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寧可買低配的大衆捷達,也不買高配的國產車?

買車168


低配合資車or高配國產車?對於這個選擇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這個問題也是比較有爭議的。有人覺得合資車就是質量好,而有的人則認為選擇合資低配是消費理念不成熟不理智。對於這個問題,各位有何高見?



大眾捷達,對國人來說還是頗有情懷的一款車子,作為最早進入國內市場的車型並且也曾是官車,令國人印象深刻。較高的知名度加上國人喜歡扎堆從眾,捷達的銷量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

捷達這款車子,本身並沒有什麼太過出彩的地方。發動機技術也是非常的老久,國外也都是停產淘汰的車型了;外觀內飾中規中矩的大眾風格,缺少個性和亮點;配置也是比較的寒酸,鼓剎鐵輪轂,也只能讓人覺得這車賣的是情懷;故障率也並不低,只是成熟車型比較好修而已。


捷達縱然沒有什麼很大的亮點,好在保有量大維護方便便宜,家用代步還是能夠滿足日常用車需求的。國人願意選擇低配的捷達,一方面可以說是慣性消費,從眾心理作祟。問問身邊的朋友為什麼會買捷達,回答也很簡單,就是看到別人都買也跟著買了;另一個原因是捷達自身也是有一定優勢的,家用代步是沒啥問題的。

近年來我們自主品牌汽車有了很不錯的發展,各方面有了一個比較大的提升,尤其是配置豐富性價比高。相比捷達來說,雖然品牌知名度不高,但是產品力並不遜色於捷達的。與捷達同價位的自主品牌主流車型也是完全可以購買的,更高的安全配置哥舒適性配置為何不選擇呢?當然一部分消費者還是對國產車不夠信任,總會覺得合資車就一定好,其實不然。


無論是選擇低配捷達還是高配國產車,都說可以理解的,也都有足夠的理由來說明問題。但是在小編看來,低配的捷達未必比高配國產車好,低配捷達已是廉頗老矣。


小強說說車


說下遇到的真實的事情,去年有一次出差回來叫了輛滴滴,跟你想的一樣,是一輛低配捷達,看得出司機非常愛護他的車,但劣質的織式座套沒能掩蓋車內的粗糙,整個人彷彿坐在一個硬質塑料盒子裡,除了方向盤就是儀表盤了,當我們談到這輛車的配置和價格的時候,司機很自豪的拿同級別的國產說事,說捷達發動機領先國產三十年,捷達技術領先中國二十年,捷達起碼是合資車等等,這位司機可能還停留在他叔叔給他灌輸的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思維,現在的硬質塑料盒子低配捷達,同等價格可以買到國產的悅翔 艾瑞澤5 帝豪等車型,低配捷達的價格甚至可以買到全系標配ESP等安全系統的艾瑞澤5CVT版,操控 空間等比較實用的方面摔捷達幾條街,而在這部分司機眼中,國產意味著低劣,合資意味著牛掰,完全忽略了國產車這些年來的進步,所以有了“起碼是合資車”的自豪感,殊不知這種自豪感基本等同於一個笑話。

如果非要比高低,在B級以上合資車是完勝國產車的(南朝鮮的車除外),但這是在B級車型,這幾年以吉利和廣汽為代表的民族汽車品牌在B級市場已逐步的佔有一席之地,代表為博瑞,在A級車市場,如果就為了個“起碼是合資”,那就是思維有問題了,這個層面的消費者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商務用途不大,國產車A車是最適合的,配置好,安全性能強,空間足夠大,操控和舒適性接近B級車,而且現在的國產車絕對不是你印象中的那種開幾年就成破鐵殼的那種,反過來低配的捷達更像個鐵殼子帶四個軲轆。


小大白菜x


親戚叫我幫他買七八萬的車,我帶他們一家逛了各種四兒子店,本田的飛度最低配73800,一分錢不便宜,銷售一副看不起人的表情,直接走人,然後去別克,人家說了,沒有低於十萬的車,又去的長安,沒看中,比亞迪的車子也很好看,不過沒有太合適的,去起亞看的K2,新改款的不降價,他們想去看北汽江淮看,被我直接拉回來了,我說國產的也分三六九等,有些車連看都不要看了,開兩年生鏽掉漆,去吉利相中了GL.配置確實高,但我跟他講這車油耗還是不低的,1.8排量的怎麼也得十個油,其他的配置確實要比合資車高,又看了幾款車,雖然配置都很高,但是油耗和底盤隔音之類的就不行了,然後去大眾,老款捷達七萬多就能買1 .6排量的,六萬多能買1.4的,不過老款的樣子不好看,新款剛出半個月的1.5排量的85600,因為外觀很好看,找熟人優惠五千,捷達首先三大件是靠得住的,發動機最起碼省油耐用,底盤穩定,跑一百五六不飄,變速箱用手動的,又好用又不愛壞,其他配置確實低,但是好多東西自己加裝用不了多少錢的,花了三四千改的真皮座椅多媒體倒車影像輪轂胎壓監測真皮方向盤鯊魚鰭天線等等裝潢一下,外觀內飾都有很大提升,大眾被黑的大多數都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燒機油和乾式雙離合,但是你買自然吸氣的和手動擋,很自然的避開了風險,可靠性和油耗都非常讓人滿意


