了優先權,才有更好的選擇機會。

面對這種競爭的總體局面,學習成績好的想更好,學習成績中上水平的想要優秀,學習成績差的想要提高。家長也好,學生也罷,想要更好的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人生的一種追求。

總結,說補課完全沒有用的人,只能說他不瞭解競爭的艱苦性;說補課沒有必要的人,只能說他本身不需要,或者說他本身不處在這種競爭中。


感動時代


過去我們沒學前班,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初中後開始早自習晚自習,一週上六天,不知課外補課為何物。那時期的學不也正是當代社會中流砥柱,經濟發展的今天就是對那時教育成果的最好檢驗。

現在到好,深受西方毒流影響,在哈西人士的鼓動下,搞什麼"素質教育""快樂教育","說什麼不唯分數論",該上課"減壓"實則課外補課"增壓",試問孩子"輕鬆快樂麼"?授知學識古往今來都不能“快樂",歷史一次次反覆證明科舉考試取士對貧苦大眾出色孩子走出的最為公平制度。

上過90年代擴招前大學的人都應該能感覺到,那時高校的學習氛圍和現在大學相比之間的區別,和青春年華的精神狀態。那時就沒聽說過"補課",成績不好學生可以"留級",天才生還能"跳級"。我就不明白現在孩子為何不能"留級“,同一年齡段孩子智力發育是有明顯先後,不一定就是"笨"。本來就跟不上的學生,學習對他帶說是煉獄,又何來的快樂。除了打擊信心和發父母錢,靠課外補課您覺得有明顯作用麼?留級才是最好安排。

現在在減負和快樂名義下,教學時間也確實太短。小學下午兩三點鐘就放學,又雙休,節假日又多,逢惡劣天或傳染病又停課,滿打滿算一學期也就實際上一百來天,總共才多少課時?

但不懂的是增加了學年。增加學前班和五年改六年制。既然按大綱這樣按排,說明教學任務是可以完成的。那課外補課除了與錢有關,還有何意義呢??


羅山農民工


其實在北京,一個孩子如果六年期間的補課花費只需要20萬,家長早就樂開了花。身邊很多小孩一年的補課花費就需要10萬起步。

補課兩個字,不知道這位發文的老師具體是如何認定的,我所說的花費是指包括孩子應試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提升所需要的全部的資金投入。

誰的孩子年級的增長,所花的費用會越來越多。以北京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課外補課投入為例。

1.某思奧數課程,一年大概1.5-2萬左右,其他大型教育連鎖機構的奧數花費基本如此。

2.某高語文課外培優,一年花費和某思數學差不多。

3.英語學習,線上練習口語,以某些線上機構為例,一年大概1萬左右。線下課程(包括語法、寫作、閱讀等)大概2萬左右。

4.暑假和寒假夏令營,國內1萬,國際5萬左右。

5.孩子音樂(某一門樂器)、某一項運動,不包括樂器在內的固定投入,其餘以每週200一節課計算,全年需要三萬左右資金投入。

以上1-5項全部加起來,低配標準大概是10萬左右。這其中還不包括很多一對一的訓練課程,如果家長請的老師是一對一進行輔導的,費用會更高。

補課有沒有必要,唯一的標準就是孩子是否需要。如果孩子有提升學習成績的需要有綜合能力訓練的需要,花費就是值得的,教育的投資從來都是回報比率最高的投資方式之一。

當然如果孩子的學習習慣沒有養好,學習態度不端正,家長花的錢很多可能都是冤枉錢。


九鬥學生心理


題中提到的西安一老師髮指責教育亂像的事情,發生在六年前的2012年,已經六年過去了!這個問題近日又提起,可見補課的問題依然是一個廣受社會關注的問題!我上學的時候也補課,目的就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做題、講題!現在孩子補課也不過如此吧!

近幾年教育部門已經明令禁止有償補課,可是補課的問題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先說說我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吧!有的人害怕孩子考不了重點中學,熱衷於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夏令營!每年給孩子花費在補課上面的投入不比題中提到的的六年20萬少!有的是擔心不補課了,孩子跟不上別人,考試考不了一個好的名次!雖說明令禁止補課,但是有的學校也是為了升學率,想法設法給孩子補課!



