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作戰勇武有謀略,徐茂功反嘆息的說:破我家者必此兒!

徐茂功,又名徐世績,是唐朝的開國名將,因為戰功顯赫,被李淵賜姓李。李世民做皇帝后,為尊者諱,遂改名為李績。李績早年投奔瓦崗寨,在瓦崗首領李密投降李淵後,也率眾歸降。他一生歷侍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唐朝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曾跟隨李世民消滅王世充,討伐竇建德,兩次出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降服高句麗,是唐朝初年首屈一指的名將,戰功僅次於李靖。

孫子作戰勇武有謀略,徐茂功反嘆息的說:破我家者必此兒!

李績一生有2個兒子,長子李震英年早逝,次子李思文官拜司僕少卿。李震生前育有3子,個個都武藝非凡,然而要說最勇武有謀的,當屬李震的大兒子李敬業。由於出身武將世家,李敬業從小就熟於騎射,而且很有才智,因父親早死,他作為長孫直接承襲了李績英國公的爵位。唐高宗時,蠻群聚集為寇,朝廷出兵討伐不利,就命李敬業為刺史前往征討。賊兵聽說新的刺史帶兵前來,就嚴陣以待,沒想到李敬業拋下軍隊,只帶2名隨從姍姍而來。

孫子作戰勇武有謀略,徐茂功反嘆息的說:破我家者必此兒!

李敬業來到賊營後,從容若定好像進了自己家裡,隨後他大聲告訴賊寇說:“國家知道你們是被貪官汙吏所害,沒有其他罪過,現在都可以回到田裡去,以前罪過不予追究,最後離開的人將視為真正的賊寇。”賊寇們看他舉止非常頗為震驚,又聽說他的寬大政策後,都放下武器,就地解散了,李敬業又抓來賊寇的領頭,打上四十大板,以示懲罰。在他的恩威並使下,境內很快被平定下來,此事隨後被廣為流傳。他的祖父李績聽說後,反而嘆息:“我從來不這麼冒險做事,將來破我家者必此兒也!”

孫子作戰勇武有謀略,徐茂功反嘆息的說:破我家者必此兒!

結果此話一語成讖,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廢掉唐中宗,獨攬朝政。李敬業便聯合一批落魄的士人和江洋大盜,密謀反叛。公元684年,李敬業起兵揚州,以勤王救國,匡扶廬陵王李顯復位為名出師,此時很多忠於唐室的百姓也對武則天臨朝稱制表示不滿,在義旗下紛紛聚集,李敬業的士卒很快突破十萬人。

武則天聽說李敬業反叛,就收回御賜李姓,恢復他的本姓徐,並追削李績等人的官爵,將李績掘墓砍棺,可憐的李績料中了開頭,卻沒有料到自己百年後反而受子孫所累,遭此厄運。徐敬業舉兵反叛後,在大軍進軍路線上,部下立馬分成了兩派,軍師魏思溫主張以恢復李唐皇帝權力為口號,聯合其他李氏宗族,大張旗鼓進逼洛陽,這樣忠於李唐的臣民都會前來依附,勝利指日可待。而另一軍事統帥薛仲璋卻說:“金陵有帝王氣象,又有長江天險,不如先奪金陵以為霸業的基礎,然後徐圖中原,這樣進可取天下,退可自保。”

孫子作戰勇武有謀略,徐茂功反嘆息的說:破我家者必此兒!

而此時,一向勇武有謀的徐敬業卻被金陵有王氣所吸引,拋棄軍師的正確謀劃,轉而攻打金陵,這一戰略的錯誤也為其失敗埋下了伏筆,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他起兵目的不純潔,僅僅是為了自己想當皇帝而已。當他的大軍進攻鎮江時,其稱霸謀逆的目的昭然若揭,很多人都從中看出了他只是為了一己之私起兵叛亂,並不是真正的想匡扶李唐皇帝,隨後前來依附的人寥寥無幾,徐敬業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孫子作戰勇武有謀略,徐茂功反嘆息的說:破我家者必此兒!

李敬業叛亂之後,武則天任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領兵三十萬,討伐李敬業。平叛軍隊在經過短短三個月的戰鬥,就誅殺了李敬業,平息了叛亂的戰火,徐敬業的人頭也被送往神都洛陽,懸掛在東門之外。徐敬業想做皇帝,結果兵敗身死,完全是其咎由自取的結果,只是他的反叛害苦了他的爺爺李績,讓一代名將入土後還不得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