BON45660809


大眾捷達在中國的能見度很高,在街頭巷尾不經意間就能遇上一輛。記得那時還小,不知道幾個汽車品牌,唯獨認識捷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每每見到VW標的汽車,都會指著這標誌跟身邊的小夥伴說:“看!這是捷達。”這能說明什麼?

1.資格老

1991年12月,國內捷達以零件組裝的方式正式生產下線,次年6月正式亮相併銷售,這是當時一汽-大眾推出的首款車型。

與當時桑塔納在南方的地位一樣,北方誰家能夠開上捷達,那家一定非富即貴。雖然,現在捷達的地位不如從前了,但為人們遮風擋雨的使命和良好的口碑仍舊保持至今,所以說它資格老並不為過。

2、質量可靠,保有量大

由於擁有良好的口碑,捷達目前的月銷量也是驚人的,17年6、7、8月的銷量分別為23628、23029、34864輛,8月份的銷量佔一汽-大眾銷量份額的27.71%。

同時,現款的捷達在外觀和技術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升級,與上海大眾的兄弟車型新桑塔納“同為一車”也讓其維修保養更加便捷。

3、開的溜

很多朋友就是通過捷達才拿到了駕照。只有感受過捷達猛抬離合熄火前的突兀,才能抬穩離合器;只有無數次的切換檔位,才能對捷達的掛擋邏輯瞭如指掌;只有無數次對捷達抖動的感知,才能熟練掌握坡道起步。

因為我會開捷達,所以沒必要選其它車。

4、品牌價值,保值率

就算是開著30年前的老奔馳,那也是奔馳。同理,國人要面子,大眾就很好的迎合了這一點,比起自主品牌,選大眾面子上過的去。保值率上,同年的捷達比起自主品牌汽車要高出不少。


AL頻道


各個階層實際上都有自己的面子。至於那些說三四十萬以下的車都不存在面子的人,你說這些話的時候,仔細想想是不是真心話。

目前像大眾桑塔納和捷達這類合資品牌的入門車型,銷量都非常高,甚至超過了自家的全球性車型。例如雪佛蘭科沃茲幹掉了科魯茲,福特福睿斯干掉了福克斯,同理大眾朗逸也是幹掉速騰。

之所以這些中國市場的特供車能夠大行其道,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仍舊是合資品牌的市場。自主品牌在大多數人眼中依舊是上不了檯面垃圾貨。別看自主品牌如今的發展如火如荼,銷量佔比也越來越大,但是你問問那些買自主品牌車型的人,如果有更多的預算,還會去買自主品牌汽車嗎?

估計有一大半人會是否定的答案。所以,目前自主品牌汽車仍舊是廉價和沒檔次的代名詞,雖然已經有所改觀,但是短時內這種觀念想從普通民眾中徹底剷除是不可能的。

當然不排除有些人購買合資品牌低配車,並沒有品牌歧視,只是覺得合資品牌的質量穩定性更好,使用更省心。但是目前家用車領域,質量方面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並沒有明顯的差距,更多的是消費者自己心理上的差距。

所以,這是一個緩慢改變的過程,自主品牌一方面打好基礎,即便是廉價的代名詞,那頁要把廉價車給造好,形成口碑,影響後來的購車者。久而久之,觀念就會慢慢改變。另外自主品牌也要努力拓展產品線,突破品牌天花板,往更高的區間去發展,讓消費者扭轉自主品牌就是廉價的代名詞!