其實我始終搞不懂補課的意義何在?為何正常的學校教學不能滿足給孩子傳授知識,非得給孩子補課,而佔用本身屬於孩子的遊戲和空閒時間!我認為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事情!補課是沒必要的事情!

給孩子報興趣班培養孩子的特長技能這個我是不反對的!但是利用補課給孩子教學本身屬於課堂應該傳授講解的知識,這個我是堅決反對和譴責的!


我個人認為花費在孩子補課上面的費用和投入還不如帶孩子出去旅行!增長孩子的見識和社會認知能力!


周秦漢唐


有必要!

現在看到這種問題,心裡五味雜陳。

就像很多學校老師反感社會大眾抓住一兩個失德教師的典型去否定所有的教師群體一樣,個人作為補習老師,也非常厭惡這種明嘲暗諷補習的現象的,一件好事被一堆亂七八糟的人給糟蹋了。

補習市場這麼亂,應該整治,那麼到底是那些人搞亂了這個市場?

個人覺得有這幾方要負責:

1:不是從事教育行業的商人。

我自己只待過兩個補習機構。

第一家是連鎖,分校很多。負責管理的人原來就是教師,所以很多的活動都還是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則的。這家機構最初做得很不錯,開始瘋狂的擴張,半年裡增開了五家分校,可是等第一批老員工離職之後,這家機構在一年內就倒閉了。負責人無力迴天,也辭職不幹了。背後的大老闆不是做教育的,不服氣,自己上場,然後迅速陣亡。(這個時候上我的一節課,一個半小時,收費80左右,個人實際所得20-30)

第二家只有一個校區。背後的老闆是做官的,每次收取補習費用之後,就會看見一個貴婦裝扮的中年婦女,手提小挎包喜悅而來,笑臉而去。學校裡不要說什麼管理了,做什麼全憑高興。教師管理全靠坑一個是一個,來了不容易走,社保公積金告訴你交了實則沒交,學生都靠背後老闆的資源來騙,人員流動堪比房地產中介,半死不活的苟延殘踹。(這個時候上我的一節課,兩個小時,收費800左右,個人實際所得120左右)

我個人是極其厭惡補習機構的。哄抬補習費用,特別是那種一方霸主的機構,根本不考慮當地的消費水平,聲稱精英教育,其實就是奢侈教育。弄得民怨沸騰,人心惶惶,而且補習效果還不一定好!

2:學校老師。

最讓人費解的就是學校老師。對他們中的有些人對話,總有股子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戾氣沖天,沒有半分謙和有禮。真的就搞不懂了,如果這個年代的在職老師都還像八九十年代的老師那麼負責,真的補習就會少很多的。問題是自己不好好教,還各種橫挑鼻子豎挑眼,最可怕的是自己一面罵補習,一面自己偷偷家裡組織補習,天天家長學生各種催,這樣的老師真的讓人瞧不上啊。

學校老師真的不適合做補習的。在很正規的補習機構裡,在職老師在人員管理,補習效果方面都是不理想的。很多人認為,補習不就是講知識點麼,是個老師就能上!這是非常非常錯誤的。

我自己就拿我自己每年工作時間和工作範圍來說一下。寒暑假無休,沒有所謂年假,一般上課就是從早八點到晚上十點,中間休息兩小時,就是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寒暑假是要連著上課的,連軸轉幾十天不歇腳!然後教學範圍是從初三到高三。各種學生各種情況都要準備。有人說那週一到週五是休息的啊!想得美,正常都是休一天,而且那一天某個家長想見你聊聊情況,還必須隨叫隨到。週一到週五要備課,多少節課就要備多少節課,還有教研活動,開會,家長溝通等等,馬不停蹄的。有人笑著說,你們工資高啊!唉,看樣子家長一交補習費好幾萬,甚至那種一次交十幾萬的。可是這錢上課的補習老師能拿到五分之一就算謝天謝地了。

待遇不高,工作強度大,為啥還要繼續做?我父親老是要我回家,去當地學校,可是我真的真的受不了學校那種氛圍,以前就是從學校裡不幹了出來的。然後一般的重點中學,看看各種要求待遇,真的讓人沒有半分興趣。很多校內的老師看不起補習老師,覺得都是野路子。可是實際上很多補習老師都是師範類院校專業出身,教師資格證,授課水平哪一樣都不差的。不過話說回來,某些在職教師的那點優越,估計就只是體現在這點上面吧。因為在現實面前,越是懦弱無能的,越會惡語相向。

