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廬-古代洞房文化趣談

青廬-古代洞房文化趣談

在《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曹操與袁紹年輕的時候,非常要好,經常出去“俠遊”,這樣就免不了做一些惡作劇的事情,有時還會偷雞摸狗。有一天他倆見一對新人結婚,便偷偷地溜進人家的院子,看到新娘貌美,就冒出了個壞主意。突然大喊“抓賊”,把“青廬”裡的人都引了出來,混亂之中把新娘劫走了。

我們姑且不去論證這個故事的真假,但古代人把舉行婚禮的時候臨時搭建的帳篷叫“青廬”,卻是千真萬確的。

  東漢至唐初 “青廬”既是洞房又代表結婚

從東漢至唐初,古人都是在青布搭成的帳篷裡舉行婚禮,“青廬”一般設在住宅西南角的“吉地”上,下轎的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走過,最後進入青廬。《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禮異》:“ 北朝婚禮,青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於此交拜。”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神女》:“公子辭而出,曰:‘明夜七月初九,新月鉤辰,天孫有少女下嫁,吉期也,可備青廬。’”

古人除把“青廬”作為新人結婚用的婚房外,有時也把結婚稱為“青廬”,這一點,與我們現在用“洞房花燭”指代結婚是一樣的意思。到了近現代,仍有人把“青廬”指代結婚,如郭沫若《卓文君》第二景:“卓翁,你該曉得,司馬長卿名揚四海,如今尚未青廬,假使他能得女公子為他的內助,那豈不是天作之合嗎?”唐代以前的“洞房”一詞又是什麼意思呢?

  唐朝 “洞房”才開始代表新房

“洞房”在唐代以前並不是指新婚夫婦的臥房,它是指宮廷中豪華而又幽深的居室。例如,《楚辭·招魂》 :“姱容修態,絙洞房些。” 司馬相如《長門賦》 :“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北周時庾信的《三和詠舞》中雖然讓“洞房”與“花燭”攜手了,“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但這裡的“洞房”依然不是描寫新婚之夜的。

由於唐代的文人騷客多用“洞房”一詞來指代男歡女愛的場所,時間久了,人們便把“洞房”一詞專門指代新婚用的臥房了。例如,劉禹錫《苦雨行》 :“洞房有明燭,無乃酣且歌。”顧況《宜城放琴客歌》 :“新妍籠裙雲母光,朱弦綠水喧洞房。” 《古今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雙雙拜了天地,又拜了丈人、丈母,然後交拜禮畢,送歸洞房做花燭筵席。”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二十年以前,男女總要在入洞房以後,才說到愛情。”還有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等等,這裡的“洞房”都是新婚夫婦的新房之意。

古代洞房裡文雅科學的性暗示

如今,結婚就是找個良辰吉日喝一頓喜酒,但是您或許不知道,中國傳統的婚姻風俗有很多講究。點喜日子、鬧洞房、三天回門等這些風俗並不是封建迷信或繁文縟節,而是與性健康息息相關。結婚是不能避免性愛的,但性愛又是中國人最忌諱的話題,於是,聰明的老祖先就圍繞性想出了很多看似文雅而又很科學的辦法,這些辦法就變成了大家必須遵守的風俗。

  點喜日子一定會避開新娘經期

以前結婚要選個黃道吉日,叫做“點喜日子”或者“看日子”,一般由男方找當地的風水先生,根據男女雙方的屬相、生辰八字,測算出最好的結婚吉日。“喜日子”點好後,男方要委託媒人拿些禮品到女方家裡“送日子”。

如果女方家裡接了這個日子,那大喜的日子就定了。如果女方家裡把日子退回來了,那說明這個日子有問題,需要重新點。那究竟會有什麼問題呢?不是日子不吉利,主要是這個日子恰好與女孩子的經期重合了,而經期是不能過性生活的。這時候,男方家長就要帶著禮品再次請風水先生點日子。風水先生這次點的日子,肯定要比上次的推後或提前15天左右。

因為經期這些極度敏感的問題,人們是不能直白地去問的,於是就用這種“點喜日子”的方法把這個棘手的問題解決了。媒人再把新的喜日子送去,孃家人就會接下來。但是,我們都知道,月經期推後或提前15天左右,恰好是女性的排卵期,以前又沒有較好的避孕措施,所以新婚蜜月懷孕的事情屢見不鮮。

