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1998年的夏天,深深印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腦海裡。這一年夏天,長江、嫩江、松花江等主要江河發生了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2551億元。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廣大軍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最終取得抗洪搶險的偉大勝利。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資料圖

湖北作為受災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在災難面前不低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攻堅克難、改革創新,使遭受重創的社會民生得以迅速恢復發展,在荊楚大地改革開放40年曆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在抗洪搶險勝利20週年之際,本刊記者來到1998年遭受潰堤之痛的嘉魚縣簰洲灣,實地探訪這20年來當地所發生的變化。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簰洲灣災民大轉移

噩夢:那是一個悽慘和悲壯的夜晚

“簰洲西流彎一彎,武漢水落三尺三。”由於擁有“曲流”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簰洲灣對於下游60公里處武漢市的防洪,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也正因此,該地一直承擔著巨大的防洪壓力。

歷史定格在1998年8月1日晚,當簰洲灣出現歷史最高水位31.52米時,中堡村附近堤段突然潰口,簰洲灣頓成一片汪洋澤國。152平方公里、5.6萬群眾的美麗家園毀於一旦。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簰洲灣曲流”資料圖

那個戰士名叫朱海平

(謝蘭枝,中堡村村民)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潰堤時,我被洶湧而至的洪水衝下了堤。幸運的是,巨浪襲來時,有個戰士一把將我推到樹上。因為害怕,我緊緊拽住戰士的肩膀不放。兩人靠著一件救生衣,一直撐到第二天早上。

這年,她年僅34歲

(駱訓祥,時任中堡村村支書)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我帶著60人的突擊隊和300多民工從3公里外的防守堤段趕到合鎮垸,幫助搶堵管湧。在堤上一腳踩下去,像是踩在棉花堆裡,水就從腳印裡滲出來,散浸、管湧不斷。

當時心裡就有一種不祥之感,趕緊派村婦聯主任駱國豔去挨家挨戶通知大家撤離。哪知晚上9點不到,幾十米長的堤壩頃刻間轟隆倒塌,駱國豔在通知完最後一個組時,被一個惡浪捲走。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資料圖

若不是他,說不定我墳頭早就長草了

(金維保,中堡村村民)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當時我泡在洪水中,是20歲的羅偉峰拉著將我送到樹上。到第二天凌晨3時,部隊的衝鋒舟趕來把我接走。

後來,每年春節,我都要和這位解放軍同志打電話或者發信息問候,太感激他了。

歷史記錄下了這悲慘的一幕,但歷史同樣不會忘記那些洪水中的脊樑!

重建:廢墟上升起美麗家園

時隔20年,記者來到長江大堤。夯實的江堤已看不出從前的單薄,植下的楊樹已形成一道綠色的防線。從堤壩上下來,走進當時受災最嚴重的中堡村。一排排洋房整齊地排列在馬路兩旁,其中不乏裝修精美的農戶。

據悉,簰洲灣管轄的長江堤段長41.5公里,舊堤壩寬3米,當年潰口的長度是760餘米。1998年洪災過後,堤壩被加寬加高加固,從當年8月至2000年5月,完成土方總量1600多萬立方米,投資近1.5億元,新堤修固基本完成。在水利設施重建上,簰洲灣對劉家堤百里長渠進行了硬化、清淤,做到路相連、渠相通,旱澇保收。

20年來,整個簰洲灣水利投資約花費上十億元,先後成功抵抗住了2016年和2017年的高水位洪水。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三湖連江

父子兩代人的畢生心血

(許遠利,簰洲灣鎮水利站站長)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現年58歲的許遠利擔任鎮水利站站長多年,小名叫畢生,他的父親許高淮是老水利站站長。許遠利名字中的“利”就是水利的利,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父子兩代人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簰洲灣的水利事業。對於簰洲灣的水利建設,許遠利如數家珍。

“現在的堤壩有4米多寬,壩基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日本‘土工模袋技術’,用高壓棒將混凝土打進麻袋自動定型。20年過去,外層的麻袋雖然已經腐爛,裡面的混凝土仍然非常堅固,可起到防浪、防汛的作用。”許遠利告訴記者。

一個美麗、富裕的新簰洲灣

(段茂林,中堡村現任村支書)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受災時中堡村有400多戶村民,目前中堡新村有近800戶,約3800人。