之前有遇到過做得很好的補習老師的,自己開班,既不宣傳又不對外招生,所有的學生都是慕名而去,要上課的學生預約都排到了第二年了。這個老師的收入是極高的,甚至一個暑假可以在當地買一套房,可是好評如潮。幹得好掙得多不是天經地義的麼!都是市場經濟了,空空的談什麼奉獻,什麼春風蠟燭,難道沒做好本職工作沒教好學生還不讓人說了麼!這是什麼道理。

3:家長。

很多學生都是家長坑壞的。

明明知道校內老師不靠譜,但是一個電話打來,還是乖乖送孩子過去補習,笑著打錢。

還有一些家長,看似為孩子補習花了多少萬多少萬,可是連孩子的補習老師是誰,上課水平怎麼樣,一無所知!想甩包袱,走近路,結果耽誤了孩子,回頭就氣急敗壞的開罵。這種情況哪裡是去補習,根本就是去賑災扶貧的。

甚至還有的家長連自家孩子成績到底如何一無所知,看到其他孩子去報班,也跟風一起報。需不需要是另外的事情,反正自己面子是掙到了,也就夠了。可笑至極!

好的補習也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一種。

大家都知道去搶學區房,特別是重點學校的。也知道去考重點學校,重點班級。可是現在大家對於優質的補習就不一定有什麼概念,總覺得交錢就行,能和孩子良好的溝通,提升成績就行。的確,能做到這些,已經算不錯了。因為這個市場裡面實在是太亂了,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都有。人人都想掙錢,耍手段,但是很多人又沒有掙到錢。至於事情又沒有做好,那是第二步要思考的事情。這就已經本末倒置了。

補習是對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主要針對跟不上學校教育進度或者學校教育無法滿足的孩子,可是事實上,在這個補習市場裡面,來補習的大多數都是不需要補習的,而做補習的大多數又不是專業做補習的。與其說二者是因為學習而串聯在一起,不如說是因為錢!這樣去想的話,就覺得很可悲了,我們明明在談的是教育啊,國之根本的事情。

現在正在大力整頓補習市場,嚴禁在職教師補習。希望能夠進一步的去打擊那些補習機構的各種亂收費現象,對教師認證多一些要求和管理。更希望學校裡面能夠加強管理,不要將很多老師該做的事情推給家長學生。這些都是美好的希望,以觀後效吧。

問題中特意點出來六年補習花費20萬,每年的花費大概三萬多,就算一年之內只有30周在上課,每週的花費大概在1000元左右,這個費用不算高的。就我自己知道的,很多在職教師出來授課都是七八百一節課,兩小時一節課!對的,很多老師根本就不是在趕課,而是趕命的搶錢,和房地產商賣房子一個路數。

人人都在抱怨補習,但是人人都在和補習沾邊。補習不補習,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但是個人想說,其實無論怎樣整頓,怎樣去規範,市場在那裡就是在那裡,至於個人怎樣得到自己心中想要的,就要看個人的本事了。

自己的一點粗淺看法吧,自然是不全面的,我只是在陳述一點結合自身經歷的主觀看法,不喜請繞道,謝謝!


古墓派蛋黃派


補課這事,還不能一刀切,說有必要或沒有必要。而應該客觀來做分析。

第一,補課取決於家長的心態。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絕大多數家長都對給孩子補課一事趨之若鶩,感覺別人的孩子都在補,如果自己孩子不補,那不是吃虧嘛。於是家長在這種怕孩子競爭吃虧的情況下,基本不會猶豫,只要看到孩子成績不穩定或者下滑,就會果斷給孩子報補課班,送孩子去補課。有些家長則不這麼看,認為補課並不能解決孩子自我管理學習的根本,還是要靠孩子自己去努力才行。

第二,補課分為補差和提前學。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有些學科偏弱,會選擇給孩子報補課班補弱,這種叫補差。補差能提高成績的可能性相對較複雜,有些孩子通過補課確實提高了成績,有些孩子補課非旦沒提高成績反而比補前更差,而有些孩子補課也未見成績有提升。另一種就是提前學,這種補課一般都是放在寒暑假裡進行,通過提前試圖讓孩子在新學期開始後學的輕鬆。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會利弊,只是家長不會關注這些。