現代醫學證明,新婚時夫妻雙方由於勞累、飲酒等因素,並不適宜要孩子,所以當時的風水先生雖然會選日子,卻不懂生殖健康知識。“點喜日子”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風水先生一次性選兩個日子,上半月一個,下半月一個,供女方母親挑選,也是為了避開新娘的月經期。

這裡面裝著類似於《新婚指南》的圖示

壓箱底、鬧洞房是曖昧的性教育

以前的人很保守,很多新婚夫妻結婚前偷偷瞟一眼就會臉紅,更有甚者僅憑媒妁之言就訂了終身。兩個從來沒有見過面的人,晚上卻要肌膚相親,做最隱秘的接觸,這是非常尷尬的。因此,新娘子結婚前一天,母親要臨時突擊,搞好對女兒的性教育,省得到時候真刀真槍把自家姑娘給嚇傻了。

性教育有專門的工具,叫“壓箱底”,平民之家多是瓷杯瓷碟的,貴族之家多用象牙雕成的,裡面畫的是“黃色圖片”,讓新娘子有個基本的心理準備。鬧洞房也是性教育的一種。俗話說:“新媳婦三天無大小。”入洞房後,不論男女長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婦”,逗新娘,葷的、素的一起來,有意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黃花閨女變成大大方方的潑媳婦。

更重要的是,鬧洞房時,眾人要讓新人做各種親密的、隱諱的但是指向性很明確的動作,把新娘子和新郎官的陌生感、羞澀感打消,為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做好鋪墊。這是眾人共同參與的“前戲”。鬧洞房其實就是在表達一種曖昧的性教育:事情就是那麼個事情,情況就是那麼個情況。

女性洞房神秘的性用品——開襠褲

沒錯,這就是一個開襠褲,但它可不是為了大小便失禁的人特設的,而是古代新娘的洞房專用品。由於古代大多是父母指婚,新郎新娘在洞房前一般都沒有見過對方,所以第一次見面時就要脫光衣服實在有些尷尬。

女方父母以此開襠褲作為嫁妝,讓女兒在第一次房事時穿上,既可以減少心理障礙,男方在第一次時,不會因為女方脫光衣服感到太興奮而早洩,或者因為害羞而難以正常發揮。真是費了苦心。

婚姻在中國是件“嚴肅的事”

外媒稱,在中國,婚姻是一樁非常嚴肅的事,是社會基石之一。在這方面,中國與西方非常不同。西班牙國際經濟網站近日刊文指出,在中國,一個人必須結婚,沒有其他選擇,特別是在小城市。這是整個社會寄予你的希望。如果你不願讓自己的同事竊竊私語和看笑話,那就得結婚。快點結婚,跟誰無所謂。

當一個人到了23歲左右,就應該考慮結婚的事了。那時,有沒有伴侶是次要的,首先是下定結婚的決心,然後是找到與自己一起走進婚姻的某個人。

一箇中國女性朋友今年25歲,他們因為交流外語不時約在一起,她的英語水平和自己的漢語水平差不多,都不怎麼樣。一開始,這女孩不停給他發短信,其頻率之高惹人猜疑。他問另一個與他們倆都相識的女性朋友,後者說:“哎呀!這很正常。她25歲了,急著結婚,你要小心哦。”於是,作者不得不跟那個女孩解釋,他已經有女朋友了,即使沒有,他也不會在他們剛認識一個星期就跟她結婚。當然,後面這句話作者沒說出口。

單身人士(特別是單身男性,因為中國單身男性估計比女性多3000多萬)迫不及待地想結婚。於是出現了適用於iPhone和安卓系統的手機軟件,人們可以以單身身份註冊,在地圖上找到自己身邊的其他單身人士,點擊他或她的頭像,開始聊天,整個過程十分順暢。

最後,遇到自己理想的那個人(當然這是第一步),就可以舉行婚禮了。中國的婚禮跟歐洲的大同小異,也是盡情吃喝,但受邀參加婚宴的人得付“門票”。按照傳統習俗,新娘身著紅裝,這種顏色意味著好運。接下來是生兒育女。中國的大城市仍然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作者說,像他生活的這種小城市或偏遠地區,獨生子女政策則影響有限。他問自己的學生有沒有兄弟姐妹,大多數人都回答有。但跟作者同學校的女性教師,例如女性公職人員等,每10個月要接受一次懷孕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