1998年的洪水,淹沒了整個村莊。洪水退去,村裡房屋全部倒塌,滿地死豬死雞死牛,惡臭難聞,淤泥遍地,滿目瘡痍。泥沙淤積造成4000多畝稻田無法耕種。

國家投入8000萬進行了沙土整治,還良田於民。現在的中堡新村,是整體搬遷重建而成,房屋更結實更漂亮,街道更寬敞,群眾的笑容更美。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2017年長江一號洪峰平安通過簰洲灣

蔬菜大鎮、水產強鎮

(宗克飛,簰洲灣鎮政府鎮長)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那時候,我們簰洲灣什麼廠都有:華龍瓷廠、電磁線廠、玻璃馬賽克廠……”宗克飛回憶1998年之前的日子。這個長江中游的天然避風深水良港,數百年來人流物流興旺,商賈雲集,素有“小漢口”之稱。然而洪災過後,很多支柱型企業從簰洲灣撤走;年輕人也紛紛離開故土,前往省會武漢甚至更遠的地方務工。

在嘉魚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簰洲灣鎮以黨建為引領,堅持發揚和傳承抗洪精神,動員千家萬戶,自力更生,堅持環境整治,堅持招商引資,堅持精準扶貧。

經過近20年的努力,鄉村亮起來、美起來,簰洲灣的能人紛紛回鄉投資。現在,簰洲灣鎮已成為嘉魚縣的蔬菜大鎮、水產強鎮。

2017年,簰洲灣全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6億元,完成社會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7.02億元,完成固定投資額14億元,實現公共財政收入126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5620元。

傳承:抗洪精神接續發展

在1998年簰洲灣抗洪中,為保衛人民生命財產,高建成等19名解放軍官兵光榮犧牲。1999年3月,位於中堡村的“簰洲灣九八抗洪烈士陵園”竣工。

烈士陵園離當年潰堤處只有一公里遠,園內青松蒼翠、寂靜肅穆,19座衣冠冢整整齊齊存留於此;園外白楊高聳、稻苗油油。

很難想象,這裡曾經被淹成一片汪洋。每年清明和“八一”建軍節,社會各界人士和村民都會自發前往烈士陵園祭奠烈士,寄託哀思。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高建成犧牲時,其女兒高潔緣只有4歲。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下,高潔緣茁壯成長,後考入空軍勤務學院……

一週內遷墳兩萬座

(簰洲灣村民)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2010年,簰洲灣遭遇50年一遇的水澇災害,時任湖北省長李鴻忠三到簰洲灣視察慰問。在進行水利施工時,應施工要求需遷移兩萬座土墳。

時間緊、任務重,也來不及制定遷移政策,村民們發揚抗洪精神,聽黨指揮,克服困難,在一週之內將兩萬座土墳全部遷移完畢,全力支持防汛工作,創造了令人驚歎的“簰洲速度”。

“洪水娃娃”全部參加徵兵體檢

(塗秋意,簰洲灣鎮黨委書記)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98抗洪留給我們的除了記憶裡的傷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感召和傳承。”塗秋意說。

當年同樣受災的新洲村,受解放軍的事蹟感染,在1998年後村裡掀起了參軍熱,20年間全村參軍60餘人。其中,副團級以上幹部有3名。村裡1998年出生的“洪水娃娃”全部參加了徵兵體檢。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八一廣場亮化工程

豐碑起,慰英雄姓字,永嵌民心

(殷德勝,簰洲灣居民)

簰洲灣作證:1998,那場洪水中的脊樑

2017年8月,在簰洲灣68位商界人士的倡議下,社會各界籌資建立八一文化廣場。據悉,投資1000萬元的文化廣場,有800多萬元都靠社會力量捐贈而來。從2017年8月發起到2018年2月8日正式竣工,短短半年時間,簰洲灣再次創造了“簰洲速度”。

現在,八一廣場成了簰洲灣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每天晚上,廣場上都有數千名群眾跳廣場舞、唱歌、健身。殷德勝激情滿懷地寫下了《沁園春•賀簰洲灣八一文化廣場開園》——

“古鎮簰洲,喜建嘉園,美奐美輪。看恢宏廣場,飄揚彩幟;高低秀木,掩映叢蔭……憶抗洪搶險,通宵達旦;保家護垸,取義捐身。十九男兒,芳華不再,熱土長眠又一春。豐碑起,慰英雄姓字,永嵌民心。”

策劃:馮正安

報道:王道勇 高豔 王菲 駱曉麗

END

來源 | 《黨員生活》2018年第08期·下,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