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阅读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阅读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扶植學術、激勵創新、鑄造精品、傳播知識

阅读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我認為人生有兩件事少不了,一個是閱讀,一個是旅行。閱讀讓我們對社會人生有更深刻的認識,對社會有更真切的體驗。旅行讓我們的心去貼近自然,聆聽自然,感受自然。作為一個社會的人,都希望和別人交流,希望融入到社會之中,而閱讀是一個人融入社會的最好的方法。任何一本書都是作家對社會人生的觀察,思考的結晶。社會萬象,人生世態都可以從中有所瞭解。書就像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出我們自己的影子,使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

閱讀和寫作就和吃飯睡覺一樣,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由紙質閱讀到網絡閱讀,閱讀的媒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人們的閱讀活動已經非常方便了,人們不再把閱讀看做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是,儘管如此,對於現代人來說,閱讀還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

何以這樣說呢?對大多數勞動者來說,一方面他們文化程度不高,閒餘時間不多,繁重的勞動耗去他們大部分的時間精力,他們無暇讀書;

對於大多數幹部,他們或者忙於工作,或者忙於應酬,或者忙於鑽營,也無暇讀書;

阅读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對於那些大老闆們,他們忙著掙錢,也沒有多少時間用來讀書,即使他們有時間閱讀,只是為了消遣時光,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也沒有多少;

對於成長中的中小學生呢,應該說是讀書的最好年華,他們應該有閱讀時間。但是,現實是繁重的課業負擔,重複的機械的練習,佔用了他們大量的時間,他們也沒有多少時間拿來讀書;

那些專家學者呢,應該是讀書的主要群體。他們的閱讀更多與課題項目有關;

教師應該有時間閱讀吧。然而,走進校園,你看到的是他們忙碌的身影,滿頭備課寫教案,根本也沒有時間看書。即使有點時間,他們也是用來消遣。對於讀書他們似乎沒有多大的興趣。走進書店你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學生教輔資料。

阅读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中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可惜,我們的教育恰恰在這個方面沒有用過功夫。我們努力提高學生語文成績,我們卻沒有培養起孩子閱讀興趣。學生閱讀的目的似乎是理解,理解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似乎我們並不十分清楚。讀的目的是為了寫作吧,但是,畢竟,當作家或者能夠以作家的目的來閱讀的是少數,是為了消遣,為了愉悅身心吧,顯然也不是,這與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目的不相符。

過去,因為識字的人少,我們把讀書人稱為文化人,有文化就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所以孔乙己才儘管窮困潦倒,但是卻始終不願意脫去象徵讀書人標誌的長衫。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因為讀書有這樣現實的功利的作用,古人皓首窮經,目的不僅僅在學問,而是學問背後的能給自己帶來巨大利益的東西。所以,只要是想超越自己的階層,步入上流社會,非經過讀書不可。才子佳人小說就是讀書人的一種潛意識的表現。儒林外史的寫盡了讀書人的百態。整個儒《儒林外史》就是一部讀書人的辛酸史,也是一部國人讀書的活標本。

如果拋棄功利的閱讀目的,還原閱讀的本質,那麼我們可以說閱讀就是一種修行。閱讀需要拋棄一切雜念,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之中,通過語言文字體驗社會人生。從閱讀中我們可以獲得精神的愉悅與心靈的寧靜。當你的目光與文字對接,你的心開始遊走在文字之中,你的思想在攜帶著各種意向飛馳。

阅读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晨鐘暮鼓,潮起潮落,那聲音會穿過歷史的長河,直擊我們心靈的琴絃。朝雲暮雨也會透過歷史的雲煙,潮溼我們記憶的心田。當我們的心靈沉浸在語言文字之中,我們就會忘記世界的一切煩惱,走進作家為我們創造的另一個世界。不論開始我們是抱著什麼樣的目的讀書,最後,當我們進入書的世界,也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我們的靈魂接受作者思想的沐浴,我們的心靈被洗滌的乾乾淨淨,世俗的煩惱被拋卻到九霄雲外。我們會獨立與世界之外,成為遺世獨立的人。名與利都會遠離我們,一切塵世的喧譁與騷動不會來打擾我們。我們就成了毛主席所說的是個純粹的人,是個高尚的人,是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當然,要真正進入這樣的境界,我們就必須摒棄功利化的閱讀,把閱讀當做一種修養身心,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活動,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獲得閱讀的快樂,實現閱讀的價值。

何永國,陝西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出版教育專著一部,散文集一部。光明網教育名博。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詩歌散文等多篇。

一、來稿基本要求:

  1. 對於已發佈的稿件,請直接附上鍊接,註明來源和在哪些地方投遞過

  2. 保證投稿文章的可靠性、正確性、可用性

  1. [email protected]

  2. 文章被採納後我們會與您取得聯繫,支付稿費

圖書推薦

阅读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我家住在動物園》

作者 | 林儷芳

內容簡介: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很渺小,因而我們需要去找回這份本能,讓我們的後代學會去與大自然、與動物融洽和諧地共存。

為了等待一天當中最完美的光影出現,捕捉動物們真情流露和稍縱即逝的瞬間,年過六旬的作者可以守候在鐵欄杆或玻璃櫃外一整天,身上只帶著兩個饅頭和一瓶礦泉水。透過她所拍攝的那些感人至深的照片,你我將更加了解萬物有情和人類需要與之共存共生的道理。也藉此書重新呈現人們心目中單純而快樂的動物天堂。

溫馨提示:《我家住在動物園》正在火熱預售中!9折包郵!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搶購!

長按二維碼

人文在線

專注於學術出版

微信號:humanitybook 微博:@人文在線

客服QQ:2219584093

阅读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