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宗祠百年鸟雀不居,精美木雕却遭破坏


浦江郑宅很小,名气却很大。郑氏家族自南宋落户浙江金华浦江,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三百余年不分家,鼎盛时期郑家三千余人同吃一锅饭。郑氏家族以孝义传家,世代清廉,故又被称为“郑氏义门”。明洪武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亲赐郑氏一家为“江南第一家”。

我曾多次来到这里,每次来都能给我新的认识,领悟到关于家、关于孝、关于义的真正含义。当走进“江南第一家”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九座牌坊时,深深感受到浦江郑家在历史长河中的显赫地位与功绩。

如今,郑宅镇居住的基本都是郑氏后人,这条小溪便是他们的生活水源。白麟溪弯多流缓,自古就因“十桥九闸”而远近闻名,十座单孔石桥分布在全长不过半里路的街面上,两岸居民通行极为方便。九个水闸就造在每座桥的上端以控制水量,水呈梯形一级一级往下淌,为小镇增添了无限风光。


在溪边有一口方井名为“孝感泉”。相传南宋初年,天下大旱,当年首创合族同居始祖郑绮的母亲卧病不起,想喝清凉的水。郑绮四处寻水未果,急得双膝跪地,乞求上天赐下甘霖。郑绮的孝心终于感动上天,一道闪电打在白麟溪边,炸出一道裂缝,地下涌出了清凉的泉水,孝感泉由此而来……

在孝感泉左侧有一座昌三公祠:也称眉寿堂,这里是郑氏家族举办婚礼的地方。郑氏家族早在几百年前就实行一夫一妻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是绝对不能纳妾的。而且郑家人选媳妇、女婿最看重人品,绝不接纳品质低下的纨绔子弟。

走进公祠,迎面是一块牌匾,上题有“麟凤”二字。在牌匾后供有一尊“老佛像”,意在此悼念明朝建文帝。据当地人介绍,建文帝被自己的叔叔永乐皇帝朱棣夺了皇位后,出逃到浦江郑洽家忠孝可侍,遂后将其藏匿昌三公祠内。后又因故被发现,官兵追捕到郑家,文帝藏于井中得以脱危。从此,郑治随建文帝过上逃亡的生活。郑家为悼念建文帝在昌三公祠供“老佛像”一尊。


这座曾与明朝皇室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祠堂,如今看来依然富丽堂皇,尽显气派。房上屋樑满是精美绝伦的木雕,让人叹为观止。

只是走近一看,一些精美的人物雕刻已被破坏。据说这些都是文,革时期杰作,实在让人感到痛惜。

“江南第一家”原指郑氏宗祠,建筑结构透着浓郁的明清风格,共有五进六十四间房,布局恢弘开阔,为当年族人的活动中心。或许是用料的缘故,多年来宗祠内鸟雀不居,蜘蛛不留,蚊蝇无迹,夏日清凉无比。作者简介:寒残一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