第三,補課對家長來說不差錢兒。有些家庭條件較為寬裕,一般會選擇高價班,認為非常值得。而對普通收入家庭來說,會選擇價格適中的補課班。對於家長來說,把錢給孩子花出去了,圖的是暫時性的心理安慰,但這種安慰會上癮,容易形成補課依賴心理。但是對於報補課班之後,孩子成績到底如何?家長也持觀望和僥倖心理,孩子成績暫時沒有提高的,感覺補的時間短,再堅持一下會見到效果。而對於一直不見成績的,家長則會選擇換補課機構,或換老師,感覺總會見到效果。不管怎麼說,家長在孩子補課方面不差錢兒,是真捨得投入。

第四,補課到底有必要嗎?這是一道無解之題,如果你說沒必要,家長不幹,因為你改變不了他們的觀念。如果問問孩子們,肯定是大多數不願意,但是沒有辦法啊,是父母逼著給報的啊,結果也就慢慢適應並養成補課的習慣了。我還可以拿我自己的孩子來做一個比較,從小學到初中畢業,任何補課班都沒有報過,我就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從小學三年級就養成了獨立管理學習的好習慣。到初中後,他的同桌三年都在利用週末和假期補課,結果中考時,只比我孩子多考了9分。我問過兒子,為什麼同桌花那麼多時間去補課,但是仍沒有解決問題呢?兒子說,都學傻了,學木了,每天除了刷題還是刷題。

綜上所述,大家不難看出,持補課無用論的家長大概只有兩種,要麼保持平常心靠孩子自己去學,要麼孩子成績很糟糕無理怎麼補都無濟於事了。對於熱衷給孩子報補課班的家長,屬於對孩子成績永不知足,始終夢想著只要堅持給孩子補課,成績總會上去的。但是就結果而言,真的很難料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結束後,家長才能知道補了那麼多時間的課,花了那麼多錢,到底值得還是不值得。


韓國成老師


作為老師還能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想說老師您白做了!給孩子報班從來都不是為了孩子,孩子的成績好壞也從來都不只是孩子本身的問題!

從花錢來看,補課的作用可謂立竿見影!只要報班了,父母的直接衝突變少了,孩子的焦慮變少了,老師的討伐變少了,這麼實在的作用,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意義重大,若沒有補課,中國離婚率起碼還要提高十個百分點!

有的人馬後炮的表態,花那麼多錢卻沒有實際的提高多少分數,錢花得多冤枉呀!那我只能說,有這樣想法的人實在是貪得無厭!報班之前您難道不知道孩子什麼水平嗎?若是您真的不知道,那您憑什麼花錢給孩子報班,您指望天上掉餡餅嗎?絕大多數家長是知道孩子的真實水平的,也知道怎麼補都是不會有效果的,那為什麼還要補課,用這些錢給自己看心理醫生不好嗎?哦,差點忘了,病的重的家長怎麼可能會覺得自己病得不輕呢!

沒有效果的根源就是家長在賭博,在賭自己的運氣,在賭自己不用花心思就能得到別人花費巨資才能得到的東西!不勞而獲的人老天會眷顧嗎?

於是,為了不暴露自己的家庭矛盾,就把矛頭指向輔導機構吧,反正他們拿錢了,背個黑鍋怎麼了!

可以說絕大多數孩子的成績提高是很容易實現的,但絕不在輔導班上實現,而是在家庭裡!但我們的孩子的父母不會讓這件事發生!因為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能力,沒有文化等等,總之沒有實現這個變化的具體行為,而且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無論聽到多麼好的建議她們都不會去做,她們會表示沒用的,這個方法不適合我們家,有的會好一點,但也只是稍微好一點點,她們會去做,但只要遇到一點點困難立馬就放棄,同時會表示,你看吧,這方法行不通!

真正阻礙孩子變得優秀的人是父母!

真正阻礙孩子變得優秀的人是父母!

真正阻礙孩子變得優秀的人是父母!

輔導機構可以揹你們家庭不和的鍋,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表達對輔導機構的不滿正好說明了社會家庭不和諧的真實!學校老師能做的也是很有限,如果不是家庭矛盾激化,孩子怎麼可能會學習跟不上呢?老師還是少給家長出主意的好,你不瞭解他們內心的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