車無定論


我只發圖不說話,車質網投訴銷量比



Myobs


為什麼捷達車好賣?當你坐過日系國產法系,然後在坐捷達(改裝出租車除外)就知道為什麼別人好賣,自己心中有數,別聽別人神吹鬼吹。第一空間,第二底盤,第三操控都是鬼子系的神車望塵莫及的。至於說大眾車比日系車愛壞,身邊朋友基本都是幾萬上十萬公里,也有四五十萬公里的捷達車還在路上跑的,可能都是身邊的朋友運氣好吧


窗外47114876


也許我這條回答不會有人看見,但是我還是想認真的回覆一下,16年4月底買的奇瑞艾瑞澤5自動領潮。當時買車的時候看過飛度,軒逸,陽光,逍客,捷達,polo,以上所有車型全部需要提車等1到2個月不等,我又是個急性子,再加上對奇瑞一直有好感,家裡第一臺車是旗雲,又買了個瑞虎,然後一直關注奇瑞。曾經也發誓非瑞麒G5不買,所以毫不猶豫買了艾瑞澤5,當時應該是第一批車,還參加過幾次廠家的回訪和車主意見收集,後續17款的座椅顏色和出風口鍍鉻改成磨砂鋁都有我投票在裡面。

說實話,從裝配工藝上來看,現在的國產車絕對不遜色合資車,甚至比有的合資車更好。艾瑞澤5整車裝配水平絕對一流。各覆蓋件接縫非常均勻,行駛質感非常好。起步也很輕盈。無異響。但是!但是!油耗那個逆天呦!開空調市區竟然能達到14個半到15個油!市區不開空調11個油,高速也10個油!我真的一點也沒撒謊!為了油耗的事我跑售後去了無數次,甚至還碰到過廠家巡訪的兩位工程師,讓他們也一起會診過。結果一點問題沒有。其中高速10個油測量是在4s售後經理親自開車,並且使用外掛油箱測量出來的。

事情的最後毫無懸念的和大部分人一樣,我把車賣了,就在前兩天,一年零4個月的車,我虧了3萬3千塊錢。我實在是不能忍受一臺有這麼大缺陷的車繼續與我為伴。雖然它確實是臺好車。現在我依然會時不時的後悔,後悔當初為什麼不等兩個月,買個飛度,買個軒逸,哪怕買個陽光也行吶。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合資車,哪怕買一臺什麼配置都沒有的合資車我也不會買配置豐富的國產車。我是真的怕了。我就是個平頭老百姓,我沒多少錢,一臺車對我的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我需要的是一個省油而且能穩定的陪我過日子的夥伴。而不是華而不實的樣子貨。也許我一竿子把國產車全打翻了。冤枉了很多真正好的國產車,但是,對不起,我不會再去嘗試了。我怕了,我想把我辛苦掙來的錢用來養家餬口,用來給孩子買玩具,給老婆添一件衣服。而不是再去冒險買國產車去賭博了。

也許有人會看見這條回覆,也許你們會罵我。但是我不在乎。我吃過虧,所以我不想再吃虧上當。我承受不起


SXAQA


一個河南人,想買個車跑黑車,一輛是六年的捷達,一輛是4S店的新賣的華普,爭求我們大家的意見,我們都說買那輛捷達,他又直意說華普是好歹是新車,兩車的價錢差不多,就買了華普,這可是他一家人所有的積蓄,這車開了不到三年,車體全他媽鏽透了😫😭😫,


手機用戶60483782501


只說明中國人還是不認可自主品牌。有些人目前買車很少理智去看口碑、看質量。中國的汽車消費市場與美國日本歐洲等相比至少相差10年的水平。主要原因還是之前受經濟實力限制,買不了,如今都有條件買了,所以肯定會買一些國外比較知名的品牌,攀比心虛榮心嘛。

那麼接下來考慮兩個問題,其一:國產車的質量真不好嗎?真的不能和合資媲美嗎?

信不過國產車,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動動腳趾頭想想都知道,如果自主品牌真有那麼差,連續多年成為第一名的為什麼是中國品牌車?真的靠便宜就可以成第一?如果自主品牌比亞迪那麼差,真的能靠便宜成為歐洲城市的出租車首選?

其二:面子問題和保值率的問題,買合資有面子還是國產有面子?買哪個保值率更好?

其實大家在以前4S店危言聳聽的宣傳中,總覺得國產車的質量很差。像以前流傳的“奇瑞奇瑞,修車排隊”這句話,對於不懂的事情,人們總不願意深究因果,每個人都帶著標籤看世界。其實,當初大家不過是在排隊保養。

另外,合資車的變速箱會出問題,發動機會出問題,底盤還會出問題,如今尾氣排放也出問題。可人們卻還是覺得合資品牌品質更有保障,國產車容易出問題。這個事情,深刻地說明,第一印象對人是多麼地重要。

當然,就目前階段來說,國產車的品牌價值還是不夠,有的人覺得開著沒面子。(儘管我也不知道開個七八萬的合資車面子就從哪兒來了,但很多人確實有這個想法。)

自主品牌溢價率不高,以至於二手車的保值率並不高。這個實情也會導致大家去買低配的合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